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宗家庄木版年画 精雕细琢展老手艺魅力——匠人物语(3)
- 在现代机械生产出现以前,老百姓生活里的各种器物的制造过程都离不开双手的亲力亲为。"老手艺"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呈现,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情感,甚至宗族间深厚而绵密的传承。日前,观海新闻将推出“匠人物语”系列摄影作品展,用镜头记录“守艺人们”对的工艺的传承与坚守。本期的老手艺聚焦在了宗家庄木版年画,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嘉庆年间,传承至今。宗家庄木版年画大致分为门画、窗画、居室画(炕头画)、神供画及烧发用的小神码,共五大系列,三百多个画样。由于画品色泽鲜艳,做工精细,加之手工工艺,深受百姓的喜爱。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宗成云老师傅便是这木版年画的第七代传人,自儿时便对木版年画产生了兴趣,有空就会跑去自家的作坊里自己印着玩,后来父亲发现了,便开始关注他的印刷成果,时间久了,父亲对他的成果也表示了认可,从此宗师傅便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慢慢成熟了起来。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一张一张连连翻,一色一色不断添”。这是宗老师傅自己编撰的印花歌,简单的几句歌词,把木版年画工艺的复杂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每张年画的印刷工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胜任的,宗师傅说“不印错位了,这就是功夫。”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年画中有几种颜色就需要几块印版,因此印刷的次数就要跟着印版来。每更换一次印版,宗师傅便要用锤子轻轻的捶打印版的边缘以校正印版的位置,宗师傅几十年的功夫证明了几乎每次校正只需捶打一两次便可开始印刷,而且准确无误。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一张木版年画,从制版到成品,至少经历十几个工序。搜寻画稿、根据画稿选配木板、将木板打磨平滑、反贴画稿于木板、等待贴画的胶水干透、用细砂纸将贴纸打磨均匀、刻出图案的轮廓线条、去除多余的部分、固定纸张、校正木板位置、印刷、根据色彩数量再次校正,最后才能制造出一张完整的木版年画。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缜密繁琐的步骤,重复不断的工序,才让这张木板年画显得格外精致,也正是这一道道的手工,让这民间的年画更富生机和活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
- 青岛日报社/青岛画报记者 王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