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到宋代,已经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北宋初年,重视海外贸易的宋廷在长江以南的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通商口岸设立了市舶司。当时的密州板桥镇是江北主要通商口岸,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互市贸易极为活跃。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板桥镇设立市舶司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繁荣景象。
1
商贸文化繁荣的板桥镇
北宋建国后,一革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战乱不息的局面,经济开始恢复,农业、手工业和内外贸易逐步发展繁荣。当时的密州板桥镇已经成为当时北方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由于北宋与北方辽国对峙,时常兵戎相见,而莱州、登州两港口离辽国较近,所以被北宋朝廷明令限制通商贸易。为此,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密州板桥镇港便越来越受到朝廷的重视。板桥镇港位于风平浪静、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的胶州湾北岸。唐代前期,板桥镇港是唐王朝对外用兵的军港,后来随着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与唐王朝之间的朝贡比较密切,板桥镇军港的性质逐渐弱化,开始朝着商贸港口性质发展。尤其发展到北宋时期,板桥镇商贸港口的地位迅速得到了提升。
北宋初年,极为重视海外贸易的宋王朝沿袭唐朝做法,在长江以南的大商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和杭州等先后设立了类似今天海关职能的“市舶司”。市舶司负责对本国海商发放到海外诸藩国贸易的 “官券”;对进入各港口的本国和藩国的商船进行检查并且负责征收关税(名“抽解”),负责收购唐朝官府的专卖品(名“博卖”);同时还负责各藩国海商的接待、保护和招引等相关事宜。密州板桥镇是长江以北的主要商贸港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海上贸易极为活跃。到了北宋中期以后,板桥镇港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北宋元丰年间以前,属于京东东路的密州板桥镇就已经成为中外海商聚集的风水宝地。除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诸国的商船相继西来以外,还有从大食国、印度洋沿海诸国以及南亚诸国辗转来到密州板桥镇港口贸易的海船藩舶;另外长江以南许多大港口的海商们也多来板桥镇港进行贸易。其中缘由,是因为当时的密州板桥镇还没有设立负责“抽解”和“博卖”的市舶司,所以来板桥镇港贸易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利润比较丰厚。由于海上贸易获利颇丰,密州及其邻近地区的商人、富家大户以及相关阶层的人们,纷纷参入到与高丽、日本及其他海外诸国的贸易之中。
胶州高丽亭馆碑。
随着北宋与高丽的互市贸易稳步发展和两国间官方往来不断增多,当年密州板桥镇一带也相继建起了几处豪华的高丽亭馆。高丽亭馆是由北宋朝廷出资兴建的招待所,主要供入宋的高丽使臣、富商大贾、学问僧以及留学生等下榻。建在云溪河畔的高丽亭馆,富丽堂皇,笙歌不绝于耳。宋元丰年间,苏轼在赴登州任途中,路过密州板桥镇,得知朝廷耗费大量资金在这里修建高丽亭馆时,感慨万分,写了这样一首七绝:“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余。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从苏轼诗句中可知,当时官府所修建的高丽亭馆相当豪华。当年密州板桥镇商贸文化持续繁荣,板桥镇的酒肆客店星罗棋布,红男绿女们摩肩接踵,说着北方话、吴侬软语和高丽话、日本话以及其他诸藩国语言的人们,进进出出酒肆、勾栏、店肆、街巷间,给这座江北大港口城镇涂上了浓浓的国际化色彩。
2
受高丽朝野欢迎的北宋海商
为了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北宋官府出资修建了“檐楹飞舞垣墙外”的高丽亭馆;高丽国也在王城开京(今朝鲜开城)的南门外,专为北宋海商建造了豪华的馆舍。许多北宋海商在与高丽通商贸易过程中,积极发挥民间外交“特使”的作用,为此有人获得了北宋官府的破格嘉奖,被授予“三班差使”头衔。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月,“密州商人平简为三班差使,以三往高丽通国信也。 ”这位叫平简的密州海商多次往来于密州板桥镇与高丽沿海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有意思的是,海商平简在与高丽通商时,还为北宋和高丽两国政府间传递信息、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由于平简具备民间外交的特殊才能,被北宋官府授予“三班差使”头衔,并委派前往高丽国传送国信。
