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中山路历史城区更新的关键文化节点,曾经的青岛四大酒楼之一顺兴楼于2025年9月正式试运营。11月6日下午,以“寻味山海·顺兴楼记忆”为主题的首期青岛美食文化座谈会在顺兴楼举行。活动汇聚了文化学者、餐饮行业领袖代表与城市更新实践者,展开一场跨界对话,不仅见证了百年老字号的焕新启程,更以美食为纽带,串联起青岛的历史文脉与城市未来,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写下生动注脚。

中山路素有“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岛城”之说,是城市沿革的根脉所在。当前,中山路区域提升工程作为山东省2025年重大项目,正通过百盛升级、原点广场建设、银鱼巷扩容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人气、商气、烟火气的全面回归。2024年,上街里街区客流量已突破7083万人次,展现出历史街区蓬勃的文化活力。顺兴楼的焕新重启,正是中山路"做优老字号集聚区"战略的重要落地成果,其融汇青岛文脉的全新呈现,为历史街区注入了厚重的文化质感。
青岛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鲁菜胶东派风味醇厚,山海物产丰饶,融合八方特色。顺兴楼此次重启及相关文化活动,正是对青岛“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理念的积极响应,以美食为媒,梳理城市文化脉络,助力“青岛味道”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座谈会在观唐文化副总裁党峻曦的致辞中拉开序幕。他指出:“顺兴楼的重启,不仅是中山路老字号餐饮的回归,更是青岛文化会客厅的复兴。”这一观点在创始人王垿先生第四代曾孙王衍彬老先生的讲述中得到了生动印证。王衍彬先生回顾了1912年王垿先生与友人共创顺兴楼的往事,分享了这位清末书法家“有匾皆书垿”的艺坛佳话,并展示了梁实秋等文人对顺兴楼的文字记载,使这个百年老字号的文化基因愈发清晰可见。

三场主题对话层层推进,勾勒出勾勒出老字号焕新与城市更新的共生路径。“追根溯源”环节中,中国烹饪协会大师李东深与文史学者付中良从专业视角解读青岛菜系魅力与老字号文化内涵,王衍彬与书画家文彤则从文化传承维度,串联起顺兴楼与青岛城市记忆的深厚联系;“直面现实”部分,波螺油子创始人陈展、汇丰苑传承人张涛分享了传统美食现代化实践,与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执行总裁王震铭先生、斯维登集团华北区总经理刘世文先生提出的历史街区空间设计及文旅融合思路,为老字号融入城市更新提供了多元方案;“展望未来”篇章中,《上街里打卡手册》的发布构建了美食文旅沉浸式体验场景,媒体人尚禾女士与纪录片导演肖瑶女士则聚焦美食故事的传播价值,为“青岛美食”城市IP塑造献策。

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陈启在总结发言中,系统阐释了城市更新的三重场景理念:文化场景的打造,是原汁原味修复城市肌理、挖掘文化故事;消费场景的构建,是通过多元业态引入实现商业活力复苏;而生活场景的回归,则是保留人与人的温情联结,让游客“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他强调:“老城的旅游根基不是观看风景,而是融入生活”,这正是顺兴楼等老字号从流量走向品质、从商业价值升华为城市记忆载体的根本路径。

活动现场,顺兴楼厨师团队复原了梁实秋笔下的经典菜品“醉八仙”,以味觉为桥,完成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致意。正如党峻曦在总结中所言:“有温度的故事,才是老字号最珍贵的资产。”顺兴楼的重启,正是将百年文脉与当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有益探索。

此次活动不仅为顺兴楼注入了新生动能,也为老字号振兴搭建了跨界对话的平台。随着中山路区域八万平方米新增消费场景的逐步落地,以及老字号集聚区的持续优化,以顺兴楼为代表的老字号集群,正成为青岛历史城区复兴的重要支撑,让"青岛美食"成为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辉映的城市名片,为城市更新注入持久的文化活力。
责任编辑:王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