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正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步伐。
近日,山东推出《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大量政策呈现出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新增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一批高成长性以及新增升规纳统骨干服务业企业在建项目,每个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补助;
加快落实1.6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120个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和40个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
年底前新培育认定3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家左右服务业创新中心。
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山东有何考量?
一
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占据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54.4%。
经济发达的地方,往往也是现代服务业最好的地方。在国际上,一般用两个“70%”来衡量经济发达水平: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
因此,经济增长能否再加一把劲,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
在制造业内卷激烈的背景下,越是想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利润率,就越需要更加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赋能。
正如经典的微笑曲线所揭示:一条U型曲线,左边是研发与服务,右边是营销与品牌,而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掌握了生产性服务业,就能从微笑曲线的底部攀升到两端,握住制造业跃升的“推动器”。
这对于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山东而言,尤为迫切。
二
眼下,在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上,山东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力,走出一条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驱动高端制造的融合发展之路。
走进山东制造的现场,便能窥知一二这种融合的重要。
在济南莱芜“黑灯工厂”里,机械臂精准焊接,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无声穿梭,锃亮的车身彰显着山东制造实力,也带动区域汽车产业升级;
在海尔AI赋能多联机互联工厂里,AI技术融入生产全流程,生产自动化率达60%以上,产品智能化程度得到跨越式提升的同时,也为传统制造业迎来更多发展空间。
在济宁新能船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里,造船像造汽车一样便捷,这些船舶不仅外形美观,更是前沿技术的代表。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做大制造业规模,更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服务”的逻辑下,越来越多的山东制造业企业从单一生产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
双星搭建“服务4.0”+“研发4.0”+“工业4.0”相互融合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向全球轮胎行业输出技术和智慧,今年7月,在阿尔及利亚奥兰省奥兰市建设的“哈吉工业”轮胎工厂,正是采用双星先进的轮胎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
鑫海矿装今年以来已经成立三家海外公司,布局海外矿业。从“制造出海”到“全球开矿”,也正是基于其全产业链服务优势,今年鑫海矿装已在海外提供矿山设计研究的项目超过60项,在海外调试安装项目超过30项。
企业全球化发展路径的进一步拓宽,也正是制造业借助与服务业融合构筑起全新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三
为了紧扣先进制造业,培育更多山东制造的“赋能者”,山东提出多项硬核举措。
在“一业一策”抓好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四大骨干行业,稳住服务业发展基本盘之外,加快发展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每年布局建设3-5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持续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向工业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等领域,加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工业软件产品;研究制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
从目前发展机遇,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来看,山东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催生了对数字化转型、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
高能级创新平台提供强劲的创新动力。比如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作为家电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孵化了家电行业唯一的独立第三方芯片检测实验室,提供芯片检测服务,推动研发设计与制造业融合。
此次新政策的出台,也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再添一把火,而山东,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共生中,无疑将不断创造着全新的发展空间。(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于君怡)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