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巨轮启航、列车出发、工地紧张……2021青岛的第一天

青岛日报2021年1月2日3版

2021年1月1日,全市最高气温3.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2摄氏度。许多路段还结着冰,虽然气温回暖,但寒风依然凛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在神州大地上回响,亿万人民心潮澎湃,脚踏实地加油干。

在青岛,“元旦”在许多劳动者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五——巨轮启航、列车出发、工地紧张、实验室忙碌……本报记者迎着新年第一轮朝阳,去感受、触摸、亲历2021新年新气象。

——编者

迎来新年第一艘巨轮

山东港口青岛港:捷报频传启新篇

1月1日,船长299米的“瓦莱尔快航”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始作业。

新年伊始,山东港口青岛港各个码头车船如织,“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的精神在热学热议中化作实干行动。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第一条集装箱船“瓦莱尔快航”轮元旦凌晨靠泊作业,同时还有335米的“索菲亚快航”依偎在107泊位,现场AGV(自动导引车)往来穿梭,蓝色桥吊平稳作业,轨道吊带上集装箱快速运转。

在“瓦莱尔快航”轮靠港之前,船舶的数据信息就被输入自动化码头的系统中,自动生成作业计划。整个自动化码头空无一人,各种设备高效地运转,仅有少数技术人员在后台维护管理。

“节日期间,自动化码头预计作业的船舶近20艘次。我们制定了精准的船舶作业计划,全方位保障高效率生产。”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副经理张玉龙介绍。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副经理耿卫宁告诉记者:“作为团队一员,‘时代楷模’称号是一种肯定和鞭策,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装卸好每一个集装箱,组织好每一条船舶作业,服务好每一个客户。”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各大码头,广大员工践行“连钢创新团队”精神,用奋斗的激情、频传的佳绩开启崭新的一页。

前湾集装箱码头,4艘8000TEU以上船舶同时在港作业,83区“地中海阿琳娜”轮作业中创出了三项新高;在马士基南美核心班轮“卡洛琳马士基”轮作业中,创出该航线单机效率35.8自然箱/小时的最高效率。

在油品作业板块,元旦当天完成作业船舶15艘次,完成吞吐量69万吨,其中进口油51万吨,完成管输量20万吨,各项指标全面赶超会战进度。

在干散货板块,前港公司87泊位面对国外客户的紧急需求,生产作业人员克服大风、寒潮影响,创新装车楼排料、“双线排料”等作业工艺,提前7小时完成“凯普”轮11.2万吨煤炭装船作业,这是前港公司开港以来靠泊的最大国际中转煤船;在董家口矿石码头,三条大船同时在港,凌晨时分,气温低于-10℃,火车线厢列煤块全部冻住,干部职工齐上阵,汗水化冻煤,创新提效率,提升作业效率20%以上,入冬以来已累计接卸冻煤车辆503节。

在件杂货板块,纸浆、钢材、砂石、粮食、铜精矿等船舶密集到港,职工主动请缨跨年夜坚守岗位,创出单班接卸纸浆13880吨、玉米搬捣昼夜1.9万吨、铜精矿卸船做包单班8115吨等多项高效。

喊响新年第一声劳动号子

青岛地铁基坑深度最深车站、地铁4号线鞍山路站:

抢工期,抓进度,实现新年“小目标”

汽车吊、龙门吊等十几台大型机械设备轰鸣作响,不断地将钢筋等材料运往地下;出入口、风亭等车站附属结构施工正全面展开;200多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出入口拱架焊接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2021年元旦,记者走进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青岛地铁4号线鞍山路站,映入眼帘的繁忙施工场景一如往常。一周前,车站主体结构提前封顶。“元旦来了,今晚上我们会安排聚餐,大厨会多做几道硬菜,改善一下大家伙的伙食,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干劲更足!”从早晨6点半就在现场忙碌的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4号线土建05工区副经理郝亮笑着告诉记者。

36岁的郝亮老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1年前,他跟随中铁十九局来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陆续参与了地铁2号线、11号线以及多条市政道路的建设。2020年春节过后,在接到4号线复工通知后,他迅速返青筹备复工事宜,直到现在都坚守在工地。

