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伙人“上新”,传感器“接入”工业互联网

合伙人“上新”,传感器“接入”工业互联网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和青岛有关部门区市签约,助推我市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快速起势

■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家智库揭牌。

一个丰盈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是怎样的图景?青岛正在用让人目不暇接的实际行动给出自己的答案。

继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工业互联网关键领域布局清晰之后,就在2020年倒计时3天的12月29日,青岛再一次以会为媒,谋划传感器产业发展。

“没有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只能是一堆泡沫。”有专家如此断言。传感器之于工业互联网,就好比眼耳口鼻等感官之于人。离开传感器,一切智能化都无从谈起,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使用和价值挖掘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青岛的“入伙”邀请迅速得到了也正亟待拓展应用新蓝海的传感器行业的响应。

雪后的室外寒风瑟瑟、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会议厅内却热情似火。前来参加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暨第三届先进材料前沿学术会议的每一位嘉宾都与青岛一见如故,在工业互联网这个共同话题的牵引下,思想碰撞高潮迭起,合作的火花不断擦出。

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全速进击的青岛。不论是智慧的贡献,还是投资和项目的合作,都在助推青岛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快速起势。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青岛便有机会在智能传感器产业竞争格局中抢得一席之地。

工业互联网,传感器新蓝海

传感器不是新生事物。国内传感器产业已经经历40多年发展。与所有行业一样,我国传感器行业也在竭力谋求转型升级。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就是行业公认的一个绝佳“超车”机遇。

传感器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进一步增加了产品开发和生产难度。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6万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产业竞争上看,国内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全球来看,我国传感器产业仍处于第二、第三方阵,产品集中在价值链中低端,美国、日韩和新加坡仍然把持着绝大部分高端市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维介绍。

数据显示,国内传感器市场中,超过80%的市场份额仍然被跨国公司占去,如GE、爱默生、西门子、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等全球工业巨头。

“但要看到,随着国家大力布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我国的传感器产业正在快速崛起。”黄维指出。

传感器作为基础元器件,它的价值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以发挥。互联网浪潮带动下,智能化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充电桩、智能汽车……可以说,传感器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

庞大的智能应用需求,催生了全新的市场空间,也为我国企业改写市场格局提供了新的机会。“一个手机,至少有10个传感器,而一辆智能汽车则更多,会有上百个传感器。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实现一个量级的跨越。”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副总裁、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朱佳骐介绍,过去几年,消费电子的发展带动了传感器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物联网时代,这一增速将更快。

已将全球研发总部落户青岛的歌尔,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由于抓住了此轮机遇,目前其智能传感器出货量已经跻身全球前十,成为全球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黑马”。

“未来,工业互联网将是物联网中最广阔的市场之一。我们中心也已经积极布局,在上海建设了测试线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业就是我们重点的服务领域之一。”朱佳骐表示,行业预测显示,到今年,工业互联网在我国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25%,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一拍即合,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一方急切寻觅、抢占新蓝海,另一方全力发出最诚挚的“城市合伙人”邀请。传感器行业大咖和企业与青岛一拍即合。

会上,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城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与市科技局、城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城阳区上马街道办事处、中青科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与12个入园项目签约。

在这些合作带动下,青岛传感器产业有望迅速壮大,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条。

“此次我们签约的项目不仅有产业项目,还有资本项目,创新性强、涵盖面广,将为全市产业提供重要支撑。”城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智能环境监测传感器项目,依托山西润玖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环境监测传感器研发技术积累和研发人才支撑,建设环境监测传感器研发中心,引入其先进的以陶瓷材料为基础的厚薄膜加工工艺及尖端的环境监测传感器解决方案,以研发设计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监测传感器产品为主要方向,实现环境监测传感器产品的精确应用开发与定型;智能汽车传感器项目,将与德国UST公司旗下公司合作,建设高温温度传感器生产线、氮氧化物及氢气传感器生产线等,产品是用于柴油发动机后尾气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氮氧化物传感器。”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城阳是全市最主要的传感器产业集聚地之一,拥有全市28%的传感器企业,依托这些项目和刚刚出台的最新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撬动产业加快发展。

青岛市传感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也将建立起来。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将与本地相关部门联合打造,依托国家联盟的1000多家企业,可以为青岛产业提供传感器设计、测试、分装等服务。

还有很多专家虽然没有现场签约项目,但也带来了新的技术研究方向和产业创意,青岛已经成为他们眼中最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之一。黄维就带来了柔性电子技术,在会上进行探讨。“这是面向未来的根本性技术,在这个领域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中国城市有可能复制 ‘美国硅谷的辉煌’,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他表示,未来硅基材料的时代将逐渐过去,碳基材料代表了产业未来,这是中国夺取全球产业竞争话语权的绝佳机会,有基础的城市不妨在碳基材料领域布局。

找准定位,在全国格局中抢得一席之地

抢抓机遇,但也要有章法。

青岛如何避开产业那些“坑”,从而实现更快发展,与会专家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青岛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同时也出台了 ‘创业十条’等产业政策,加之歌尔等一大批企业的落户,未来有机会在智能传感器全国格局中抢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但也要注意三点。”在他看来,首先要切忌贪求大而全,必须找准定位。“传感器自身的产业门类非常复杂,技术又在迅速发展和进步中。 青岛要做好顶层设计,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同时,资源汇聚以及创新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速。李珂表示,青岛目前的产业基础还不够,需要加快打造产业生态环境,推进智能传感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载体培育建设,带动孵化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产品和项目,加大各类传感器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

“此外,建议打造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表示,传感器行业其实自身规模并不是太大,即使未来几年快速发展,也就是三五千亿规模,因此需要在应用上下功夫。比如,密切结合本地应用需求,围绕智慧城市、工业应用、智能家居、农业气象、医疗卫生、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积极推动智能传感器示范应用,形成较强系统方案能力,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推广,实现智能传感器规模应用。

德鼎创新基金合伙人王岳华则提醒,一定要避免产业的政策化。“其实也就是要政策市场化,产业必须要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强健。集成电路行业的例子已经很明显,如果政策一味不合市场逻辑扶持,企业只为 ‘拿补贴’,那就会失去竞争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