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30日讯 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公布2025年度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等项目承担单位名单,崂山区6家创新主体成功入选,入选数量为全省区县首位。其中,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3所高校获批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家庭产业专利池”获批山东省重点产业专利池项目,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获批山东省知识产权市场化机构服务专利产业化项目。根据省级政策,6家入选单位累计可获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入选主体中,中国海洋大学拥有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海洋科学、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等方向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优势;青岛科技大学以高分子材料、化工领域为核心竞争力,连续签订超亿元专利转让合同,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向“工厂产品”的转变;青岛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依托知识产权学院和研究院,在知识产权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形成特色,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支撑区域创新发展。3所高校累计拥有有效高价值专利超2000件。海尔智家“智慧家庭产业专利池”作为智能家电创新体系的核心协同平台,成员包括海康威视、京东等头部企业,吸纳专利超1000项,为区域千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资源整合能力。青岛发思特、清泰联信2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专利转化落地的关键服务枢纽,其全链条服务能力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亮眼成绩背后,是崂山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生态支撑。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发力,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区内企业专利预审周期压缩70%以上,畅通了创新服务“快车道”;政策层面,出台《知识产权与标准质量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关键核心专利产业化机制;推动高校院所向企业转移转化专利,百余件产品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培育—转化—增值”的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6月,崂山区有效发明专利已突破3.4万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220件,持续领跑全省。
此次6家主体入选,将进一步壮大崂山区高价值专利培育矩阵,重点围绕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需求开展专利培育与转化。下一步,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将以“走在前、当排头”为目标,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推动专利产业化工作,为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注入更强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通讯员 张帆)
责任编辑:周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