鞍山路站是4号线重难点控制工程之一,位于鞍山路与山东路交叉口西北方向,与地铁8号线成“L”型换乘,采用明挖法施工。这个车站是青岛地铁自开建以来基坑深度最深(38.9~42m)、开挖方量最大(约41万方)的五层三跨明挖换乘车站。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建设进度的双重考验,工区配足施工资源,科学施工管理,相继完成土方开挖、最后一块底板浇筑、出入口开挖、车站主体封顶等关键节点施工,为青岛地铁后续线路及其他城市类似超深基坑地铁工程提供了经验。

按照计划,2021年年底前,鞍山路站土建施工要全部完工。“走过疫情困扰的2020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保持攻坚克难的建设节奏,既确保安全和质量,也抢工期、抓进度,力争将土建完工时间提前到9月底。”站在渐显雏形的车站里,郝亮向记者说出了心中的2021年“小目标”。

地铁4号线是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全长30.7公里,线路起自人民会堂,终点为崂山风景区大河东客户服务中心。目前,全线25座车站中已封顶12座,线路建设平稳快速推进。建成后可与2、3、11、1、8号线实现换乘,成为支撑青岛地铁加速成网运营的骨干线路。

打下新年“第一桩”

衡阳路政策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

“全省最大”保障性住房项目发起“新年冲刺”

衡阳路政策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现场。

新年第一天,阳光普照,让建筑工地多了一丝暖意。在衡阳路政策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现场,随着旋挖钻机发动机有力的轰鸣,钻头破开土面稳定地向地层深处钻进,新年的第一根基坑止水支护桩顺利打下。

在位于胶州湾畔的这片广阔土地上,当下,数百名建筑工人正在进行土石方和支护施工,全力赶工,向早日建成投用发起“新年冲刺”。“项目一侧临海,一侧靠山,地下情况十分复杂,这给土石方施工带来极大挑战。”青岛公共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衡阳路项目部经理李柱告诉记者,为此他们邀请基坑支护方案专家“把脉”,进行技术攻坚,为项目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衡阳路政策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面积之大在全省近年来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首屈一指。据悉,该项目占地近200亩,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0栋保障性住宅楼、沿街商业网点及物业用房。该项目还是我市目前政府投资规模最大的政策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青岛提供公共租赁住房2015套,租赁型人才住房3058套(间)。项目启用后,将为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新年之初,项目部工作人员都统一戴上了象征“好彩头”的红色围巾,彼此问候,加油鼓气。“如此大体量的工程,需不断攻坚克难,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言,‘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将不负嘱托,脚踏实地加油干!”李柱说。

送走新年第一趟国际班列

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

200个国际联运标准箱“整装出发”

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组货区,工作人员正在核验装车。

卡车在五彩斑斓的集装箱“森林”中缓缓穿行,位于十几米高处的龙门吊驾驶员忙碌地装卸着货品……新年第一天早上8点,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运转。

“索杆入位,施封号完好,集装箱底部无异常,可以装车。”在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的组货区,外勤人员王正霄正通过对讲机与班组的同事协作作业,过了3分钟,一个40英尺长的集装箱就完成核验、被吊进班列。一上午的短短3个小时,他已经与同事完成了100多个集装箱的装车工作。这辆由52节货运车厢组成的国际班列将发往霍尔果斯,7天后抵达目的地,并将满载轮胎、茶叶、润滑油、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等货品的集装箱转运至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临近中午,仍是零下5摄氏度的寒冷天气,场地上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积雪。王正霄元旦这一天的工作时长为10个小时,为了御寒,他在安全帽外又裹上了一个棉帽,腿上还绑了厚厚的护膝,不过,为了方便在没脚深的雪地中行走,他只穿了一双轻便的单鞋。“这场雪对我们组货作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上冻后卸车难度会比较大,集装箱箱号也容易被雪覆盖,不容易辨识,需要我们装货卸货时更细致谨慎一些。”王正霄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受国内积极防控疫情、海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的货运量较去年上半年显著提升,出口、过境、内贸货运量均有所上涨。而在办公大厅,服务窗口的计划货运员张森涛也在忙着受理运单、核验进场货物信息,他元旦这一天的工作时长将达到24个小时,“今天全天,我们的装卸总量有712标准箱,其中有200标准箱为国际铁路联运业务,大多数是发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

