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六箭齐发”,史上力度最大!聚才留才用才,青岛拼了!

2020-12-17 10:22 青报观象山  

这绝对算得上是重磅消息——

12月17日,青岛公布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等六条人才新政,公开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六个文件均为顺应青岛创业城市建设而配套制定的人才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次性连出六条人才新政,这在青岛招才引智史上尚无先例。即便放眼全国,亦属罕见,充分彰显了青岛人才强市、创业强市的雄心、决心和信心。

人才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不久前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打出了建设创业城市的鲜明旗帜。建设创业城市,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青岛以开阔的视野、求贤若渴的心态和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载体、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感召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融入青岛、创意青岛、圆梦青岛。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全市人才总量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今年1-11月,全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1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30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9.34%,预计年底将突破50%,超出历史最高水平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在青院士及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1037人,全省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累计引进高端外籍人才5139人次,全省占比46.6%。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汇聚而成的是建设创业之城的磅礴力量。一系列“大动作”之下,青岛展现了“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诚意和决心,青岛的人才工作也逐渐得到了认可。

11月27日举办的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典礼上,青岛市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一同上榜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此外,青岛还成功入选18岁至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五个美好生活城市榜单,连续9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但要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日趋白热化,竞相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面向全国、全球吸引招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的力度几乎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作为一座青春之岛,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城市中的“独角兽”,青岛与这些城市相比,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上还有较大差距。

六条拟出台的新政,聚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关键环节,顺应建设创业城市和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把政策“制定权”交给企业、全面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等重磅措施,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组合拳”,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01

“高薪聘高人”:企业主导,按需定制

真正的人才,需要的不是一套海景房来看海,而是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必须有产业支撑。

建设创业城市,就是要以创业为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是青岛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青岛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探索推出更开放、更灵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机制。

《若干措施》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3个重点产业,以企业为“坐标原点”,产业为增长“纵轴”,人才、技术、资本为赋能“横轴”,通过 “补链”“强链”“延链”,强化头部企业和领办人激励,加快集聚产业“高精尖缺”人才,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共5个方面、19条措施,其中政策性措施16条,保障性措施3条。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最主要的用人主体,最熟悉市场、关注趋势、掌握技术、了解上下游产业。

《若干措施》聚焦改变传统产业人才评价方式,由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到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既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又促进产业发展的“双重效果”。比如,给予头部企业政策定制权,通过构建“企业点单”式的政策拟定机制,对企业不知道的,精准推送;企业不解渴的,政策叠加;落实不顺畅的,优化流程;目前还没有且又急需的,按需定制。

市场决定人才,政府也要更好发挥作用。

《若干措施》聚焦技术链,鼓励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交易。如为推动获奖项目落地转化,支持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对青岛赛区获奖企业可最高奖励30万元;对国家大赛获奖企业按照国家奖励资金给予1∶1配套支持;对获奖外地企业在青落户的,可最高奖励100万元。

在高端人才奖补方面,对经产业专班推荐的产业高端人才,可连续三年,按照年度薪酬总额的30%给予奖励。

鼓励企业“高薪聘高人”,对企业委托市场猎头机构引进年薪50万元(金融产业100万元)以上的产业高端人才,按照上年度企业实际给付计缴所得税年度薪酬总额的10%给予企业猎聘补贴,最高补贴50万元。

加快创业城市建设步伐,人才是主力军。《若干措施》无疑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升级的创意创新创造活力,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 “四链合一”的大坐标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2

聚“天下英才”:产业领军、行业拔尖

当前,青岛正处在加快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汇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的重要节点。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需要人才工程的牵引和带动,做好顶层设计。

实施人才工程能够发挥政府对人才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撬动市场和社会参与,调动多方资源和积极性,赋能高端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激发用人主体活力,为青岛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前期青岛人才工程存在称号多、政策重复、多头申报等突出问题。

《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将全市分散在9个行业主管部门的10项人才工程,整合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领军”和服务行业建设的“行业拔尖”2项,形成以产业领军和行业拔尖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青岛菁英”品牌。到“十四五”末,力争选拔培育300名左右青岛产业领军人才、900名左右青岛行业拔尖人才。

其中,“产业领军”主要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选拔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青岛赢得未来发展优势的创业人才及团队。每年评选一届,每届管理期4年,在管理期内享有人才津贴、项目资助。

一类项目给予每位团队带头人500万元人才津贴;二类项目给予每位团队带头人100万元人才津贴,均按30%、30%、20%、20%的比例在管理期内逐年发放,并鼓励团队带头人与核心成员根据贡献度合理分配;三类项目按照每位领军人才4000元/月人才津贴标准逐月发放。

“行业拔尖”主要覆盖社会民生基本面,围绕教育体育、医疗卫生、金融财会、社科文化、现代农业、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对外工作、基础研究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选拔德才兼备、业绩突出、业内声誉较高的优秀人才。行业拔尖人才每2年评选一届,在管理期内享受2000元/月的人才津贴、二类医疗保健待遇、健康查体及读书休假等服务。

该《意见》一出,全市人才工程“仅”剩两项,申报渠道“各走一条”,权责明确、奖励清晰,按月发放的津贴增加了资金黏性,申报更简单,吸引力无疑更强。

03

“一站式”服务:税学医房,考虑周详

引来了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的“心”。“税学医房”等服务保障问题无疑是人才关注的焦点之一,只有让人才毫无后顾之忧,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创新创业。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制定《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围绕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以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搭建集成、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双招双引”项目人才服务定制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个性化、人才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营造让企业家和人才感到舒服的创新创业环境。

