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程伟豪执导,张震、张钧甯等主演的悬疑影片《缉魂》于1月15日上映,该片聚焦王氏富豪被害案,巨额遗产的背后隐藏着深不见底的欲望纠缠,真相难觅。
在程伟豪的导演履历表里,几乎都是悬疑、犯罪类型,其中2017年上映的《目击者之追凶》豆瓣评分高达8.2,成为近年评价最高的华语犯罪悬疑片之一, 正在上映的《缉魂》依旧是程伟豪擅长的悬疑题材。
【创作】
用“记忆移植”故事探讨“生物伦理”
影片《缉魂》改编自科幻作家江波的中篇小说《移魂有术》,讲述了一个“记忆移植”的故事,原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精神病医生,影片中改为张震饰演的身患癌症的检察官梁文超,在调查一起离奇的伦理案件时,他面临职业与良心的双重束缚,从头到尾都凸显着人性的矛盾,并且探讨了科幻中的“生物伦理”。
虽然欧美也有一些类似于《黑镜》这样的影视作品探讨情感伦理,但程伟豪想要在犯罪悬疑题材上加上东方软科幻的概念,“元素杂糅比较多后会存在一个担忧,什么都想讲,但有一环讲不清该怎么办,所以剧本创作阶段时就特别注意情感内核的走向。至少创作完之后,演员是很有兴趣想要演这些角色,他们是因为被角色情感戏份吸引,不管是东方、西方软科幻还是烧脑悬疑反转,最终都会被收拢起来回到人性这一块,后期的我就没有太多顾忌,只希望让观众在破案过程中有脑洞大开的感觉。”
【选角】
选张震的理由很“肤浅”,因为他太帅
《缉魂》的两位男女主角,张震、张钧甯都是程伟豪的首选。2018年底,他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把剧本给张震看,张震对这个影片很有兴趣。谈起为什么是找张震来演,程伟豪直接用“肤浅”二字形容自己:“哈哈,我就是很肤浅,我这么说确实是因为张震太帅了,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会说话,在写剧本的最开始就一直想着他,以他为角色来进行创作,这个角色也需要他。在第一次碰面后我跟他介绍了梁文超在癌症末期的身体状态,丑话说在前面,需要瘦20斤,也要剃光头,他没有犹豫,二话不说就接受了这个挑战。”
【幕后】
设置反转点令导演非常焦虑
《缉魂》的剧本并不是一蹴而就,整个剧本的创作长达两年半。2016年程伟豪开始进行剧本创作,直到2018年年底才给张震看了第一稿,2019年下半年进行筹拍,2020年1月完成拍摄。程伟豪坦言整个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构建反转的剧作创作中就充满了纠结与痛苦,也给了他很长的沮丧期:“例如设定反转点,若不能理所应当进行反转会令我非常焦虑,剧情发展之前需要铺垫到多少,故事推进到一定程度要让观众觉得有迹可循,到了具体时间点观众需要有怎样的反应,这些悬疑反转点的构建会时常卡住人的思想,一旦捋顺了可以很快做出来,不过那时你回过头来,已经过去了一两年。”
跟原著小说作者江波学了不少科学知识
在对小说《移魂有术》的改编上,《缉魂》也算是大刀阔斧,电影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与小说相似,其他的比例完全是程伟豪自己创作出来的。例如《移魂有术》本身的故事里没有警察,但《缉魂》则着重于侦探破案的过程,改编度颇大。
程伟豪表示,小说原著最重要的是给电影提供了RNA技术的科学基础,即是RNA以制作粉末的方式把人类的认知和意识保留下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东方世界对灵魂的观点:“因为我一直想要拍类似于《黑镜》一样的电影,刚好资方朋友推荐了《移魂有术》,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去上海找了很多次作者江波,小说中RNA技术是没有用在癌症上的,类似于这些改动我需要反复和他做确认,跟着他也学了不少科学知识,譬如说神经元的概念,人的神经就像是一个园艺花圃,会经过不同的修剪,这些科学课对电影的设定帮助很大。”
最任性的决定——顺着拍
《缉魂》全片戏份顺畅,在幕后拍摄也基本没有太多NG,但很多戏份会用不同程度的表演来选择最合适的镜头,例如张震与张钧甯的对峙戏就采用了比较收敛的版本,情绪更加戳中观众内心。
后来重新复盘这次拍摄,程伟豪说关键是这次拍摄预算多了一些,所以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顺着剧情拍,这样演员就能真正照着角色情绪一步步走:“通常电影都是跳着拍的,可能开始就拍最后的戏,拍完刚认识的两个人就拍到他们最后的镜头,但我发现这次顺着拍对演员酝酿情绪非常有帮助,当他们走到戏剧情绪点的时候,已经真实体验过之前经历的事情,能更真实、快速地酝酿出剧情需要的情绪。”
科技感画面是真正烧脑的地方
《缉魂》的故事背景定在近未来,成本的增加让程伟豪有空间去打造一座赛博气息浓厚的城市,阴郁的天空、高科技的楼宇建筑,这个架空的世界也提供了“人脑复制”技术存在的合理性。台式电脑的曲面屏、办案使用的平板电脑、门禁是语音助手,这些都是10年内可以预见的地步。“我很怕自己过度地在视觉美学方面设计,让观众觉得难以信服,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东西要去确定,在执行拍摄这些科技感的画面时才是真正烧脑的地方。”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