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手握17家“国之重器”,青岛重塑城市竞争力

原创 2025-10-26 13:55

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随着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全面完成,这场始于2017年的科技创新体系重构工程,历经多年深耕终成正果,标志着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全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基础研究的“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队”、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

从重要性来说,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科创硬实力,更决定着区域产业升级的速度与高度。

在这场全国性的科创版图重构中,青岛凭借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雄厚家底,正以海洋特色为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01

重组焕新

此次重组绝非简单的机构调整,而是针对原有体系中“重立项轻管理”“研究方向分散”“脱离国家重大需求”等痛点的系统性革新。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国内“卡脖子”技术瓶颈,重组以“聚焦前沿、需求导向、协同创新”为核心导向,推动实验室从“全而泛”向“专而精”转型。正如业内专家所言,“不需要做全优生,但要做单项冠军,必须有独门绝技”。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含金量堪称硬核:在2016—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其参与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比67.1%、技术发明奖占比69.4%、科学技术进步奖占比57.4%;同时汇聚了全国43.2%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是当之无愧的原始创新核心策源地、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布局的青岛,经过积极推进,形成了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稳定布局。这些实验室矩阵呈现“高校与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的均衡结构,覆盖海洋科技、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

其中既有依托黄海所等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不断促进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也有依托海尔等头部企业设立的数字化家电实验室,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不断升级;还有完成重组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围绕微生物基因组编辑与分子改造技术、微生物生态与资源利用技术、微生物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进行整体布局。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青岛通过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扩容科创版图,为城市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02

特色凸显

从公开信息查询看,与同类城市相比,青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排在前列,且特色鲜明。

江苏省牵头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44家,主要依托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南京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成都拥有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形成优势;

杭州凭借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科研实力,集聚了硅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等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郑州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则相对较少,公开可查的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学、农业技术等传统领域。

整体来看,青岛以17家的总量位居同类城市前列,且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不断完善着城市科创平台的学科布局。

与同类城市相比,青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最鲜明的特色在于深度绑定海洋优势与产业需求,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海洋领域,青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密度与研究深度全国领先,仅海洋细分领域就有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例如,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海水生物种质评价与遗传基础解析、分子育种共性关键技术创建与优良品种培育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黄海所育种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陈松林介绍,获批以来,实验室领衔绘制20余种重要海水动物基因组精细图谱,包括绘制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海水鱼类T2T基因组图谱等;创建国际领先海水鱼类半滑舌鳎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破解半滑舌鳎雄鱼“长不大”的难题;研制多款鱼虾育种基因芯片,突破我国鱼类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瓶颈……

再如,此次重组后新获批的高端装备涂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下设新型涂料设计与构筑原理、海洋涂料研究与应用、空天涂料研究与应用和涂料评价与数据应用四个研究方向,具备从涂料基础研究、应用考核到产工程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可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等提供关键支撑。

03

产业引领

除了海洋特色,青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与城市产业特色高度协同,实现了科创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基于原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重组而来,由海尔集团独立承建,是国内唯一将“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有机结合的实验室。该实验室聚焦智能制造,瞄准孪生制造、工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方向,推动高端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青岛市“10+1”重点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食品加工领域,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等共同建设的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海洋食品新资源开发、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理论、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海洋食品功能物质与健康4个研究方向发力,目前是将支撑海洋食品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加工率提高到80%以上。

在更前沿的“未来赛道”中,青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也已有系统布局。

太阳能高效利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牵头建设,太阳能光电转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能源转型等重大战略需求,通过突破钙钛矿等新一代薄膜电池规模制备关键技术,助力中国抢占新一代薄膜光伏电池和光电利用科技制高点。

钙钛矿通用技术平台

于“细微处”见真章,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智能化酶工程技术、优质菌种创制和产业化应用三大研究方向的显著优势,通过产学互融,创新合作模式,与青岛啤酒、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明月海藻、易邦生物、清原农冠、蔚蓝生物等青岛企业紧密合作,微生物菌剂、抗病毒兽药、肿瘤靶向治疗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正喷涌而出。

在青岛,全国重点实验室正以各自的专业优势,编织起一张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创新网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这些“国之重器”必将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推动青岛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耿婷婷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