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石烂,曾是我们关于时间最久远的想象。电影发明后,我们把想象刻在胶卷上,期待它能承载我们穿越时光。在青岛的电影史上,首部以青岛为外景地拍摄的电影《劫后桃花》,编剧洪深就是踏着福山支路长长的台阶长大,把青岛定格在光影中。
多年后,福山支路依然是青岛最热门的拍摄取景地之一,以至于这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镜头的凝视、光影的照亮,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福山支路上的台阶小路,迎来送往了数不清的剧组,“他们一搭棚子就拍到半夜,这条路就是上镜。”
福山支路,位于青岛市南区,是青岛的老街之一,至今这条路上还留着目前青岛为数不多的马牙石路,路两侧的老式建筑向我们展示着福山支路的百年历史变迁。福山支路像一位耄耋的老者,低吟着历史的回声,让福山支路的空间功能不仅体现在电影叙事的场景功能上,还因为它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性,可以让它成为电影的表意空间。
然而,导演们如此热衷这里,还因为福山支路的美恰到好处,拾级而上的台阶、暗黄的墙壁、夏天满墙碧绿的爬山虎,枝干虬曲苍劲的老树,树枝上缠绕着的黑色天线,一景一物都让福山支路充满岁月的痕迹,放眼望去、福山支路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黄墙、绿树、红瓦、褐石,每一处定格就如一幅电影画面。
2010年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海洋天堂》就在此取景,剧中癌症晚期的父亲背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在福山支路上嬉笑打闹,展现着温情的父子时光,这样一个生活化场景却有此般动人的感染力,这源于福山支路自带的岁月感、生活感、光影感和色彩感,让它以无声胜有声的“姿态”,瞬间掀起故事的高潮,渲染剧情的发展,福山支路拾级而上的台阶,斑驳的外墙,这些观众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却恰恰带着美感,让电影空间所呈现的力量更加凸显。
影像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当观众走在福山支路,凝望着导演们最初的凝望,穿行在夕阳余晖的光影里,关于这座城市的时间和空间想象在这里汇聚,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处定居,这是青岛文明的先声。三三俩俩放学的孩童跑过,居民楼传出飘香的百家风味,这是日常生活的百态,而电影把历史、生活变成艺术,永久的镌刻在光影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文 王雷/图、视频)
责任编辑: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