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15日讯 2025年11月7日,“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45期协商活动成功举行,主题为“耕海牧渔,建设现代化‘蓝色粮仓’”。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走出演播室,走进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展开面对面协商。活动形成的12条意见与建议已转交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落实推进。
活动中,有委员建议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养殖装备技术及智慧养殖工程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突破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探索深远海养殖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据悉,11月15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正式交付运营,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8”,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业实现了单船试验到多船协同运营的战略跨越,预计年总产能将突破万吨,可稳定供应大黄鱼、大西洋鲑、黄条鰤等高价值鱼品。
据悉,“国信1号2-2”船全长244.9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以及多个环形跑道池、养殖试验池。投饲、加工、深层取水、成鱼出舱四大系统实现深度升级,并将首次开展鲑鳟鱼工船全年连续养殖试验,构建“苗种选育-养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陆海联动发展新模式,依托成鱼养殖及大规格苗种供给能力,有望弥补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短板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已形成“三船联动”格局,全面带动苗种、饲料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整体升级与集群发展,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工船迈入智能化、标准化、产业化运营新阶段。(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鹿子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