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同城化提速!青岛市委书记率队赴潍坊,为都市圈发展“打样”

原创 2025-08-28 10:03

突破同城化,青岛和潍坊正合力跑出“加速度”,为山东的都市圈发展“打样”。

8月27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率队赴潍坊市,对接青岛都市圈建设及青潍同城化推进工作,并出席两市座谈会。潍坊市委书记刘运陪同并主持会议。

当前,都市圈已成为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下一程重点。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山东省委、省政府也对建设青岛都市圈、突破青潍同城化提出明确要求。

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强龙头”作用发挥出来,发挥更强劲的区域辐射力,更强劲的“都市圈”效应,对青岛来说不仅急迫而且现实。

01

青潍互动进程加快

推进同城化发展中,青岛与潍坊的互动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务实成果纷纷落地。

2024年2月,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市长刘建军带队来青岛对接交流,两地签署《加快青岛都市圈建设推动高质量同城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1月,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再次带队来青岛,对接交流青潍同城化发展情况。

7个月后,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率队赴潍坊市,考察项目,对接座谈。显示了两座城市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迫切愿望。

一年多时间里,两座城市以创新为媒、发展为约,取得了多领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务实成效。

看产业协作——

青啤等一批投资项目在潍加快推进,潍柴青岛智慧重工等项目在青投入运营;

青岛啤酒(潍坊)制造有限公司6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

海尔卡奥斯面向都市圈布局垂直行业平台,赋能潍坊企业获省“工赋百景”奖励,在潍坊与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

青岛“链万企”平台链接潍坊铸造等多个行业平台,促成合作100余项。

看科技创新——

“半岛科创联盟”开展科研供需对接,向潍坊等市推送有效成果300多项,服务潍坊企业90余次;

青潍两地联动推进“虚拟现实”科技示范工程,共建虚拟现实产业集群;

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青岛注册核心运营机构,吸纳潍坊市成员单位20余家。

看基础设施——

潍宿高铁加紧施工,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首座隧道实现贯通;

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获批进入前期推进阶段;

青岛机场在潍坊北站设置异地城市航站楼,实现青潍空铁快线“零负担”出行;

高密至胶州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一票式”直达运营,诸城至黄岛班线实现定制客运。

看对外开放——

上合示范区联动潍坊创新区,签约胧爱集团青年创业孵化器项目;

“上合之珠”品牌、“上合甄选”商品亮相潍坊多个新消费场景;

青岛自贸片区与潍坊滨海区联动,构建“商事专家+专业服务”一体化运维体系,建立个性化商事服务清单台账。

看公共服务——

胶州高密组建政务服务联合体,开设“青岛都市圈政务服务专区”;

青岛牵头成立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产教研联盟、山东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发挥青岛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势,做好文旅融合,启动高密、胶州、诸城三市“胶河好品”区域品牌。

02

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

青潍同城化,自有牢固的基础。

两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多年来,青岛一直是迁入潍坊来源地和潍坊迁出目的地的榜首城市,可谓“投缘”。

两市均拥有深厚的工业基底,但特色各异。青岛开放型经济、服务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突出,潍坊以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优势产业,两市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等发展理念相似、目标同向,可谓“同频”。

两地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彰显较高经济贡献,以不足全省1/6的陆域国土面积、1/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省1/4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财政预算收入、1/3以上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若携手并进,可谓“合力”。

加速推进青潍同城化,是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承载了多重期许。

《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的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示意图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获悉,下一步,通过持续深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青岛都市圈建设,推进青潍同城化,两市将以区域协同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青潍两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省同城化发展样板。

双方将推动建立青潍同城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资源协同共享、特色产业强链互补、改革开放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公共服务互惠共享、区域协作发展布局等方面,列出重点任务清单,跟踪督导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全域协同、联动发展、辐射带动”是总体思路,尤其在两地毗邻区,双方期待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实现互利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03

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力

青潍同城化,也是加速青岛都市圈发展的“催化剂”。

对青岛都市圈内的几个城市而言,只有发挥合力,才能提升自己作为胶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议价权”,才能在加强济南青岛“双圈”协同联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都市圈正在锚定交通圈、产业圈、生活圈、安全圈“四圈”提质增效,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标杆。

构建“陆海空铁”立体互联交通圈——

加速轨道成网,加快推进潍宿高铁及青岛连接线、青岛地铁8号线等在建项目,开工董沂铁路,开展青平莱、即墨—海阳、胶州—高密等市域铁路研究,激活城际“毛细血管”。

推进董梁高速、蓝谷至机场快速通道等在建项目,开工G308、北海路北延等项目。

推动港口升级,建设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推进港口铁水联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整合空域资源,加快胶东国际机场二期研究,布局更多异地航站楼,推广“空铁快线”联运模式,拓展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场景。优化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推动交通数据跨市共享,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

青潍空铁快线

打造“海陆协同”现代产业圈——

青岛将带领圈内城市发挥海上试验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海洋技术交易市场,集中布局船舶与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引进海洋企业总部,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发挥蓝海股权、工业互联网、半岛科创联盟等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扩大青岛金融、科技、产业的辐射影响力,赋能整个都市圈。

共建“同城同质”生活圈——

在文旅融合上,联合推广“驾享胶东”、童玩季、胶东之礼、“胶河好品”等区域品牌。

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推广远程医疗,支持高水平医疗机构跨市设立分支机构,构建“1小时航空医疗救援圈”。

在社保服务同城化上,拓展“鲁通码”跨市应用,全面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公积金异地贷款同城化,完善工伤保险一体化平台,推进社保卡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的跨市应用。

筑牢“陆海一体”韧性安全圈——

圈内城市将从生态联防联治、应急协同升级、粮食能源保障等维度协同发力,建立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联动响应机制,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机制,推进煤电节能改造、保障能源安全。

青岛城市圈的发展,不是各个城市毗邻区的拼接,而是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青岛都市圈内各城市各具特色,只有依靠充分的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协同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同频共振”,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红利最大化,才能为山东半岛城市群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刘兰星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