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还有1个多月。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为了减少春节期间的人员大规模流动,近日,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安排弹性休假,有条件的就地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以往春节前挂在人们嘴边的一句话。在人们看来,“回家过年”是一件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传统习俗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每年春运都会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员迁徙。然而自去年春节起,事情开始起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打乱了传统佳节团聚的步伐。无数“逆行者”舍生忘死,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随后,我国的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很多人直至去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时,才真正享受到一个“迟到的春节”。
如今春节再次临近,而国内多地近期出现散发病例,尤其是与山东紧邻的河北发生了新一轮疫情。据通报,截至1月8日10时,河北全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27例(石家庄118例、邢台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83例。目前流调溯源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但病毒的源头还没有完全查明。如此情形,无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非必要不返乡”是一种疏导和善意提醒,是防范因人员大规模流动而放大疫情传播风险的必要之举。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明确表示,春节期间不能再像去年国庆一样,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因为季节不同,这个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他希望大家在春节的时候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安排外出旅游。而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近日也表示,2021年春节非常关键,对于65岁以上且有基础慢性病的老龄人群,不建议长途春运劳累奔波。显而易见,各地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是与专家意见相一致的,是科学的。
“非必要不返乡”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家人负责,也是对其他人、对城市和国家尽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佳节,其首要的前提是平安。假如非要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返乡,就有可能害了家中的老人,也会给其他人的健康埋雷。倘若春节过得提心吊胆,又能剩下多少意义?再说了,农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扪心自问,谁又想让病毒侵害故乡?而且,疫情防控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民众树立大局观,个人诉求应服从整体防控需要。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才换来今天的成绩,这需要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来珍惜和守护。
也应看到,“非必要不返乡”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这包括:让民众改变行程的成本降至最低,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自愿留下来。需要更细致的服务,有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应深入调研,提前谋划,对“就地过年”提供必要支持。比如,在杭州,不少企业已经在积极准备,有的在大年夜将举办抽奖活动,奖品有最新款的手机,还有1000元的新年红包,并给员工提供贺岁档电影票等。而对于那些留下来工作的员工,众多企业将提供免费就餐、工资三倍补偿,并且招工优先选择员工家属等。这样的做法无疑值得借鉴。
倡议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而只有多方合力,换位思考,让民众愿留、能留、留得好,倡议才能落到实处,才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评论员 王学义)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