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区市委书记访谈|刘新学:构建“邮轮经济生态圈”

原创 2025-11-04 10:00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谋划新蓝图,开创新局面。青岛日报推出“区(市)委书记访谈”系列,展现各区市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冲刺四季度,为“十五五”开局之年打好基础。

市北区委书记刘新学:

“市北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扛牢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为青岛‘打头阵、当先锋’作贡献的使命担当。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聚力打造‘两带四区’空间布局,构建‘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港产城人融合共兴的现代化魅力城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北实践。”

市北区委书记刘新学

01

聚焦老城区转型发展

建设人才密集的创新型城区

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刘新学表示,“十五五”时期,市北区将立足港、产、城、人资源禀赋,重塑高能级发展空间,打造“两带四区”空间布局。

其中,“两带”指滨海产业带、中部商贸带,“四区”指北部产城融合区、南部中央商务区、西部历史风貌区、东部品质生活区。

滨海产业带将串联邮轮港区与欢乐滨海城、健康谷、橡胶谷等,打造港产城一体、陆海河联动、实数融合发展的黄金岸线。

中部商贸带以山东路—重庆南路—黑龙江路为发展主轴,构建高端商务、现代商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四区”将分别打造科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楼宇经济引领区、文旅融合发展标杆区、美好生活典范区。

在产业体系方面,市北区聚焦总部经济与都市经济,构建以人工智能、都市工业、港航服务、商务服务、文旅消费和未来产业为核心的“六大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目前,我们正加快国橡中心、山东海洋数智科技产业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了构建支撑创新型城区建设的一流人才生态,我们也将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计划再引进不少于10万名人才。”刘新学说。

02

巩固商贸大区优势

建设载体多元的消费型城区

全会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市北区作为传统商贸大区,近年来通过引进山东首家山姆会员商店、京东MALL、小米汽车等标杆项目,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发展动能更趋均衡。”

刘新学介绍,下一步,市北区将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刘新学指出,市北区将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依托邮轮港区打造“世界之眼”等主题商业综合体,构建“邮轮经济生态圈”;

持续升级特色商圈,推进中粮大悦城建设,完善欢乐滨海城区域商业配套,培育以山姆会员商店为核心的新兴商圈;

以重庆南路为轴线规划建设汽车贸易大道先导区,吸引新能源车企区域总部、品牌体验中心集聚发展。

在提升互动消费体验方面,将打造“台东不夜城”主题街区,推出精选啤酒、特色美食体验等场景,培育体验式旅游新业态;

开发原创“谷子”产品,设置DIY工坊等互动体验区;

持续导入高奢酒店、潮牌酒店、主题民宿等高端住宿业态,升级文化旅游、商务出行等住宿体验。

谈及业态创新,刘新学表示,市北区将重点发展“银发经济”,主动服务融入“中国康湾”建设,探索智慧养老、旅居康养等新业态;

发展“首发经济”,围绕新能源汽车、3C电子产品等,举办新品发布会、品牌首秀首展等活动,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首发市北”IP;

发展“免税经济”,谋划特色进口商品国际消费季、外贸优品展销活动,丰富进口消费商品供给。

03

传承百年历史文脉

建设文旅融合的时尚型城区

全会提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市北区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原点,沉淀着啤酒、机车、里院等百年文化。“我们将深入挖掘利用资源禀赋,塑强‘港通四海、烟火市北’文旅品牌。”刘新学说。

“提升邮轮旅游影响力”是市北区建设文旅融合时尚型城区的“王牌”。

刘新学介绍,市北区将实施邮轮航线拓展计划,擦亮“沿着黄河遇见海、登上邮轮观世界”品牌;

聚焦“邮轮+”主题,围绕“船上+岸上”一体化体验,推出“邮轮+城市”“邮轮+山东”岸上游产品;

持续办好齐鲁国际邮轮季等活动,促进邮轮旅游提质升级。

面对市北区百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刘新学则强调以“守正创新”提升百年文化的传播力。

要传承利用好啤酒、机车、里院等百年文化IP,扩容升级青岛啤酒博物馆、中车四方文化科技馆等设施,打造“近悦远来”新派里院生活体验示范项目;

巩固“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节庆品牌效应,打造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的文旅产品。

此外,市北区还将在文旅与科技融合方面发力,依托青岛网络视听综合服务中心、省微短剧市北区审核站等平台,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完善微短剧产业生态;

招引培育头部企业和龙头项目,加速竞逐动漫游戏、影视科技等大视听赛道,打造新媒体产业新高地。

04

扛牢民生大区责任担当

建设生活便利的宜居型城区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刘新学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盯群众“衣食住行”方面急难愁盼,统筹推进惠民生、强治理、补短板等各项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在民生保障方面,市北区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做好就业增收工作,持续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健康市北”建设,并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促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在社会治理方面,将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加强社区、业委会和楼组长队伍建设,夯实群众工作基础;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解决”向“源头预防”转变。同时,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拓展智慧应用场景,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城区品质提升方面,市北区将全力保障双山隧道、第二海底隧道等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市政配套;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新路径,逐步实现“大物管”全覆盖。

记者|余瑞新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