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即墨:小戏小剧展演,唱响时代新风尚

原创 2025-10-29 17:2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9日讯 日前,即墨区小戏小剧展演活动走进龙泉街道,国家级非遗柳腔的经典唱段率先登场,演员们韵味十足的唱腔、朴实生动的表演,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演的就像是咱身边的事,既好看又能让人琢磨点道理出来。”一位带着孩子前来观看的居民表示,这样的演出形式新颖、内容接地气,很过瘾。

据了解,今年以来,即墨区统筹专业艺术院团与基层文艺力量,持续开展多门类、多场次小戏小剧展演活动。同时,依托“即墨春晚直通车”选拔机制挖掘优秀作品,将国家级非遗柳腔、现代京剧等文艺形式融入乡村文化生活,唱响了昂扬向上的时代新风尚。

作为即墨本土国家级非遗,柳腔以“传统韵律+当代故事”的创新表达,成为时代新风传播的“声动载体”。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深耕现实题材创作,先后在区文化中心剧场、移风店镇等场所开展专场展演,推出《火种》《花落谁家》《面子》等精品剧目。其中,红色题材剧目《火种》以即墨革命烈士周浩然为原型,用柳腔韵律传递红色家国情怀;乡村振兴题材剧目《花落谁家》生动诠释“产业兴则乡村兴”的时代主题;民生题材剧目《面子》则以轻喜剧形式探讨“人情攀比”现象,以小见大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为让小戏小剧真正“源于群众、服务群众”,即墨区将展演同步联动“即墨春晚直通车”小戏小剧选拔活动,搭建起“启动报名——作品初评——集中展演”的完整链条,挖掘出贴近乡土的优质作品。其中,北安街道选送的《移风易俗之彩礼风波》直面农村婚俗陋习,倡导“婚事新办”理念;环秀街道《姐妹们一起观花灯》描绘邻里互助、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传递“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之道;经典柳腔《小姑贤》选段则以传统家庭故事,诠释“家和万事兴”的中华美德……这些作品从百姓视角出发,以真情实感诠释多元内涵。

即墨区展演活动覆盖城区剧场、乡镇街道、古城戏台等多元场地,构建起“品牌引领+基层配送+常态驻演”三位一体的演出体系。品牌引领方面,在第十八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季、山东省第八届农民戏剧展演月即墨分会场,即墨区戏曲家协会在即墨古城北戏台连续上演现代京剧《家住安源》、柳腔《好一个采药人》等12部精品剧目,吸引上万市民驻足观看,让高水准艺术走进寻常生活。在基层配送方面聚焦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即墨区组织戏曲家协会、柳腔艺术中心等专业院团,深入龙泉街道、灵山街道等地开展“戏曲进乡村”专场演出,送上吕剧《姊妹易嫁》、现代京剧《绣红旗》等经典剧目,实现文化资源的下沉与共享。在常态驻演方面,在即墨古城县衙设立“常态化演出点”,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清丈福民》《春晖难报》等情景小剧准时上演,将历史故事与当代文明理念相结合,使小戏小剧成为增强认同的精神纽带。截至目前,已演出100余场,惠及群众数万人次。

从非遗传承的“守正创新”,到基层社区的百姓创作,从集中展演到常态驻演,即墨区小戏小剧展演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生态实践,更成为促进社区和谐、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的生动缩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孙莉莉)

责任编辑:姚冲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