2020年全年,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完成集装箱作业量7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其中“胶黄小运转”到发12.1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8%。国际班列到发3.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其中中亚班列到发2.75万标准箱,中亚班列回程班列同比增长100%;中韩班列到发1万标准箱,中蒙班列到发338标准箱,中白俄班列到发1208标准箱。

走访新年第一个实训点

青岛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

实训不“休假” 走街串巷忙调研

刘学川在深圳市最大充电集群民乐充电站调研。

元旦清晨,青岛市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全体队员在深圳湾举行了“庆元旦、迎新年2021青深共美好”健步行活动。迎着冬日暖阳,体悟实训干部从美丽的深圳湾畔出发,经过启航纪念林、海韵公园、小沙山,最后到达终点大运会火炬塔纪念广场,全程5公里。150名干部身着统一的队服队帽,精神抖擞、奋勇争先,展现了青岛干部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深圳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置身南海之滨,竞逐急行在深圳湾,体悟实训干部丁华感慨地说:“深圳的成功源于深圳人敢闯敢试的精神。作为青岛干部,也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大胆探索、敢闯敢试的精神。”

学习,是一个永不止步的过程。实际上,体悟实训队的“充电”过程从2020年12月31日晚就开始了,他们在驻地集中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实训单位虽然放假了,但学习不能停止。”1月1日,体悟实训干部刘学川仍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加入到了实训企业以外的体悟实训当中,他走街串巷,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特别是氢能源汽车发展和应用情况,产业园区落地运营模式等课题方向,深入深圳科技工业创新园、创智云城、新能源汽车“新基建”设施等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小切口、大纵深”的实训要求,深入挖掘深圳将这些产业做起来的内在逻辑和宝贵经验,为提出青岛解决方案提供有力参考。“来到深圳,除了在实训单位体悟实训外,应该更广泛地融入到深圳的大街小巷,在走访的过程中能学到不一样的内容。” 刘学川说。

体悟实训干部矫艳同样利用元旦假期,跟随实训单位深圳私募基金商会拜访会员单位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就如何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提供法律服务进行详细探讨。

体悟实训干部张文魁表示,2021年元旦期间,第五批体悟实训队队员在临时党支部带领下,以奋斗者的姿态,深度融入深圳,继续做好体悟实训工作。“我们将抓好阶段性小结,以‘三述’推进研机析理,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实训思路和重点。”张文魁说,另外,体悟实训队还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学习效率,聚焦重点、找准“穴位”,以思维模式的突破和招数打法的创新,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搞活”青岛这座城。

马不停蹄的新年第一天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副主任贾东宁:

像超算平台一样高速“运转”

贾东宁 

2021年第一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副主任贾东宁就像他研究的超算平台一样,高速“运转”了一整天。

刚过早上8点,贾东宁就到了办公室;到实验室四处转了一圈,系统了解前一天开会团队拟定的任务进展;与平台主任魏志强通了一个长长的电话,就完善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科研生态、拓宽超算应用领域进行“电光火石”的热烈讨论;召集部分团队成员开会,讨论、听取各个成员有关项目的进展……贾东宁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只能抽半个小时接受采访。

贾东宁的每一天都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忙碌中度过的。他开玩笑道,最近两年来自己“休息”得最“舒服”的一次,是因为生病需要手术治疗,不得不住院了一周。

贾东宁告诉记者,作为各项科研的“基础工具”之一,超算技术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象征。贾东宁动情地说,有太多人都比他更加努力、更加刻苦。

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暴发之时,贾东宁就带领超算团队借助实验室智能超算与生物实测耦合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体系,仅用了7天时间,就实现了74382个天然产物分子的药物虚拟筛选,精准筛选确立了7个药物靶点,并第一时间向全球开放共享了这一抗新冠病毒药物研究成果。这为超算技术的重要性做了最形象的注解。贾东宁说,传统的方式下,一款新药研发周期大概需要10-15年,成本是10亿-15亿美元;通过超算助力,其研发周期可缩短为两年,研发成本也大大降低,超算颠覆了传统药物的研发模式。

“在重大国家使命面前,每个人都是螺丝钉,都要高效运转,只有加足马力,才能跑得比别人更快。”贾东宁说。(本版撰稿摄影 周晓峰 周建亮 王冰洁 梁 超 耿婷婷 霍璟祎)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