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4日讯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共青团青岛市委共同主办的2025年“我的青春我的城”城市“青年代言人”选拔活动评选名单正式揭晓。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崂山巴士公司501路线驾驶员朱琛琛凭借其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奉献成功入选。这位年轻的“95后”退役军人,用方向盘诠释青春担当,以十米车厢传递城市温情,成为了岛城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初心如磐:从“人民子弟兵”到“百姓专职司机”
身份的转变,对于朱琛琛而言,是战场与责任的转移。2021年,他脱下心爱的军装,穿上朴素的工装,成为了501路线上的一名公交驾驶员。军营锤炼出的忠诚、担当与纪律性,被他完整地注入到新的岗位上。

他将公交车驾驶室视作退伍后的“新战位”。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岗,严格执行车辆“三检”制度,将车厢打扫得一尘不染,以最高标准确保行车安全。面对同事,他依旧是那个“热心肠”的战友,车辆出现小故障,他总是一句“没问题,我过去看看”,随即出手解决;遇上脏活累活,他永远冲锋在前。对他而言,变的是服装与岗位,不变的是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份源于军营的坚定信念,成为他日后所有暖心举动与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
担当于行:十米车厢内外的“青春奉献”
朱琛琛的担当,具体而微地体现在他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次延伸服务中。他以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热忱可以点燃平凡的日常。
在十米车厢内,他是“暖心舵手”。他的服务超越了驾驶本身:见到拖拽重物的乘客,他主动下车化身“搬运工”;远远望见跑向站台的乘客,他耐心等候并温言安抚“别着急”;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毫不犹豫地走出驾驶室,以“单膝跪地”的姿态背起老人上下车。
在班组管理中,他是“创新先锋”。 作为行车班长,他带领团队创新推出“圆周‘虑’”服务工作法、“十点工作法”等,将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显著提升了线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在他的带动下,班组焕发出蓬勃活力,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交通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实现了“一人带一车,一车带一线”的辐射效应。

在志愿服务中,他是“文明使者”。 他的奉献远不止于车厢。他是校园里传授交通安全的“朱老师”,是社区中为居民量血压、磨剪刀的“热心小朱”,是旅游旺季在街头引导游客的“活地图”。

当朋友们不解于他为何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公益时,他的回答朴实而真诚:“爱心陪伴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
情怀致远:以职业坚守点亮“城市流动窗口”
朱琛琛深刻理解,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而驾驶员则是这扇窗口的守护者和点亮者。他将深厚的情怀融入工作,让平凡的公交出行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和情感连接。
他匠心独运打造的“主题车厢”便是最佳例证。新年时,车厢内灯笼高挂、窗花喜庆,让归家之路充满年味;五四青年节到来,励志的青春标语让十米车厢激荡着奋斗力量;国庆佳节,飘扬的国旗与鲜艳的中国结,使方寸空间洋溢着家国情怀。这些精心布置的车厢,被乘客们亲切地称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展馆”,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仪式感与正能量。

与此同时,他将“安全”视为对乘客最根本的承诺。秉承“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行车准则,他对501路全线每一个细节了然于胸,用最高的专业标准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这份坚守,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不凡的意义。
从军营到车厢,朱琛琛的岗位平凡,但他的追求不凡。他以“青年代言人”的身份,重新定义了青春的价值——它不在于岗位的显赫,而在于责任的坚守;不在于言辞的华丽,而在于行动的笃实。朱琛琛的故事,正如他驾驶的501路公交车,穿行于城市之间,用持续不断的暖流与光亮,温暖着每一位市民,也为这座青春之岛增添了最动人的文明底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高清)
责任编辑:王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