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加冕,薪火相传。
11月21日晚,当第十五届全运会在深圳圆满收官,一段属于齐鲁大地的体育故事,正被浓墨重彩地书写——
本届全运会,山东省体育代表团夺得金牌与奖牌总数双料第一,铸就全运会史上熠熠生辉的“五连冠”伟业。在这份荣耀版图上,183名青岛健儿是最亮眼的存在——在参加的29个大项、147个小项比赛中,共获得26金14银19铜,赛会成绩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金牌数、奖牌总数、参赛人数、参赛项次均位居全省首位。对比十四运会的15金18银15铜的战绩,青岛再创全运会赛会最好成绩。
山东省委、省政府向山东省体育代表团发出贺电,祝贺他们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贺电中称:山东体育健儿顽强拼搏、敢于胜利,勇夺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第一名,实现全运会成绩“五连冠”,书写了山东体育昂扬奋进的崭新历史篇章,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
体育是城市形象的“金名片”。从张展硕劈波斩浪的青春力量,到陈梦不畏艰难的坚守担当,他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青岛这座城市活力、拼搏与进取的形象。在全运会这个绝佳平台上,青岛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出了体育实力与城市魅力。
01
26金闪耀多个项目创造新历史
本届全运会上,青岛健儿“新星”与“老将”大放光彩、交相辉映,“全面发展”的“青岛军团”,让观众印象深刻。
泳池中,18岁的张展硕独揽5金,成为中国泳坛收获的最大惊喜。“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与“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谦逊,勾勒出一位未来之星的模样。

张展硕
青春力量正在书写新的传奇。射箭赛场上,19岁的青岛姑娘刘妍秀传承前辈张娟娟的“神箭手”基因,在女团决赛附加赛中顶住千钧压力,最后一箭绝杀制胜,助力山东队以2环优势险胜河南队摘金,让“青岛箭术”的荣光得以延续;女排赛场,孙虹云、国炜琳与队友们默契配合、顽强拼搏,一路过关斩将拿下20岁以下组冠军,用青春热血诠释了团队精神的真谛……这些新星构建起青岛体育的金色未来。
与此同时,“归来亦是王者”,老将的坚守更显担当与深情。
31岁的奥运冠军陈梦,在近一年未进行系统训练的情况下,带着对乒乓球事业的赤诚与热爱毅然出战。女单勇夺铜牌,女团赛场更是率队时隔12年重夺金牌,老将的风采与担当让所有人为之鼓掌。

陈梦
此外,28岁柔道名将尹永杰三战全运再添两金,29岁皮划艇选手卜廷凯连续三届全运夺魁成为“常青树”,30岁摔跤运动员杨超强四战全运终圆金牌梦……这些老将用岁月沉淀的经验与永不言弃的拼劲,为青岛体育的成绩单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值得强调的是,青岛体育健儿在本届全运会上拿到的26枚金牌,项目分布“平均”,打破了以往只在优势项目上发力的格局,真正实现了“优势”与“突破”齐头并进,展现出青岛体育的均衡底蕴。
本届全运会上,青岛在游泳、柔道、赛艇、皮划艇、武术、射箭、乒乓球、三大球等项目上均有历史性突破,也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三大球一直是青岛的优势项目。本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拿到的三大球项目奖牌中均有青岛体育健儿的贡献。曹君伟、杨衡瑜代表山东队拿到了三人篮球女子项目金牌;姚子萱随队取得女子篮球18岁以下组金牌;孙虹云、国炜琳和队友一起拿下女排20岁以下组冠军;李磊助力山东成年男排拿到冠军,这是山东成年男子排球自1956年建队以来的第一枚全运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李磊
此外,在柔道、射箭、赛艇这些优势项目上,青岛继续巩固领先优势。柔道此次派出尹永杰、孙晓倩等4名运动员参赛,斩获3金1银1铜的骄人战绩;未满20岁的射箭选手于淇、刘妍秀,与队友一起射落女子反曲弓团体金牌。
比起优势项目的出彩,更令人振奋的是历史性的突破。在武术套路团体项目中,于文珂、孙守诺为山东实现了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苗城硕在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计时赛中夺魁。在新兴的滑板项目当中,12岁的青岛少年孟令研收获一枚银牌,实现青岛滑板的历史突破。
02
人才培养厚积薄发 让“英雄出少年”
青岛体育的持续辉煌,离不开扎实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浓厚的体育氛围。体育对于青岛而言,早已超越竞技以及运动本身,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彰显城市精神气质的重要窗口。
青岛“泳军”在本届全运会上的“崛起”绝非偶然。从20世纪60年代成立游泳队,到80年代将其列为重点项目,柳子谦、陈倩等一代代游泳名将在退役后转型基层教练,这种“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是青岛游泳人才辈出的“基因密码”。
青岛是知名的“柔道名城”,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国际柔道公开赛、世界柔道大奖赛等一系列高水平赛事,青岛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更在全社会营造了了解柔道、参与柔道的良好氛围。赛事成为“引力场”,吸引关注,激发热情,夯实了选材基础,最终反哺竞技成绩。
作为帆船之都,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帆船运动进校园”,通过实操培训与赛事历练,让帆船运动走进更多青少年生活。目前,全市帆船运动参与人群已覆盖各年龄段,“全民扬帆”氛围日益浓厚。

青岛市的皮划赛艇项目始于1995年,城阳区作为水上项目的传统强区,培养输送了以江燕、卜廷凯等为代表的大批高水平运动员。近年来,城阳区全面加强区体校建设,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项目布局,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本次全运会上,由城阳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已收获7金1银,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近年来,青岛推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计划”与少儿体育“精英培养计划”,前者依据青少年身体素质模型研发特色课程,将体质健康与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兼顾身心双重提升。作为山东体育的“龙头”,青岛向来是奥运冠军的“摇篮”,先后培育出张娟娟、陈梦等奥运冠军,这份“体育基因”也在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的青少年组赛场上延续:青少年组共设37个项目、916个小项,18852名运动员完成注册并通过资格审核,项目数量与注册人数均创历届市运会之最。
03
以体育之名 激扬城市梦想
体育是城市精神的“催化剂”。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拼抢意识、争先追求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与青岛这座城市“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内在气质高度契合。这种体育精神激发起广大市民在各行各业“争一流、走在前”的奋斗激情,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就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前一天,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及全国体育系统先进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青岛市体育总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青岛近年来全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的成果。青岛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青岛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青岛市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田卫国被中国足协推荐并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体育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如今,致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海滨名城——青岛,每年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达百余项。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水平赛事的举办,不仅能直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更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而赛事与企业的“链动效应”已突破全民健身范畴,成为推动青岛体育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以企业为纽带,青岛围绕帆船、海洋体育、竞赛表演等特色产业布局赛事,企业则借赛事平台拓展业务边界,通过赛事场景展示产品,延伸出体育培训、智慧健身服务等新业态,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让体育从“花钱的事业”,变成前景广阔的“经济板块”。
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蔡全记表示:“亮眼的赛会成绩既为山东争了光,也给青岛添了彩,是体育强市建设路上的扎实一步。竞技体育是青岛体育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紧密衔接国家战略部署,推动‘633’奥运重点项目发展水平在青岛市的稳步提升,保持扩大优势、补齐短板,不断向国家和省队输出展露于国际赛场的高精尖运动员,为国家、为山东和青岛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金牌闪耀,荣光定格,但属于青岛的体育征程从未止步。期待青岛军团在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续写新的辉煌!
记者|许诺 编辑|张晋
责任编辑: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