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东海运深耕航运业绿色低碳赛道,一批绿色智能航运项目涌现

原创 2025-09-17 12:3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7日讯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航运业正经历一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深刻变革。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一道不可回避的“必答题”。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位于市北区中央商务区的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持续优化航线网络,不断提升船队运输效率,加大环保节能与智能信息的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的船舶应用,在航运业绿色低碳这一新赛道上,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增长极”。

突破技术壁垒,攻克行业难题

2021年,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环保节能技术创新工作室,专攻行业关键技术难题。这支汇聚了船舶设计、动力工程、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背景专家的研发团队,成为公司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

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便明确以“节能、减排、循环、智能”为主攻方向,系统规划了从短期技术改造到长远战略布局的技术路线图。这一决策,源于公司在2018年遭遇的一个现实难题:当时公司运营的全球第一代40万载重吨系列矿砂船,因艉部水动力设计存在缺陷,船舶油耗较同类迭代船型高出11%,能效不达标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更棘手的是,该类船舶的艉部流场数据被韩国船厂列为“商业机密”,国内无任何参考资料可循。

“40万载重吨的矿砂船相当于300架波音747的重量,艉部水动力稍有不佳,每年就要多消耗数百吨燃油。”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兴回忆。为此,他与团队成员开始了“驻船式”技术攻关。夏天,机舱温度高达45℃,他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测试设备,在狭窄的舱室里穿梭忙碌;冬天,坞修现场寒风刺骨,他们趴在坞台上测量数据,手冻得连笔都握不住。

历经半年艰苦攻坚,团队创新提出基于SBD模拟仿真设计与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相结合的船舶艉部组合节能附体优化设计方案。这一方案通过优化艉部线型、加装节能装置,大幅降低船舶航行水阻力,节能效果高达7.5%,远超行业预期,成为国内首个成功应用于超大型矿砂船的水动力组合节能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公司10余艘大型船舶上推广应用,累计节省燃油1.5万吨,减少碳排放4.5万吨。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不久,团队再次面临挑战:国外主机厂商对船舶关键的“功率限制(EPL)”技术垄断,拒绝中国技术人员接触核心操作,加之疫情导致船舶无法登轮,许多船舶面临高额的费用或停航风险。凭借多年的一线经验,王兴带领团队逆向推导主机功率限制技术原理,结合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编写出《船舶主机功率限制管理手册》,首创远程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远程指导船员完成EPL操作。

“首次远程操作时,紧盯屏幕实时指挥,船员在船上逐步执行。当系统显示‘操作成功’时,整个办公室都沸腾了。”王兴激动地说,这一方案不仅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公司节约263万元成本,更成为行业内疫情期间船舶技术保障的“标杆方案”。

成果涌现,引领绿色智能航运转型

在绿色船舶技术的创新实践中,山东海运不断探索技术边界。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球首艘新建散货船碳捕集项目获CCS绿色证书,船舶三相微逆变智能光伏技术获全球首张太阳能光伏入级证书,11艘18万吨散货船完成艉部水动力组合节能改造等。

一批绿色船舶项目推动公司船队向绿色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32.5万吨新造散货船上应用甲醇双燃料主机,除采用甲醇双燃料系统外,还集成脱碳技术、风力转子、高压岸电和能效数字管理等多项节能措施。

今年3月,团队又实现重大突破——创新融合磁悬浮发电机技术、气动优化与低温自适应控制,成功研发有机朗肯磁悬浮超声波直冷一体化船舶高效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船舶柴油机产生的热量近一半以废热形式浪费,这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此前,该技术长期由欧洲和日本企业垄断,国内缺乏成熟应用案例。为进一步打破国外厂商在“船舶余热回收发电”领域的技术垄断,提升发电效率,2024年,山东海运将目光投向船舶余热回收技术,牵头联合上海海事大学、中船七一一研究所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在实验室内搭建1:1柴油机余热模拟系统,反复测试不同温度与压力条件下的余热回收效率。

历经近一年,有机朗肯磁悬浮超声波直冷一体化船舶高效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出炉。该系统发电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86%,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初步估算,小功率示范项目年均可节省燃油成本80余万元,减少碳排放600余吨。目前,该系统正于40万吨矿砂船“山东大德”轮开展试点,为推动绿色航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围绕“绿色智能”这一发展主题,山东海运联合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智能算力中心,开展基于海况数据智能能效管理、多模态数据融合、AI能效大模型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形成基于大模型辅助下的动力系统与航线规划和智能能效的全局协同优化智能数字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智能航运技术的新质生产力,提升航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船舶智能能效船岸一体化产业升级。目前,该项目正在搭建智能能效平台的基本模型和航线优化等功能,计划今年年底进行船舶安装测试。

下一步,山东海运将聚焦远洋运输主业,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全面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攻关专利成果产业化应用,持续巩固“绿色环保智能”船队的市场竞争优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运品牌,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通讯员 丁飞)

责任编辑:周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