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3日讯 2021年,经略海洋攻势3.0版正在酝酿当中。按照“项目落地年”部署要求,将通过“五个加快”,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把海洋产业发展作为主攻山头,把集聚区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落地作为“穴位”和靶点,加快提升海洋经济规模和投资增速,争取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加快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着力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形成一批千亿级海洋产业集聚区。
提升海洋特色园区承载力。加快推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市北航运服务产业园、崂山区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等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增强对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强化精准招商和项目落地。围绕“产业规划—龙头企业引进—配套集中—产业集聚”的产业集聚链条,大力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重点围绕船舶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攻坚突破,助推海洋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高标准建设“蓝色粮仓”。高水平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16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水产种苗研发中试基地,加快推进黄海冷水团等重点项目,探索三产融合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发展新模式。
高质量推进海洋制造业。加快推进中船柴二期、中瑞威飞等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Tuff—中国等项目尽快落地。深入实施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加快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海水淡化规模化示范试点落地青岛,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制氢”等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高水平提升海洋服务业。加快恒大水世界、崂山沙港湾、海洋产品展示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争取设立蓝色金融研究院(青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海洋绿色信贷。积极培育发展海洋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城
积极打造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提升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创新水平,争取自然资源部在青岛布局国家深海基因库,建设海洋科学城。
积极开展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围绕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在海工装备、海洋能源等领域遴选一批技术创新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积极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统筹。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深海装备基础科学中心等研发平台,搭建企业、资本、科研机构等多方互动平台,促进更多高端人才团队和研发成果在青岛集聚,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客厅”经贸合作领域对接交流会等相关活动,吸引更多外资外商来青发展。抢抓RCEP签署机遇,争取在我市举办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推进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和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两区”示范效用。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推进香港港青大健康、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华能码头二期、大唐码头二期、LNG码头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国(青岛)RCEP国际博览中心、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等国际邮轮母港区重点项目落地。
加快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青岛龙头引领作用和胶东五市海洋特色产业优势,谋划推动海洋要素交易中心、胶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加快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大力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推进《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海域、岸线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依法从严控制建设项目用海填海规模和占用岸线长度。
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深入实施“湾长制”,推动胶州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并逐步完善。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分析,研究制定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积极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修复项目,提升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等山海景观形象。
大力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开展浒苔源头治理,强化浒苔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提升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文 韩星/图)
责任编辑:荣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