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未来的人,是集AI和HI为一体的”

2020-08-13 07:1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未来的人,是集AI和HI为一体的”

——访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朱永新,著名教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人工智能(AI)老师,每个老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人工智能老师给学生量身订制学习方案,推送学习任务,完成知识传递的功能。老师变成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学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模样,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学校从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创业孵化器……这是教育专家、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里面描画的场景。2019年,新书发布的时候,有人说这像一本科幻书,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书中的许多场景变成我们身边的现实。学生居家学习,老师网上授课,人工智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教育当中,虽然这种参与还是初级阶段,但却是一次全民动员的互联网教学实践。

在8月12日举行的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大会上,朱永新有了一个新身份——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名誉主席。会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人,一定是集人工智能(AI)和人类智能(HI)为一体的新型人。

搬运知识可以交给AI

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刚刚起步。2017年是人工智能元年,随着机器人战胜人类棋手、人工智能写诗、人工智能看病等等变成现实,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用积极开放的姿态热情拥抱新的技术。”朱永新说,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推进HI提升,是亟须研究的课题。“我和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学会会长卢金有过对话,未来人类智能应该守住什么?她提出,人类有七大智能,其中,跨学科学习的学术智能和善于合作的交往智能尤为重要,是人工智能很难和人类媲美的。伴随着情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智能的优势,是未来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的基础。人类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地整合各种资源,所以未来的人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朱永新表示,过去简单的文理分科、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做法会受到挑战。

“回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知识的传递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我们曾在河南做过一个实验,请优秀的教师和人工智能分别来对初中学生的数学进行辅导,结果是人工智能远远胜过一线老师。因为人工智能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找出薄弱点,加强推送这方面的知识。”朱永新说,在知识传递上,人工智能有很多应用场景,能够重塑教育流程,重造教育机构。

疫情下的网课,教师的角色还是知识的搬运工,把原本的课堂搬到网上。“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未来社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的背景下重新构造教育体系、内容和方式。”

未来学校将是学术中心

未来的学校将是学术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朱永新表示,现在的家庭小机器人不断升级,就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老师。相比人类老师,人工智能老师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简单地教编程,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人工智能的从业人员,而是要学生拥有人工智能思维。”朱永新提出,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贵族化教育,在布局之初就应该有全局观,要让农村、边远地区和弱势人群家庭也能享受到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改变,在试点过程中同步推进。他建议,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应尽快制定出人工智能课程大纲,拿出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课程纲要,研制一套比较有影响力的教材和在全国范围内可以推广的教材体系。打造一批样板学校、卫星学校,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教育,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期待在青岛这方热土上,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做出我们的贡献。”(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 黎)

责任编辑:李婧菲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