另一位海商林宁则常年来往于北宋沿海港口与高丽沿海港口之间,与高丽国朝野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据《宋史》和《高丽史》等文献记载,从北宋嘉祐八年(1063)到北宋熙宁八年(1075)的12年间,海商林宁曾多次向高丽国献珍宝以及土特产等,颇受高丽朝野的信任。高丽国对北宋商贾极为欢迎,据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所载:“贾人之至境,遣官迎劳,舍馆定,然后于长令(殿)受其献,计其直以方物数倍偿之。”文中的“舍馆”即高丽王城开京南门外专为北宋海商建造的馆舍。
据《宋史》记载,从密州板桥镇港出口的货物主要有:杂色帛、丝织品、瓷器、药材、书籍、金、银、缗钱、铜、铁、铅、锡、纸张、玉器等;进口的货物主要有:香药、乳香、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琉璃、镔铁、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樠、苏木、文席、苎布、折扇、人参等。以上进出口货物中,有些是限制或禁止出口的,如金、银、缗钱、铁等;而有些进口的珍奇则明文禁止私下买卖。为了规范管理板桥镇日益繁荣的海外贸易,密州知州范鍔自元丰六年(1083)始多次上奏章,积极争取在板桥镇港设立市舶司。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到了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朝廷终于批准了范鍔的上奏,在板桥镇港设立了江北唯一的市舶司。由于密州板桥镇离京城汴梁比较近,交通便利,除了来自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商船外,南洋诸国商船甚至遥远的大食国商船也常常辗转来板桥镇港贸易。
胶州出土的北宋铁钱山。
由于北宋与北方辽国对峙,时常兵戎相见,宋朝廷明令禁止与辽国通商往来。但是在北宋海商中也有违禁偷偷与辽国通商的例外。有一个叫王应升的海商,为了获取暴利,假借与高丽通商之名骗取官方的公凭,从板桥镇出港以后违禁北上,企图前往辽东半岛与辽国做走私生意。北宋官府发现后,海商王应升等20余人被关押,船里的违禁货物则被官府没收。苏轼在《奏议·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有如下记述:“有商客王应升等,冒请往高丽国公凭,却发船入大辽国买卖,寻捉到王应升等二十人及船中行货。 ”
3
横渡黄海的新航道
密州板桥镇是北宋前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贸易港口之一,到了宋仁宗庆历朝以后,因朝廷严禁登州港、莱州港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海上往来,密州板桥镇一跃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唯一的大港口。
除了秦汉之际已形成的传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沿海诸港起航后,循海岸线向东航行,绕过成山头北上,经渤海至辽东半岛南端,再沿海岸线东行抵鸭绿江口,然后南下至朝鲜半岛西海岸相关港口;若到日本列岛则要经过朝鲜海峡西水道至对马岛、北九州海岸,然后航行到日本相关港口。这一传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继续被民间商船沿用之外,又新开出一条由胶东半岛横渡黄海抵达朝鲜半岛西海岸的新航道。
据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所载,这条新航道“由密州板桥镇启程,出胶州湾,东渡黄海,直航朝鲜半岛西海岸。 ”另外,从登州港出海也可东渡黄海直达朝鲜半岛西海岸(北宋熙宁朝以后,因防辽的原因,登州港至朝鲜半岛西海岸的新航道已经停用)。由密州板桥镇港直航朝鲜半岛西海岸新航线的特点是航距短,仅黄海一海之隔,若顺风一宿便可抵达。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神宗元丰六年,赴高丽信使“案视近便海道”,“至登、密州,问知二处海道可并发船至高丽,比明州实近便。 ”
北宋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新航道虽说近便,但是横渡黄海对海船自身抗风浪的要求比较高,故而通行此航道者多为官方使船和大型商船。另外,由密州板桥镇港南下至泉州等港可以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南洋诸国和大食国的商船北上密州板桥镇港,也常常选择此海路。据朝鲜金庠基 《丽宋贸易小考》统计:北宋一朝,高丽国先后派出遣宋使团57次,其中北宋元丰年间以后,高丽国遣宋使团大多是通过横渡黄海新航道到密州板桥镇港登陆。横渡黄海新航道的开辟,进一步促进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