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北尔康普(青岛)机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焊花四溅,工人们正忙着为瑞士客户公司生产金属压机框架板。“目前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五月份,200多名员工每天都在赶工状态。”企业部门经理黄晓柯告诉记者。
在近八千公里之外的德国,辛北尔康普四期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也于近日完成签约,四期项目将聚焦激光切割机、折弯机等配套设备的生产与研发,进一步满足我国国内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端装备的需求。
一边是在青岛热火朝天忙生产,一边是在德国紧锣密鼓忙签约,辛北尔康普的发展状况,是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快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作为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国际合作园区,中德生态园是青岛市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强化中德两国互联互通的桥头堡,肩负着推动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使命。“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不断拓展对德合作渠道,深化中德经贸、科技、人文等多领域合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合作成果。目前,已累计引进德资(含德语区)企业69家,涉及先进制造、职业教育、技术研发、绿色建筑等领域。”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常务副主任王莉介绍。
老企业扩产新项目落户
2014年,德国辛北尔康普集团独资设立辛北尔康普(青岛)机器设备有限公司,成为落户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第一个德资项目。11年来,辛北尔康普生产的人造板连续压机生产线成套设备及复合材料和橡胶压机、金属成形压力机等产品持续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良好的市场反馈,项目已经连续三次增资扩建。
“青岛基地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和独立的工程设计能力,并与德国总部保持紧密协同。”辛北尔康普集团服务业务首席执行官施泰凡·维辛介绍,“当德国工程精神与中国创新活力结合,就能创造非凡成果。”
不仅是辛北尔康普,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已成为多家德国企业共同的选择。两个月前,安迈铝业集团第四次增资扩产,在华新生产基地奠基,可精准匹配特种陶瓷、半导体、消费电子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增长领域需求。
持续增资扩产,代表着德国企业对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深度认可。与此同时,新的德资企业接连落户。
8月,德奥特(青岛)雷达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泰加德科技有限公司相继落户;9月,慧龙欧德(青岛)国际会展公司正式注册落户中德生态园;10月22日,韦思化工公司(Weiss Chemie)与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在德国签署设立生产基地的投资意向书……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已新引进德语区国家企业6家。
“在德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已落户企业不断增资,加快向‘新’升级、向‘深’求质。”青岛自贸片区投资促进三部副部长杨景说。
辛北尔康普除了在青设立生产工厂,2024年还成立了辛北尔康普贸易(青岛)有限公司;大陆集团在汽车流体技术亚太区研发与生产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亚太区技术研发中心……在中德生态园招牌的招引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正积极推动先进技术与优质产能在青岛转移落地,深度嵌入中国供应链与产业链体系。
多优势叠加促招商引资
德国企业为什么青睐中德生态园?
作为中德两国首个生态合作示范项目,中德生态园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多位德国政商界人士先后到访,多场双边活动接续举办,让其成为德国和青岛开展交流的一个稳固、可靠的平台。
园区已经先后同德国莱法州、曼海姆市、奥尔登堡市、雷根斯堡市等10个州市签署备忘录并开展合作,承办青岛—曼海姆经济友城圆桌会、青岛—斯图加特经贸文旅合作交流会等。这些高频率的外事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德国企业对青岛的了解,也为更多企业落户奠定了基础。
引入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PHI被动房认证体系,园区生态指标体系取得德国TüV NORD认证,编制首个以绿色发展为特色的“绿色自贸”指标体系——作为我国首个以“生态”命名并作为根基的双边示范园区,中德生态园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园区成效显著,也让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的德国企业倍感亲近。
6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行的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上,青岛中德生态园被评为“零碳园区”类别最佳案例。“绿色低碳领域是中德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重要的招商引资方向。中德生态园致力于打造零碳试验区,将为更多德国企业落户发展提供机遇。”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副主任张云清表示。
“营商环境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杨景认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片区不断提升对德资企业的精准招商、靶向招引水平,为企业落户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同时,不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从政策支持到政务服务优化,从基础设施完善到产业配套升级,全方位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德资企业吃下“定心丸”。
与更多德企“双向奔赴”
在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上,与中德生态园一起获奖的是另一个德国企业集聚的城市——江苏太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仓持续加码对德招商。
当前,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正学习借鉴太仓等先进地区经验,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对德招商工作。“我们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打法,通过以商招商、链条招商、载体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快招商方式转变提升。”青岛自贸片区投资促进二部招商促进办负责人吕振玉告诉记者。
今年,青岛自贸片区出台专项政策精准招商,针对德企落地的关注点和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自身特点优势,实行差异化招商引资新策略,在企业设立开办、房屋租金、新建改建厂房、研发投入等多个方面,详细列明了各项扶持、奖励资金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德招商引资力度。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青岛对德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同时,持续发挥好友城、商协会等外事资源优势。推动与德国有合作基础的联邦州持续做好经贸交流对接,利用外事资源人脉优势推动投资、贸易等领域深化合作。
在园区定期举办的德语区企业圆桌会上,企业提出的诉求会被精准对接,逐项研究解决路径、明确专责部门和销项时限;园区打造的“中德商通”经贸合作平台,已服务德国3000多种产品首次进入中国;依托“全链帮”服务平台,围绕政策兑现、审批服务、外籍人才服务等形成多方面惠企举措,为外籍人才提供入境、居住、工作、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日前,2025青岛—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德国举行。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在辛北尔康普四期建设项目、韦思建筑材料项目之外,还与叁时叁刻跨境电商、代傲联合实验室签订重点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产业、投资和贸易等全方位合作。
每一个项目的签约,都是一次“双向奔赴”的共识。一个生态特色更加鲜明、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人文交流更加密切的高能级德企聚集区,正在中德生态园加速成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见习记者 高小岩)
责任编辑: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