研发能力日益强大,每年推出一千余种新面料
即发“新布料”:让高科技与你“肌肤相亲”
不久前,即发集团推出了一款“网红”产品:利用海洋生物甲壳素纤维以及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的口罩,可以在反复水洗后依旧保持抗菌防病毒的特性,一上市就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一周内接到近1000万个订单。
抓住科技创新这张“王牌”,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今年,即发也通过“推出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模式”等方式,稳住海外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在我国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了位置。
即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为东告诉记者,即发目前接到的订单处于“爆满”状态,今年的营业额预计将不降反升,实现“逆势上扬”。
技术创新,找准市场新需求
疫情之下,人们在家时间增加。即发敏锐地捕捉到了家居和休闲功能二合一的服装品类商机,迅速加大了对休闲家居服的设计和生产。
墨蓝色的套装摸起来是家居服的触感,设计上却兼顾休闲服装的时尚;奶白色的婴儿装柔软又亲肤,面料却是纯涤纶材料经创新工艺“改制”而成;短绒装的棕色布料在“长相”和触感上都与泰迪狗的毛色无异,而且即使抱着宠物狗也不粘毛……这些“新式”服装背后都“藏着”即发的创新工艺。
纺织行业有句话,“面料是关键、材料是根本”。即发技术创新抓住面料和材料这两个基础环节,不断研发差异化、功能性材料,提升纺织行业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强大的研发能力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即发的研发投入一直维持在3%-3.5%之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要知道,2019年,即发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12亿元。
强大的研发支撑下,即发每年推出的新面料可以达到1000多种。而这些面料也“革命”了我们常规意义上对于“布料”的理解:玉米、大豆、虾壳、螃蟹壳甚至矿泉水瓶,都可以被做成服装“穿在身上”。
即发新研发的“网红”可水洗口罩的主要材料就是来源于天然海洋生物中的甲壳素纤维。在即发的生产线上记者看到,在智能化设备的运作中,洁白的甲壳素纤维逐渐成形,闪耀着珍珠般的光泽。这种面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天然抑菌防异味的功能,水洗50次后仍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达到了抗菌纺织品标准FZ/T 73023评价中的AAA级标准。
“瞄准”玉米以及农作物秸秆,即发还成功研发了聚乳酸纤维材料,由此生产的面料亲肤、保暖、透气,还具有抑菌、抗螨、抗过敏的功效。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款面料的生产不仅能解决秸秆等农作物处理的问题,还可以进行生物分解,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
面料的开发能力强,是纺织企业技术水平的最高体现。以聚乳酸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为例,这种纤维有强大的应用前景,但耐拉力不强的性质“绊倒”了不少纺织企业。为此,即发将拉长率较强的聚烯烃和聚乳酸搭配,同时对织布机器、染整工艺等设备和环节都进行了改造,以控制聚烯烃的稳定性。对全生产环节反复试验、改进后,才得到了稳定成熟的聚乳酸纤维面料。
戴上科技创新这双“金手套”,即发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甚至是矿泉水瓶这样的可回收垃圾都转变成了可用、可穿,甚至具有功能性的面料,不仅在疫情下找准了市场,也找到了支撑纺织产业“后半场”发展的路径。
模式创新,在“双循环”中找到位置
外贸企业转内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发的选择是,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出发点,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以创新、创意、创造为落脚点,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以前,即发的市场主要在海外,目前,即发的国内市场占比已经超过40%,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这种转型,更多的来自于企业背后的模式创新。
在国内服装行业,产品的“出货期”越来越短,服装款式的迭代也越来越快,企业因此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设计、选料、加工,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提质提速。怎么办?即发的选择是,最大限度发挥“二次企划”的灵活性。
什么是“二次企划”?与以往生产服装推向市场的选择不同,现在的即发在推出一款新品时,会先选择一部分上市,再根据消费市场的反馈,进行面料、颜色、款式等方面的调整,找到消费者精准的需求,据此指导后半部分订单的快速设计和生产。如此一来,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喜好贴合得更加紧密,服装行业最大的库存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生产模式实现了从推动式向拉动式的转变。
带着这样的创新理念,即发不仅加强了与安踏、特步等国内一线品牌的合作,也加强了琴鸥等自主品牌的设计和生产,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前端企划成熟度低,产业链也不够完善。例如,海外企业在下订单时往往会附带详细的设计样板,与之相比,国内企业更习惯于简单地“诉说需求”,这样一来,对“接单”的生产企业考验更高。不过,这个困境很快就随着即发提升自主化管理水平、补齐国内企业欠缺的产业链迎刃而解。
这仰仗于即发强大的设计和生产团队,以及加大对设计师及打板师的培养,通过培训、考试等方式筛选人才。今年以来,即发的设计师和打板师等相关工种增加了超30%,细化了生产环节,提升了质量和效率。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即发要发展,就不能自我满足于一家“服装生产企业”。通过延长服务链,即发持续发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把简单的留给客户,把复杂的留给自己”,从以需求为导向,转变成主动发掘市场需求、跟踪提供创新方案的新型“服务企业”。
应用创新,让纺织融入生活百业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十四五”期间,即发除了继续提升传统纺织产品,围绕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和时尚化进行生产,还将致力于把纺织面料从生活用纺织品向医用防护、特种特需等领域的应用升级。
提起纺织材料,你还是只能想起面料和服装吗?即发正在“革命”这种观点。以壳聚糖纤维及其无纺布、纱线、面料等产品为例,即发通过建成10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已经把壳聚糖纤维天然抑菌、止血止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小创面疤痕等功能应用到难愈合创面的护理敷料上,出口到欧美等多个国家。
顺着这个方向更深入一步,即发生产的“膜材料”在生命科学领域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与国际知名医疗企业合作生产的血液透析机和血液透析器在海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标志着即发在进军高端生命医疗科技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让纺织材料成为推动医疗发展的重要力量。
即发的合作对象还有电子生产和石油安全企业所属的行业,该行业对特种工作服有极高的要求,比如防油污、去静电。在这些领域,即发已经在国内的服装企业中先人一步,找到了立足点。
在特种特需服装领域,即发早已与国内行业顶尖的科研院所和团队机构密切合作,研发出了包括可穿戴服装在内的智能产品。穿上这款服装,你的健康状态就“尽在掌握”了,它可以有效采集身体的动态信息,实时监控穿戴者的健康状态,实现远程预警,降低健康风险。
提起技术创新,即发的“领先”不仅仅体现在面料研发方面,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也已经成为环保印染不能不提的革命性技术。
早在2014年,即发集团就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启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的产业化研究与应用。“应用超临界流体的非液非气状态,既能够溶解染料,又能够将染料快速地带入纺织品内部,整个过程不用一滴水,染色时间明显缩短,实现‘零’排放,环保而且高效。”即发集团副总经理万刚曾这样解释这项无水染色的技术原理。
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即发突破了设备、工艺、染料、检测等多项制约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建成并成功运行世界首条1200L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市场”的全链条产业化已经成型,将在“十四五”期间大放异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