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坐地铁过海梦想成真,创造出多项“青岛速度”,“智慧双线”跑起来! 

2020-12-24 06:36 青岛早报  

“地铁 ‘双响炮’,这次真的来了……”作为连通城阳、胶州的两条地铁线路,青岛地铁1号线和8号线一直备受瞩目。今天上午10时,承载厚望的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青岛北站—东郭庄站)、8号线北段(胶州北站—青岛北站)将同时通车,两条新线的开通不仅对完善交通体系、便捷市民出行具有积极作用,也必将对促进区域统筹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8号线北段24日今天开通。

坐地铁过海梦想成真

“看!以后咱可以从北站直接坐地铁去城阳或胶州了!”昨天,在青岛北站,许多从西广场出来的乘客围着焕然一新的1号线和8号线的线路牌兴奋地讨论着,不少人还拿手机拍下了线路图。“坐地铁过海,梦想成真啦!”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1号线北段起于青岛北站,止于东郭庄站,全长21.9公里,开通的车站有青岛北站、沧安路站、永年路站、兴国路站、南岭路站、遵义路站、瑞金路站、仙家寨(汽车北站)、流亭站、凤岗路站、小寨子站、正阳中路站、农业大学站、沟岔站、东郭庄站。8号线北段长48.3公里,起于青岛北站,止于胶州北站,开通的车站有青岛北站、大洋站、红岛科技馆(方特)站、观涛站、健身中心(红岛会展)站、健康中心站、红岛火车站、大涧站、胶东站、胶州北站。1号线北段全程36分钟左右,8号线北段全程需45分钟左右,青岛地铁线网最高票价由之前的8元变为10元。

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的开通,促进了胶州市—青岛主城区,城阳区—青岛主城区的交通往来,进一步打通市域交通连线,串联起青岛北站、红岛火车站、流亭机场、胶东国际机场、汽车北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将实现高铁、地铁、航空、公路等全方位换乘,构建起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攻势成果,为区域融合、协同发展再添强劲动能。

创造出多项“青岛速度”

8号线北段在轨道交通领域创造多项“青岛速度”:仅用3年半时间实现48.3公里地铁线路开通,在国内岩石隧道地铁中是没有过的;仅用2年零7个月,国内最长的地铁过海隧道在消除了大量重大安全风险源后,顺利实现“洞通”,泥水盾构实现220米/月掘进速度,在国内是最快的;仅用32天完成过海隧道5.8公里轨道铺设,创造行业新标杆。此外,通过有效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顺利消除多个重大风险源。例如顺利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3号线、顺利穿越5条铁路线、顺利完成隧道狭小空间内7台数百吨盾构机拆解、顺利下穿数百栋房屋、过海段顺利穿越9条地质断裂带等。

地铁8号线列车。

8号线面临穿越国内最长的过海地铁海底隧道、与济青高铁并行施工、下穿已运营的地铁3号线等一系列重大难题,尤其是针对过海段下穿9条破碎带地质非常复杂这一特点,邀请院士陈湘生、史玉新出谋划策、把脉会诊。根据不同地质同时采用矿山法、泥水盾构、TBM施工,最终攻克“咽喉”。以下穿3号线为例,公司员工连续半年时间盯在掌子面,每天现场召开碰头会调度施工,按照一级风险源“一控六专项”进行管控,确保施工现场万无一失。

引入国内先进工艺技法

据青岛市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振介绍,地铁1号线自开工建设以来,一号线公司在“科技先导”的理念下,立足建设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通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把脉、研究,充分发挥后方设计和施工单位技术储备,引入国内先进工艺技法,创造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工法。如1号线北段庙文区间联络通道地处富水砂层,靠近胶州断裂带,公司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方案评审,最终形成措施得当、风险可控的施工方案。作为青岛首个冷冻法施工联络通道,参建各方克服地质风险高、施工作业面狭小等困难,也为后续青岛地铁冷冻法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有一批最核心的供电设备,供应商是武汉的,当时武汉处于封城的状态。这个设备如果到不了青岛,我们就无法在4月份完成电通。我们提前协调、费了诸多周折,终于在3月上旬把设备正常运到了青岛,抢回了宝贵的时间。”

/ 相关新闻 /

“黑科技”为地铁司机赋能

地铁司机是地铁运营安全中特别重要的一环,但现实工作中,地铁司机却往往“单兵作战”,青岛地铁的一项研发成果就直接向这个难题“开刀”。

专家组对8号线和1号线进行核验。

近日,青岛地铁“基于增强现实的地铁司机协同作战与智能支援系统”项目通过验收。这项技术针对地铁司机“单一操作、独立应对、缺乏支援”的难题,以“安全、增效”为核心,发挥自身专业平台优势,借助外单位先进技术力量,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首次将5G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据了解,项目的研发为跨空间的协同作战和支援体系建设提供了以下三点智能化解决方案——一是打造了应急使用查得快的便携专家,通过语音快速、准确地在AR眼镜中以动画、小视频等形式显示需要的故障指引,找准病灶,解决了“学时不能用,用时不能学”和“遗忘曲线”困境;二是创造出随身“监控司机”,系统通过AR眼镜进行视频识别,自主收集设备异常信息,并协助司机判断故障类型,降低误判概率;三是连点成网,系统提供了操作、指挥、设备专家三方的实时同屏、通讯、标注指导的应急平台,通过5G传输和AR眼镜搭建起了跨空间的“协同作战”体系,对症下药,破解了行业中司机“单兵作战”难题。

此项目率先将5G和AR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智能化手段解决了现场问题,提升管理效能,填补行业空白,属全国首创。下一步,项目将从使用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使用标准,并为扩容研发开拓思路,不断推进运营分公司智能化发展。

后续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将继续推进项目研发试用,全面掌握现场需求、精准定位现场痛点、高效实现新技术融合应用,立足现场所需围绕适用性和实用性推进成果落地,以专业化、精细化促进智能化革命,进而保障青岛地铁安全、高效发展。(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记者 李彦宏)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