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邱帮问|当事人线上立案,线下只跑一次

原创 2025-10-15 15:37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0月15日讯 近日,青岛仲裁办党组书记、主任王振东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树牢以当事人为中心理念 推动'亲和仲裁'具象化”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围绕“亲和仲裁”服务理念,青岛仲裁办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

王振东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到仲裁实践中,就是坚持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念。“亲和仲裁”是青岛仲裁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提出和持续打造的品牌,也是全国仲裁界第一个法律服务品牌。今年,我们下大力气推动“亲和仲裁”具象化、场景化,实现“一次告知、一次办好”,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当事人选择了青岛仲裁,就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是建设智慧仲裁服务平台。在市财力保障支持下,我们打造了一个智能、集约、高效的智慧仲裁服务平台,打通咨询、立案、办案、监督等环节,既让当事人不用跑腿就能办理仲裁业务,又能全过程留痕、可溯源。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立案分析功能,提前给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合理预期,辅助当事人做出是否申请仲裁的决定。

二是立案快速便捷,调解先行,尽可能让当事人线上立案,线下只跑一次。案件受理是进入仲裁程序的第一道关口,近期我们将案件受理大厅迁移到首层,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因陋就简、尽最大努力完善设施和功能布局,更加方便当事人咨询解答、申请立案、提交材料等。同时,推进立案与调解融合,将设在青仲的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与立案大厅放到同一楼层打造,11家公益性调解组织入驻,根据当事人需求排班,及时进行公益性调解。

三是提升案件质效。增加开庭排期数量,推行双休日开庭,目前除互联网案件线上快速推进外,平均每周组织传统案件线下开庭保持在70-80次,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取得良好效果。健全专家论证、案件监督等机制,细化庭前程序指引,并持续扩大仲裁员使用面,去年使用仲裁员2200多人次。开庭前,仲裁秘书受仲裁庭委托,提前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仲裁员提前拟定庭审提纲,充分做好开庭前的各项准备,提高一次开庭审结占比。开庭时,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择机旁听仲裁庭审,实现了有效监督,督促提升庭审质量。

四是打造“知青仲·亲仲裁”拓展推行品牌。实施“领导带队、专家参与、专员跟进”上门服务模式,广泛深入企业提供专家咨询、专题培训、专业辅导等服务。近两年来走访、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实现市属国有企业走访全覆盖,主动服务重点企业、外贸企业、科技类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型市场主体。积极借助各类平台,将仲裁助企惠民举措传递给社会公众,近两年来12次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全面梳理示范合同文本,公布在青岛仲裁网站、公众号,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参考。创新“走进青仲”短视频,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仲裁知识。举办专门主题的仲裁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走进仲裁,更加直接地了解仲裁工作情况,实地感受“亲和仲裁”。青岛仲裁服务领域持续扩大,受理案件数量保持大幅度增长态势。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