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青岛三十九中市北分校副校长林华:
增设中小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加强职业岗位体验
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青岛市以选取部分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形式带动全市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家庭劳动岗位、学校劳动岗位得以较好地落实,但学生获得社会劳动岗位实践体验的机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目前,我市共有453处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56处青岛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启用了“青岛市中小学社会课堂网络平台”。这些资源先期为我市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多种选择途径,也切实减轻学生、家长和学校负担。但这些场馆的定位多以“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参观为主,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对(社会)劳动教育的要求,不能真正让学生在劳动岗位上获得职业初体验,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出出力、流流汗的要求。
因此,林华建议,利用已有“社会课堂”“研学基地”,设置劳动实践岗位,比如:科技场馆、博物馆的解说员、引导员等等;将企事业单位纳入劳动实践基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真正在劳动岗位上体验锻炼,比如:整理书店的书库、售卖物品等等;在“社会课堂网络平台”上增设劳动实践岗位,为学生、家长、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提供多种选择途径。总之,通过增设中小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基地),让学生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的劳动真正“动”起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文 黄硕/图)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