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18日讯 近日,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民生观察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落地、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孟庆胜:科技创新是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工作中,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成果转化新体系。一方面,明确主攻方向。编制“海洋产业链生命树”与产业发展图谱,牵头制定并实施《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晰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市领导牵头、47家单位参与的工作专班,精准服务对接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14个重点科创平台,建立“一库、一账、一清单”体系,征集发布科技成果179项,汇集研发项目255项,定向开展海洋产学研对接服务。
二是打造高能级平台,构筑协同创新新高地。织密协同创新联盟网,牵头建立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涵盖180家单位;牵头组建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吸纳国内151家成员单位,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创新资源整合。构筑成果转化主平台,推动国信集团成立海洋科创中心,构建实体化运营平台,设立初期规模为一亿元的海洋科创基金,形成“联盟+中心+基金”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打通精准对接快通道,成功举办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海洋装备联盟行业闭门会、北海造船专题对接会等活动,现场发布技术需求37项,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
三是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塑造产业创新新优势。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8家企业获批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占全省47%,位列第一。创建省市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63家,近三年研发新技术215项,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育激励力度。牵头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争取省财政资金1.5亿元。组织三批现代海洋英才评选,为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