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押注新兴产业方面,又有大动作。
9月3日,青岛智联绿色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0亿元人民币。
公开信息显示,这支基金的来头不小,背后的操盘者,集结了青岛两大头部国资。
第一大合伙人为青岛城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6.9亿元,该公司是青岛城投集团旗下企业。青岛城投集团是青岛市最大的国有投资平台,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超4300亿元,位列2024年全国城投公司总资产榜、总收入榜第5名。
青岛智联绿色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管理人,也来自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城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占比1%。以此计算,这支基金70%的资金,出自城投系。
第二大合伙人为青岛市财通项目协同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企业)。财通项目基金今年7月刚刚成立,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财通项目基金的实控人为青岛财通集团。后者成立2020年9月,为青岛市直金融类企业,资产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第三大合伙人是青岛市科技创新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比例10%,认缴出资额1亿元。该企业最大的合伙人,也是财通集团,出资30亿,占比24.98%。
青岛智联绿色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经营范围的描述比较笼统: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不过,从青岛的产业规划,以及城投这两年发力方向,结合基金名称中的“智联”等字样,其投资重点,应为青岛正在重点打造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能同时调动青岛城投、青岛财通的资源,应该说基金的设立,体现了青岛城市管理者的意图,以及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力度、决心。
青岛重金杀入这一赛道,起码有两个考量。
一是城市没有吃到太多新能源汽车红利,在产业向智能、智联演进的过程中,力争分一杯羹。
10多年前青岛就开始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始终没有在本土成长出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的龙头企业,引入的个别总部企业,甚至在造车新势力惨烈的竞争中出局。
新能源车作为国家重视的战略产业,青岛不愿也不能缺席。所以,在去年青岛制定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被列为5个要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青岛将立足产业基础,紧扣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计划到2027年实现“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的重大目标。
二是产业的风口、政策风口已经来临。
8月份,《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与此同时,全国凡是拥有一定汽车或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城市,几乎都在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
比如重庆,聚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构建起多跨协同、要素聚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资金链方面,以市级国资平台渝富集团产业母基金为抓手,采取直投方式完成赛力斯、阿维塔、安意法半导体等龙头企业投资,构建投贷联动、投租联动等多方资金聚合模式,还组建2亿元规模种子基金投资人才创业早期项目46个。
青岛成立的新基金,运作模式或许与重庆的产业母基金类似。
之所以选择城投为主出资人,不仅是因为城投的规模大,更主要的是城投以奇瑞项目为突破口,已深度介入汽车领域,熟悉产业,便于投资。
2022年,青岛城投以完成奇瑞增资扩股为契机,成功引入总投资逾23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落地,并就近布局城鑫与KD两大产业载体。其中,投资建设的青岛城鑫零部件科技产业园,总投资52亿元,已于2024年9月全部建设完成。
2024年,奇瑞青岛基地整车产量16.5万辆,产值突破180亿元。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要么依托整车企业,要么沉浸软件、电池、场景等细分赛道。可以说,城投构建的汽车产业链,会逐渐成为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大承载平台。
在青岛的规划中,将重点发展固态电池、智能座舱、车路云协同等细分领域。预计,这也将是青岛智联绿色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点投资方向。
上述3个方向中,青岛拥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固态电池是最有希望突围的领域。
去年底,青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该项目由青岛能源所研发,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在6到10分钟内实现“超级快充”,续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预计2026年年底,生产线规模扩大至2GWh(吉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能源所“高比能、长寿命全固态锂电池”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车路云协同,重点在于场景的开放,数据的积累与开发。青岛提出,到2027年“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路侧基础设施建成区域不少于200平方公里,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道路开放超过1000公里,小型低速非载人自动驾驶场景全域开放。目标很宏大,关键看落地和推进的程度。
目前来看,青岛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了诸多资金,寄予很大期望。能否在这个全国多地都争夺的赛道上脱颖而出,基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投项目时也要注意,务必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紧盯关键技术和关键企业。如果囿于青岛一隅,陷入地域思维,一旦重金扶持的技术或企业不在产业最前沿,投入的资金很可能会打水漂,并影响产业升级。
同时,最好从做大整个产业的高度进行考量,通过项目引导产业集聚,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