根据《方案》,青岛将通过重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打造人才线上服务网络、设置人才服务综合窗口、拓展社保卡应用服务、设立全市人才服务专线的“五个一”,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载体。

其中的“一张卡”将加强人社、教育、卫健、公安、工商、税务、银保等部门的网上数据对接、信息共享,依托社保卡推进全市各类人才“一人一卡”,并加载“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功能,实现人才生活工作、创新创业的相关服务业务“一卡通办”。

《方案》还强调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个性化。比如,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颁发《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提供出入境和居留、户籍办理、住房保障、编制管理、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薪酬管理、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交通旅游、健身休养、工商税务、科研、金融、海关等事项的绿色通道服务,几乎可以实现“一卡在手搞定所有事”。

《方案》“保姆式”的服务,几乎解决了人才在青衣食住行游购医育文教体娱养等全方位的需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也就不愁俘获不了人才“芳心”。

04

落户降“门槛”:想来可来,应来尽来

哪怕各项服务再完善,如果在一座城市落不下户口,总感觉没有扎下根,只是在漂着。

《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标志着青岛市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拉开帷幕。

《意见》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通过本轮户籍制度改革,对有学历、有职称、有技能的人才,实现落户有保障;对城区有稳定居住和就业的人员,实现“想来可来”;对亲属投靠等符合条件的人员,实现“应来尽来”;对“双招双引”项目及有贡献企业落户,实现全程便捷服务。

一是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将全国其他市(地)级及以上人才工程管理期内人选全部纳入人才落户范围,与持山东惠才卡、青岛市人才服务绿卡人才人员同样不受年龄限制。

二是坚持居住优先。取消原有单套商品住宅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90平方米以上、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即墨区)6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限制,实现在青岛具有居住性质产权住房(含已网签)即可办理落户。

三是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亲属投靠落户方面,取消父母投靠子女必须“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年龄限制;放开集体户投靠落户限制,单位、社区、人才集体户调整为可接纳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四是服务“双招双引”赋权激励落户。对经确定的全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和纳入“未来之星”人才工程支持的高成长性创新创业团队,所属员工可整建制落入单位集体户,予以全程代办服务。

五是创新城区稳定就业居住落户政策。取消积分落户限制,允许在青岛全市范围内有稳定就业且在城区范围稳定居住(租赁房屋并办理居住证)人员,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在稳定居住地(城阳、黄岛、即墨)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六是全面放开县域三市落户。取消城镇区域落户限制,促进人口快速增长。保障城镇落户的农村人口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城镇人员入乡返乡就业创业,可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城镇集体户落户。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进城落户人员,回原籍实际居住的,允许户口迁回原籍。

人口仍然是极大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意见》的出台,让在青岛落户变得更简单、更高效,有助于提升人口对城市发展贡献度,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充分人力资源保障。

05

离岸人才:奖励多多,补贴高高

海外高端人才往往掌握着前沿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布局,是助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招才引智不仅要吸引集聚国内人才,还要放宽视野,面向全球招揽人才。

为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市科技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制定了《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鼓励支持青岛单位在青岛市辖区外设立离岸基地,就地集聚使用人才、促进项目输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对接海外创新创业资源。

《管理办法》重点引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籍以及具有海外背景的中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明确了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设立条件、遴选程序、扶持政策和经费来源渠道、管理考核和绩效评价程序。

根据《管理办法》,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期为4年,对创新类基地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补,对创业类基地给予1000万元奖补。创新类离岸基地管理期内每年按照不超过经审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费用50%,考核优秀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良好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合格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创业类离岸基地按照每年孵化项目导入青岛情况等要素,考核“优秀”给予最高250万元资助,“良好”给予最高150万元资助,合格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对创业类离岸基地成功引进孵化项目落地青岛的,连续三年按照落地项目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的10%给予奖励。

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市场格局加速重构,也加速了人才格局重新洗牌、高端人才全球流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抢”回更多的全球高端人才,将会让青岛的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06

储“三外”人才:引得进来,用到好处

开放是青岛最大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高度外向型的特性。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外事、外语、外贸等专业人才。青岛首创了《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全省乃至全国均走在前列。

《方案》进一步创新了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以业务水平、创新能力、推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主要评价要素的“三外”人才引进和培养体制机制,有效指导全市开展外事人才、外语人才、外贸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活力。

为让更多“三外”人才来青发展,青岛展现出十足的“诚意”——

一是将专业测试前置,在公务员岗位招录外语类人才时将专业科目测试前置,在笔试前对报名者进行统一面试,设置专业测试和专家评审环节,按照面试成绩排序,根据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进入笔试人选。

二是放宽年龄限制,采用全职方式引进的,录取年龄由35岁放宽至40岁;采用柔性方式引进的,可不受年龄限制。

三是招录模式灵活,在常规性招录工作基础上,针对高水平翻译或小语种类外语人才、招商引资等急需紧缺岗位,探索采用招聘聘任制公务员。“三外”人才可全面享受青岛普惠性人才政策。

当前的青岛,正在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开放发展大势,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推动开放、创新、改革,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方案》对于调动用好存量“三外”人才、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三外”人才、培养储备未来发展需要“三外”人才将会产生重要意义。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可以预见,激烈的人才竞争仍将在各大城市之间不断加剧,这六条人才新政无疑将为青岛在竞争中“突围”增添重磅“砝码”,推动这座创业城市成为各类人才放飞理想、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城”,成为成全四海不畏风险的智者成长成功的“热带雨林”!

作者 | 华飞  

责任编辑:李婧菲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