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让生活慢下来;一条河,让“城长”快起来……在青岛,张村河的律动,正为一座城标注崭新的发展节奏。
11月16日上午,崂山区中韩街道郑张社区居民迎来期盼已久的回迁抓阄仪式。郑张社区成为张村河两岸本轮改造12个社区中,第7个回迁社区。至此,张村河片区社区安置区回迁进度已达58.33%。

焕然一新的郑张社区安置区。
不单单是片区“原住民”,就在近段时间,位于张村河片区的多个商品房项目同样迎来密集交付。其中,10月31日至11月3日,地处片区中央板块的青铁·和樾府项目集中交付,270户业主接过新房钥匙;地处张村河南岸的海信君玺项目已于10月25日正式启动交付,项目498套房子几近售罄……
自城市更新建设以来,张村河片区便备受瞩目,被称为“最热门”片区。位于青岛主城区,又是曾经最大的“城中村”,如何凭借“黄金区位”的优势打造具有更高能级的“未来之城”,以期成为市民置业、安居的热门选择?这片28.5平方公里的区域,恰是一片理想的试验田,正不断探索城市建设“对传统的超越”。
01
河畔慢生活
阳光穿过层层浸染的枝叶,在步道上投下斑驳光影;河面碧波微漾,偶有白鹭翩然掠过,在水面上划出浅浅涟漪。河畔,居民们或漫步闲聊,或于岸边垂钓,享受独处时光。不远处,孩子们的欢笑声与民乐爱好者的合奏声随风飘散,与周遭的静谧交织到一处——时下,张村河生态公园俨然一幅油画,尽显诗意之美。
作为城市新晋绿色空间,张村河生态公园自2024年9月先行启动区开放以来,日渐成为市民游客乐享都市慢生活的热门打卡地。
进入2025年,张村河生态公园进一步“扩容”,不断延伸生态脉络、丰富功能体验。如今,更多滨水空间、休闲步道与景观节点正逐步融入城市肌理。
近期,张村河生态公园将再次迎来两大新开放区域——科苑经五路桥两侧文化运动区北岸段、河床湿地区(瑶海路-枣山东路段),进一步串联整条滨水绿廊,打造集生态、运动、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张村河生态公园尽显诗意之美。
其中,科苑经五路桥两侧文化运动区北岸段与此前开放的先行启动区无缝衔接,以“运动+生态+人文”为核心理念,打造全龄友好的滨水开放空间。
该区域拥有净化湿地展示区、迷宫堰、生态植草沟、层叠戏水园、极限运动场地和多功能广场等节点板块。比如,净化湿地展示区通过阶梯式潜流湿地,生动展示“中水回用-生态净化-清水补给”的可持续水循环过程,是一处兼具净化功能与科普教育的生态课堂;极限运动场地设有碗池、直线型、弧形等多样化坡道,满足不同极限运动爱好者需求。
河床湿地区(瑶海路-枣山东路段)则以生态修复与自然科普为主题,构建出一片可游、可感、可学的城市绿洲。
该区域拥有河床湿地花园、老年人活动区、野餐营地、亲水大台阶及荷花池等节点板块。以亲水大台阶及荷花池为例,该板块采用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巧妙结合的形式,方便不同需求的人们轻松抵达水畔,荷花池则是河道自然转弯形成的一片开阔水域。试想来年夏日,池中荷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无论是含苞的羞涩,还是绽放的风华,都将为水面增添一抹清雅的色彩与韵味。
不单单是公园区域,如今的张村河片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同样正加速完善,进一步有机串联起周边社区与滨水空间,持续织密区域的绿色脉络。据介绍,截至今年3季度,张村河片区已贯通提升37条道路和4座跨河桥梁,长沙路、合肥路等31条主次干道也将于年底前陆续通车。
02
“城长”再提速
视线越过诗意流淌的生态公园,张村河两岸优质项目的“城长”故事同样精彩。
各类公服配套项目加速“补位”。
以崂山区人民医院项目为例,目前,该项目门诊楼已实现部分封顶,医疗综合楼已建设至8层,医养综合楼已建设至9层,其他功能分区也已全面冲出“正负零”。根据计划,今年春节前,项目各建设主体将全部封顶。崂山区人民医院投用后,将有效满足崂山区,尤其是张村河片区的基础医疗需求,改变周边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患者看病就医外流明显的问题。
作为提升区域吸引力的重要筹码,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与落地也在同步加速。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首日,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投用,新入学的孩子们背着崭新书包,满怀喜悦踏入新校园。这是一所由崂山区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举办,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参与管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小学部可提供1080个学位,满足周边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个个优质产业项目同样在张村河沿岸加速集聚,为这片热土注入蓬勃的经济活力。
11月21日至22日,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在崂山区举办。届时,位于张村河北岸的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将作为大会永久会址正式启用。该项目通过建筑、山体与灯光的巧妙融合与互动,打造现实空间、交互空间、虚拟空间,将以会为媒,持续吸引虚拟现实产业领域的研发机构、领军企业、顶尖人才在青岛汇集、碰撞与合作,打造集VR体验、展示发布、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虚拟现实文商旅综合体全国样板。

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
与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相距不远,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也已进入建设尾声,预计将于年内完工投用。该项目共6栋单体建筑,未来将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在1至3号楼布局工业应用机器人、家庭服务应用机器人、商业服务应用机器人的研发、组装、生产,在4号楼布局机器人“大脑”“小脑”相关的软件、芯片研发及科研创新中心、产业生态配套等,在5号、6号楼布局传感器、伺服电机、减速器、关节模组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
随着公服配套及产业项目的快速补齐,张村河片区正向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之城稳步迈进。
03
“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张村河片区的蝶变焕新,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改造与升级,更是一场“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这里,“慢生活”与“快发展”相互成就——如果说片区内的优质配套为居民提供便利与品质,产业集聚为区域带来活力与机遇,充满人文温情与自然生机的生态公园,则为一座城的奔跑提供了从容的底气。

俯瞰科苑经五路桥东西两侧南北两岸区域。
根据规划,未来的张村河片区将整体呈现“北产、中服、南居”的总体布局。其中,北部以株洲路为轴,构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四大产业组团;中部沿张村河两岸,打造产城融合的公共服务与活力带;南部则以合肥路为轴形成六大宜居组团。
具体而言,在生态层面,片区将打造总长度11公里、自然驳岸占比85%的亲水“绿轴”。通过持续延展串山连水的慢行道网络,周边居民不仅将收获一个可骑行、可漫步、可赏景的好去处,还将实现“推窗见景、出门见绿、移步见园”,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在公服层面,片区将沿张村河中段规划增设由集中商业、街区式商业、特色商业街组成的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11个15分钟级生活圈、27个5至10分钟级生活圈,构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
在产业层面,片区则将深度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协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青能所等高校院所资源,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布局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
任何城市空间的构建逻辑,都要回归于“以人为本”这个注脚。在张村河片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个逻辑,因此期待,这里最终长成一个让人民诗意栖居、让产业蓬勃生长的优质空间。
记者|衣涛 摄影|邢志峰 编辑|张晋
责任编辑: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