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子里的“氢”生活:青岛绿色转型“小样本”

原创 2025-08-27 09:44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这一政策通过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对中国绿色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场能源转型浪潮中,氢基能源正处于从探索示范走向落地实践的关键阶段,零碳价值与产业潜力愈加明晰。

而随着越来越多应用场景的落地,青岛氢能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及更加健全的产业体系。

青岛首批氢能共享单车在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投入运营,目前已投放400辆,8月下旬将增至1000辆;

青岛炼化公司向社会车辆加注燃料电池氢突破1000吨,意味着青岛产燃料电池氢出厂量突破1000吨;

全球首艘氢电“双能源”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完成首次岸基氢气加注作业;

……

随着形成较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落地多个水平领先的示范应用场景,突破制约成本的核心技术环节,青岛正在氢能产业上快马加鞭。

01

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驱动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热潮势不可挡。

2022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国家层面的擘画,让氢能产业站上快速发展风口,各地纷纷跟进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在这方面,青岛是发力较早的城市之一。

早在2020年,青岛就发布了山东首个市级层面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即《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 

同时,青岛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涉及的整车生产、关键零部件、加氢补贴等多项支持政策纳入《青岛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出台通知明确加氢站审批流程,规划布局氢能产业园区,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

今年7月,2025氢基能源绿色发展论坛发布《2025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全球氢能正从政策愿景阶段迈向目标量化与行业部署并进的关键期。

而强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正是当下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02

“氢能出行”新样板

氢能共享单车,正是青岛系统布局氢能产业场景化应用的典型代表。

在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河东村,扫码、开锁,骑上一辆氢能共享单车,赶往自家在泊里大集旁边的海鲜烩饼店,已经成为村民程焕娟的日常生活方式。

今年6月,这种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共享单车,在泊里镇投入运营,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投放1000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氢能两轮车应用案例。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居民骑乘氢能共享单车。

据华旺(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博介绍,该氢能共享单车基于固态储氢模式,单次补能仅需1分钟,续航可达100公里左右;依托光伏制氢技术,单车氢燃料成本低至0.85元/罐,较锂电方案具备显著经济性。

同时由于排放物只有水,每辆单车每年可以减少3吨碳排放量,对环境更加友好。

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但场景仍然欠缺、商业化落地难的情况下,泊里镇聚焦小链条、大产业,开拓出氢能具体实际的应用场景,成为突破发展氢能产业的生动实践。

在车辆生产、气源供应、技术保障等全产业链上,泊里镇同样下足了功夫。

气源供应方面,镇里与金能科技合作建设“供—输—储—加—用”氢气一体站,配建全省首条入园式输氢管道,金能化学副产氢提纯后可直接输送进站,日最高充装加注能力可达10吨。

此外,总投资10亿元的光伏发电制氢一体化项目一期已投产运营,现全部用于已运行的共享单车使用。

车辆与技术方面,创新“国企直投+基金跟投”孵化模式,已成功孵化华中科技大学低速氢能源动力交通项目。同时,落地澎华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实现单车电堆系统本地化生产,后续将建设整车组装基地。

03

标杆性氢能园区

泊里镇氢能共享单车能快速“规模落地”,主要得益于布局在这里的氢能产业园。依托当地港口及化工园区的区位优势,青岛整合副产氢气、风光及生物质等资源,正全力打造先进的氢电耦合型低碳园区。

今年以来,青岛市氢能产业园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氢气“制、储、运、加、用”全流程,建设运营取得新突破,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3月,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第二次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投产(启用)活动在泊里镇举行,总投资超40亿元的14个氢能重点项目签约或投产。其中就包括华旺与金能化共同投资建设的一体站项目、光伏发电-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等。

日前,山东省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名单公布,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入选全省十大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园区。

青岛市氢能产业园

除了泊里镇的氢能产业园,青岛不断拓展氢能产业的应用场景。

今年7月22日,青岛炼化公司向社会车辆加注燃料电池氢正式突破1000吨,青岛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迈入新阶段。

未来,青岛炼化将依托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成果,建设工业规模海水制氢示范项目,实现“光伏发绿电、海水制绿氢”,并把现有加氢站升级为全国首座海水制氢加氢站。

青岛炼化制氢装置高效运转。张进刚 摄

航运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领域,成为绿色转型关键战场。

就在青岛加注燃料电池氢正式突破1000吨之后的两天,青岛又完成了氢能产业领域的全球首次——全球首艘氢电“双能源”混合动力拖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完成了首次岸基的氢气加注作业。

“氢电拖1”轮长39米,由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设计、镇江船厂承建,今年6月在青岛港正式投用。这艘拖轮的投入使用,也为中国船舶绿色发展树立了新航标。

从研发到单点应用,从单点到全面铺开,青岛的氢能产业的发展上,正走出一条特色之路,这一产业也将在青岛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王凯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