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低价,线下加价,上门开锁开出高价账单——
“原本说好50多元开锁,最后要了500元,这分明是乘人之危!”近期,记者接到多起投诉,消费者在急需开锁的情况下,遭遇低价引流、高价收费的“开锁刺客”,最终花费是初始报价的数倍甚至十倍。高价开锁套路缘何频频上演?遇到“开锁刺客”怎么办?记者展开调查。
紧急时刻遭遇加价
近日,市民李先生驾车在海边游玩时,车锁突然无法打开。情急之下,他通过抖音联系到一家开锁公司,平台下单页面明确显示费用60元。可当开锁师傅打开车门后,向他索要300元。开锁师傅称,300元包括100元备案费和200元开锁费。“他事先没提过备案费,开锁后才说必须交。”李先生无奈支付了费用。
无独有偶,西海岸新区的宋女士通过美团下单了上门开锁服务,也遭遇了“开锁刺客”。接单的开锁师傅电话告知“周末无法使用美团订单”,只能线下交易,但会“根据门锁情况定价,大概100多元”。可当开锁师傅上门后,直接破坏门把手开锁,以更换锁芯和门把手为由,收取890元。“我后来问了周边三家开锁店,都说这种情况最多100元就能解决,换锁芯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宋女士线上联系商家维权,但商家未给出解决方案。
记者梳理相关投诉发现,这些“开锁刺客”的套路高度相似:先以低价在抖音、美团等平台引流,消费者下单或上门后,再以“备案费”“特殊锁具费”“上门加急费”等名义加价。更有甚者,故意不尝试技术开锁,而是直接破坏锁具后要求消费者更换,以此抬高费用。消费者往往因为处于困在室外、车停路边等危急之中,被迫接受高价订单。
警惕低价引流套路
“‘开锁刺客’之所以频频出现,与信息不对称、平台审核不严、监管难度大等因素有关。”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分析,开锁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消费者对其缺乏了解,一些商家抓住这一盲点,不管能否技术开锁,都告知客户只能换锁,从而索要高额费用。
记者以“需要开入户门锁”为由,电话咨询了多家开锁商家,其中4家先询问“是否着急”,并暗示特殊锁具可能需要换锁;3家表示“上门后才能定价”;还有一家坦率表示,有些同行会故意夸大开锁难度,明明能技术开锁,却称只能撬锁,换一套普通锁芯报价500元,实际成本不到100元。
在抖音、美团、58同城等平台搜索“青岛开锁”,“25元上门、70元一口价”的广告随处可见。记者注意到,部分低价广告未标注“周末不适用”“特殊锁具需要加价”等条件。一位生活服务类网络平台从业者坦言:“平台对开锁商家的广告审核较为宽松,只要不出现明显违规词就能通过。商家按点击率付费,获客成本较高,所以会用低价吸引用户,再通过线下加价赚回成本。”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的注册信息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平台对此并未严格核查。
另外,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很少会录音、录像,无法记录当时的开锁、换锁过程,而且消费者多通过个人微信、支付宝转账付款,商家不开具正规发票,只是提供手写收据或干脆不提供收据,导致消费者难以固定“价格欺诈”的证据,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就存在难度。
“开锁刺客”须多方共管
“开锁服务关系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与消费权益,不能成为监管盲区。”赵良善律师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要真实全面提供信息,明码标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明确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诚信原则。
“网络平台企业要承担监管责任,严格审核开锁商家的资质,核查营业执照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是否一致,对低价引流、线下乱加价的商家建立黑名单制度。”青岛锁业协会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遇到开锁需求时,务必选择平台认证、信息完整的商家,提前确认有无额外费用,以及开锁方式是技术开启还是破坏锁具,并保留聊天记录、付款凭证、收据等证据。
“消费者发现被乱收费后,先尝试与开锁商家沟通,要求其按照合理价格收费。如果是通过平台找的开锁服务,可以要求平台介入处理,平台有责任对商家的行为进行监管。若与商家和平台沟通无果,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请求调解。若涉及金额较大或出现其他严重情况,可通过法律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赵良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