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入选国家典型案例!青岛这张城市“新名片”愈发闪亮

原创 2025-11-26 09:28

“中国康湾”这张青岛亮眼的新“城市名片”,获得各方认可——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银发经济分论坛上发布60个银发经济典型案例,青岛“创新银发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中国康湾’城市战略”成功入选;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5)》,青岛位居“领跑级”城市级别,在综合引领型城市榜单中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康养大会上,“2025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百强”发布,青岛跻身全国15强,成为榜单前15名中唯一的北方城市,是当之无愧的“北方康养第一城”。

康养产业既与民生息息相关,又是充满前景的朝阳产业,是各大城市争相布局的赛道。

当前,青岛正抢抓银发经济、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与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01

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在产业崛起的黄金时间,聚焦行业发展堵点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十分必要。

今年7月,《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炉,30余个部门联动,擦亮城市新名片。

围绕推进“中国康湾”建设,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聚焦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对标研究国内先进城市已出台的更有力度政策情况,在资金要素、土地政策、技术创新、养老补贴、医疗保险、产业推动等方面研究提出一揽子创新政策清单。

截至目前,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结合重点任务研究出台多组支持政策,涉及康复产业、康养设施、金融等多个领域。

聚焦完善康养设施,青岛探索将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与“中国康湾”建设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实施科学布局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合理配置服务功能场景、集约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全力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质量、构建健康可持续运营体系、有机融入社区治理格局等6方面11项重点任务。

崂山区秦岭路社区完善养老等嵌入式服务。

目前,青岛已经有102个试点社区展开相关工作,围绕“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需求,优先配置养老、托育、助餐等功能,打造“1+N”特色服务体系,推动设施复合利用、错时共享,实现“一社区一方案”,让更多居民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康养服务。

市南区八大湖邻里中心精准导入特色商业与社区便民服务相结合的多元服务,构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崂山区秦岭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入全省首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家政服务品牌“爱心大姐”,满足了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02

全方位要素支撑

打造“全域康养、全龄健康”的“中国康湾”,需要加快培育康养旅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构建活力健康消费新场景,这离不开全方位的要素支撑。

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康湾”建设推进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10处拟打造为康养示范片区的优质区域,涵盖会场仰口片区、青钢一汽片区、康复大学片区、白沙河片区、惜福镇片区、少海片区、山科大片区、朝阳山片区、风河片区、龙湾片区,规划打造独具青岛山海特色的康养宜居社区。

青岛发布优质康养片区分布示意图

发挥青岛在疗养文化、山海资源等领域的禀赋优势,新华锦、瑞源中康、环球青鸟等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本土康养机构建设了长乐居、中康康养基地等一批高品质医康养项目,精细化运营、居家医康养智慧体系等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合作推广。

金融要素是“中国康湾”崛起的重要保障。政策性银行正发挥自身优势紧扣“中国康湾”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加强融资模式创新和金融产品供给,通过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加力赋能“中国康湾”建设。

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对“中国康湾”相关项目新增授信超10亿元,新发放贷款超4亿元,实现对市北区全域养老提质升级、山东康复(银发经济)产业园先导区、海尔适老化产品制造等多个养老项目的授信承诺和贷款发放,新增金融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支撑效应加速显现。

依托人民银行总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国康湾”建设支持力度。政策出台后,青岛成功落地全省首笔养老产业贷款。截至9月末,已累计发放符合再贷款支持范围的养老产业贷款115笔,发放金额21.7亿元。

03

生命健康产业活力足

前不久的第八届进博会上,英国阿斯利康“三次加码投资青岛”,是对青岛建设“中国康湾”的高度认可。

2023年,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区签约呼吸药物生产项目,投资4.5亿美元;此后在2023年8月、2024年8月,企业两次增资累计3亿美元;此次第三次增资的1.36亿美元,将新增一条灌装生产线,专门生产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明星产品。短短3年,总投资额从4.5亿美元增至8.86亿美元,近乎翻倍。

这串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青岛生命健康产业的加速成长。阿斯利康落地的青岛高新区,是“中国康湾”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也是青岛生命健康产业的高地。

康复大学

依托全国唯一的康复领域新型研究型大学——康复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城市的试点要求,这里集聚了千余家生命健康产业企业——

康道医疗自主研发的步态机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得以用接近正常人的步态完成步行训练;康立泰生物医药(青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白介素-12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路径;海尔生物构建起覆盖数智样本安全管理的“航母群”,在进博会发布了国内首款突破十万转超速离心机、全封闭细胞自动化扩增系统(提供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等前沿创新产品。

日前在此启动的山东康复(银发经济)产业园先导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聚焦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康复器械等前沿领域,延伸发展医药、医疗、康养、运动康复相关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转化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复产业集聚平台。

在青岛自贸片区,青岛华大健康产业项目也于日前启动,通过整合个体健康基线信息(如基因、生理指标等)与营养代谢、共生微生物等动态变化数据,形成“静态基础+动态监测”的立体化健康画像,实现对疾病风险的精准预判。

青岛还在努力从浩瀚深邃的海洋中寻找生命健康的答案。前不久,青岛研发的抗慢阻肺海洋药物LY104进入临床试验,未来有望为高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康复产业孵化器

此前,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抗乙肝病毒药物LY102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阶段,Ⅱ类医疗器械产品抗HPV妇科凝胶上市,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术益纱”已在百余家三甲医院、千余家二甲医院应用,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地区……聚焦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沿,这座城市的创新引领力正喷薄而出。

链动全域资源,青岛正加速康养、医疗、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加速建设“山海康养名城、活力健康湾区”。

记者|杨光   编辑|张晋

责任编辑:宋尉嘉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