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探访“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在崂山”红色教育展馆,在崂山抗日游击队诞生地汲取奋进力量

原创 2025-08-03 06: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守护滚烫记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探访“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在崂山”红色教育展馆,在崂山抗日游击队诞生地汲取奋进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在青岛崂山,曾活跃着一群热血青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投身革命洪流,脱下长衫,深入农村,共同组建起中国共产党在青岛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崂山抗日游击队。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崂山区北宅街道埠落村的“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在崂山”红色教育展馆,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驱车沿滨海公路北上,转入212省道,再溯五龙河蜿蜒而行,山环水抱间,一个村落悠然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埠落村,抗战初期,村中的埠落小学曾是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所在地、青岛对敌斗争指挥中心,也是崂山抗日游击队的诞生地。

为守护这段滚烫的记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8年初,崂山区北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启动了“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在崂山”红色教育展馆的选址与建设工作。

展馆以“不落的灯塔”为主题,设四个专题展厅,系统展现青岛地区抗日斗争的峥嵘岁月。其中,第一展厅主要展示了李欣等一批知识分子脱掉长衫到农村去,和党员、学生以及工农群众一起,将青岛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使青岛的革命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第二展厅展示了在日军全面入侵直逼山东时,青岛的革命中心第一次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第三展厅展示了在中共东北军工委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青岛落地生花;第四展厅则全面展示了北宅街道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步入展馆门厅,右手边一面气势恢宏的雕塑墙引人注目。“这组作品再现了崂山抗日游击队主力成员奉命转移时的历史场景。从左至右,‘送别’‘转移’‘冲锋’三段画面,生动刻画了烽火岁月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向死而生的壮烈身影。”埠落村党支部书记高修论驻足凝望,话语间满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切敬意。

李欣,1917年出生,1937年任中共青岛特别支部书记;陈振麓,1913年出生,1937年任中共青岛特别支部组织委员;王艺,1913年出生,1937年任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展厅内,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革命先辈们的青春与坚毅。“这些来自国立山东大学的学生,出身书香门第,满怀文化理想与救亡豪情。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奋斗在最前线。”在高修论的叙述下,崂山抗日游击队的成立历程清晰浮现——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共中央北方局面向知识分子发出“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同年,以李欣为代表的一批进步学生,经中共东北军工委批准,在国立山东大学成立了中共青岛特别支部。不久,崂山本地党员王景瑞、王焕章、李西山等与“特支”取得联系。鉴于青岛党组织曾屡遭严重破坏的教训,大家建议将活动中心由市区转向农村,实行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农村建立抗日武装。“特支”采纳建议,选择群众基础比较牢固的北宅毕家村、蓝家庄作为中心,组建抗日武装。

1937年11月,随着党的力量迅速壮大,中共东北军工委决定撤销青岛特支,成立中共青岛市委,市委机关便设在当时的埠落小学。当月,崂山抗日游击队正式组建。

红色底蕴照亮发展新征程

在展馆的第三展厅,一面独特的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与其他展区不同,这面墙上没有照片,也鲜有详述的“故事”,只有一个又一个名字——李欣、伍志钢、王景瑞、陈振麓、王焕章、王艺……

“这些都是当年崂山抗日游击队主力成员的名字。”高修论说,1938年1月,日本海军在崂山山东头登陆,入侵青岛,为保存革命力量并集中优势打击敌人,中共青岛市委率领崂山抗日游击队撤离崂山,队伍在诸城与高密游击队汇合后,随即向当时全国抗战的重心——徐州进发,南下寻找抗日主力。

“从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崂山抗日游击队虽然组建时间不长、发展规模不大,却在崂山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奠定了继续进行武装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把青岛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向第一个高潮。”青岛市崂山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崂山抗日游击队的大部分同志,在此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中许多人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亦有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泛黄的文献、定格烽火的照片、凝聚英雄气概的雕塑……馆内,120余件珍贵的历史信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步出展馆,映入眼帘的则是埠落村的崭新气象——

如今,展馆所在的埠落村已成为北宅街道“百果溪谷”乡村振兴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宅街道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持续发力打造“百果溪谷”片区,目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片区以樱桃产业为核心,打造‘大北小宅’品牌IP,同时积极培育壮大藏红花、丹参等特色作物种植规模,2024年实现产值超2亿元。”北宅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鞠欣桐表示,在因地制宜引进项目、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街道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在崂山”红色教育展馆的功能,全面准确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青岛日报2025年8月3日1版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