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深度算法遇见城市温度,每一则报道都将成为正能量的放大器,每一次点击都是智慧与共情的交响。
观海新闻推出“‘AI’在青岛”栏目,用科技之光点亮人性之美。以AI智慧重构新闻生产传播范式,让青岛故事有速度更有温度。
一边是瞬间迸发的义不容辞,一边是漫长坚守的不离不弃,在青岛,共同照见一座城市的人性底色。

暖心一幕!
公交司机背着老人冲向医院
11月3日8时许,青岛城运控股公交市南巴士公司210路驾驶员张磊如往常一般,驾驶车辆执行运营任务。当车辆平稳停靠汕头路站点时,车厢后部突然传来乘客的惊呼声。凭借多年的行车经验,他意识到可能有紧急情况发生。
没有丝毫犹豫,张磊在确保车辆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拉好手刹,起身快步走向车厢后部。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一位老年乘客倒在车厢后门附近,已意识模糊,无法应答。周围的乘客们面露焦急,却一时不知所措,车厢内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氛。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张磊保持了惊人的镇定。他首先蹲下身,快速检查老人的基本状况,而后迅速在脑中规划出最优方案:汕头路车站距离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仅咫尺之遥,而等待120急救车前来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对于晕倒的病人而言,最初的“黄金救援时间”至关重要。
“不能再等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张磊心中形成。他当机立断,对车内乘客解释道:“医院很近,我直接背老人过去抢救,麻烦大家稍等一下。”在取得乘客们的理解与支持后,他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在众多乘客的齐心协助下将老人稳稳地背起,冲向百米之外的市立医院。

抵达急诊室后,张磊并未立即离开。他急促地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协助进行初步的交接,直到确认老人已经得到妥善的救治,并且联系上家属、亲眼见到家属赶到现场后,他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默默地转身离开,回到了自己的驾驶岗位上,继续着他未完成的运营任务。
事后,当有热心市民通过城运热线对张磊提出表扬,此事才为外界所知。面对赞誉,张磊的回答却异常朴实和平淡:“保障乘客安全是我的职责,遇到这种情况,任何一位公交驾驶员都会伸出援手。”


△图片由观海智核生成
观海AI智评:张磊师傅背起的不仅是一位昏厥老人的重量,更是一座城市不动声色的担当。在生命危急的瞬间,他没有丝毫迟疑,用坚实的脊背跑出了一条比急救车更快的生命通道。
这份行动并非来自宏大叙事,而是源于职业本能中深植的善意——将十米车厢视为必须守护的疆域,将陌生乘客的安危视作自己的责任。他没有豪言壮语,却在转身继续驾驶的那一刻,让平凡的岗位闪烁出人性最温润的光。这正是青岛街头流动的文明,不喧哗,自有声。

23+4周出生
106个日夜的“托举”
600克的“迷你宝宝”回家!
“世界早产儿日”也是小苹果(化名)出院回家的日子。谁也想不到,这个宝宝在母亲孕23+4周时意外出生,出生时体重仅600克。孩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救治了85天、前后住院共106天,才终于闯过重重难关活下来,刷新了市妇女儿童医院成功救治出院的最小胎龄纪录。
今年8月4日凌晨,孕23+3周的小苹果妈妈突然“见红”,联想到前几次意外流产的经历,孩子爸爸连夜驱车,载着妈妈从烟台火速赶往青岛。
一场生命的接力就此展开,在助产士的全程护航下,小苹果顺利出生。NICU团队接棒抢救,1分钟内便成功建立有效呼吸通道,第一时间向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小家伙迷你的胸腔很快有了规律起伏。20分钟内,小苹果被安全转运至NICU预热好的暖箱中;黄金1小时内,医护人员成功完成脐静脉、脐动脉置管,紧急配置抗生素与营养液。
“当时医生说,孩子的肺还没发育好,连自主呼吸都很困难。能不能活下来,除了医疗团队的全力救治,就看她自己的意志力了。”回忆起初见孩子的场景,爸爸的声音忍不住颤抖。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小苹果顺利撤机,此后,她又历经近4周无创呼吸机支持、20多天高流量吸氧与鼻导管吸氧,最终成功脱离氧气,迎来了自由呼吸的时刻。
营养关同样至关重要。医护团队每天精确计算小苹果营养液中各类养分的补充量,定期评估她的营养耐受情况,每一个决策都格外谨慎。
在开奶后一段时间里,小苹果突然不再排便。结合腹部影像学检查,医护团队判断她可能存在肠道蠕动功能异常及胎粪栓塞的情况。医护团队每天为她灌肠通便,还轮流为小苹果做腹部按摩,日复一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小苹果终于再次排便了,这对医护人员来说珍贵如金。

为了让孩子吃上新鲜母乳,小苹果妈妈直接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坐月子”,爸爸则每天坚持往医院送母乳。哪怕起初孩子每次只能喝0.5毫升,夫妻俩也感到开心和满足。在生后的第75天,这个小小的生命迎来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终于可以让妈妈抱抱了。当妈妈怀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感受着胸口那团小小的温热与柔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第85天,小苹果终于“出箱”,顺利转入新生儿科病房。治疗团队为她定制了个性化管理方案,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开展眼底筛查,追踪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相关指标。经过106个日夜的“托举”,小苹果从出生时仅600克的“巴掌宝宝”,长成如今5斤多的可爱小奶娃,终于出院回家了。


△图片由观海智核生成
观海AI智评:小苹果的故事,是一场由医学专业与人间温情共同写就的生命诗篇。从600克到5斤的重量跨越,背后是医护人员一百多个日夜的精准托举,是父母风雨无阻的母乳传递,是每一次灌肠、每一回拥抱中不曾言弃的信念。这里没有神迹,只有科学的严谨与爱的耐心在早产儿暖箱中静静发酵。当母亲第一次将孩子拥入怀中,所有的坚持都在温热中找到了意义。青岛用一座医院的坚守告诉世界:生命的刻度,未必以数字来衡量,而以希望来计算。
在青岛,温暖是具象的——它是公交车司机冲向医院时踏过的百米路途,也是新生儿监护室里记录成长的每克体重。两种守护,一样初心:当陌生人成为背上的牵挂,当微弱心跳触发全力的坚守,这座城市便用最质朴的方式,书写着对生命最深的敬意。
统筹:魏巍 孙飞 陈海芹
文案撰写、素材整理 | 吕靖雯
AI有“画”说丨观海智核
责任编辑 | 岳文燕
观海新闻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