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王尽美、邓恩铭:志同道合的革命兄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青岛日报2021年1月25日

并肩作战

王尽美与邓恩铭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也是并肩作战的革命兄弟,两人相识结交于1919年五四运动风起云涌时的济南。其时,王尽美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邓恩铭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两人均为本校学生运动组织者。1920年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效仿北京少年中国会、天津觉悟社,在济南组织成立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为宗旨的励新学会。翌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作为山东省早期党组织代表一起出席中共一大,9月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过举办活动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1923年4月,邓恩铭走进青岛,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划创建青岛党团组织。未久,王尽美抵青,指导青岛党团组织创建工作,发展新党员。1925年1月,王尽美抱病来青,发动群众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2月起,王尽美、邓恩铭在青岛组织领导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6月,王尽美重病返乡休养,8月19日,在青医治无效病逝。邓恩铭则坚守青岛,继续领导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后被捕遭驱逐。1928年2月,邓恩铭出任青岛市委书记,同年夏调离。

王尽美、邓恩铭:志同道合的革命兄弟

尽善尽美唯解放

1985年8月19日,《青岛日报》刊登王尽美儿子王乃征、王乃恩的短诗《纪念王尽美烈士逝世六十年》:

先父创业留英名,人民怀念备尊敬。

子孙后代承遗志,但愿辈出不老松。

诗作附注释:先父王尽美,中共一大代表,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是年27岁;诗中“不老松”引自董必武同志诗《忆王尽美同志》。

1961年8月21日,75岁的董必武赴武汉途中,深情念起王尽美,在列车上写下《忆王尽美同志》: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诗中回忆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时,他与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沪上相逢,一起泛舟嘉兴南湖从容交谈的情景,赞扬王、邓是真名士,其精神气质如顽强的青松永不老去。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山东传播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8年6月14日生于山东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一个佃户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先后在“见山堂”“谋耕堂”做地主少爷的陪读,时断时续。1910年,大北杏村办起村塾,王尽美在此就读两年,嗣后在本村读完初小、在枳沟镇读完高小。1918年4月,王尽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王尽美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列强代表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让给日本,消息传至华夏,举国愤怒,五四运动爆发,“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五四风潮波及济南,教育界群起响应,王尽美被选为省立一师北园分校代表,参加集会、游行和宣传活动。他挥笔书写标语“废除一成不变的旧教育”“给青年们以社会活动新风气的合法自由”,倾吐学生们的心声。1920年11月21日,受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创办革命社团和革命刊物的影响,王尽美联络省立一中进步学生邓恩铭等人,在济南商埠公园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推动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1921年春,在京沪等共产党早期组织影响帮助下,王尽美、邓恩铭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济南劳动周刊》。同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出席中共一大。《中共山东编年史》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加坚定了他为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献身的信心与决心,遂改名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为此,他作诗《肇在造化—赠友人》: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诗中“乔有”是王尽美家乡大北杏村村南崮状小山。考入省立一师离乡时,他曾登上乔有山,吟诗抒豪迈之志。

1921年9月,王尽美、邓恩铭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展会员数十人。是年冬,他被省立一师以“危险分子”嫌疑开除学籍,自此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

1922年秋,济南警察厅强行解散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翌年4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执委会恢复该研究会活动,王尽美等人商定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之名,5月5日举行纪念马克思诞辰105周年大会,公开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以加深群众对马克思的印象。他们在《平民日报》刊登启事,预订贡院墙根街教育学会礼堂作会场。当日下午,纪念大会如时举行,主席台中央悬挂着由王尽美所作、高约一米的马克思炭画像,分外醒目。王尽美一袭长袍,登台发表长篇演说,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呼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听者感奋”。

为促成国民会议抱病来青宣讲

1924年10月2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共商国是。孙氏应允,发表《北上宣言》,途经天津时,接见王尽美等四人,委任他们为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负责在山东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

1925年元旦前夕,王尽美在济南与反动的基督教徒连续辩论三天,因疲劳过度咯血,住进医院治疗。1月5日,山东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促成国民会议运动蓬勃展开。王尽美毅然出院,抱病来青,住进天津路“连升栈”。

从现存档案来看,这是王尽美第三次来青。上两次一是1923年夏秋间,青岛党组织酝酿成立时,王尽美前来对青岛党建和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行指导。同年10月18日,邓恩铭致信邓中夏:“尽美来青,共同努力接洽之结果,铁路机厂和港工已有组织,其成绩出乎意外。尽美已有信报告中局,兹不赘。”二是同年12月来青规划党组织建设、发展新党员。

1925年1月11日,《大青岛报》刊登王尽美启事。

1月11日,《大青岛报》登载“王尽美启事”:

敝人此次来青因无适当住处,致与各界接洽诸多不便殊深抱歉。现与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处商妥,每日下午二时至五时假李村路二十九号神洲大药房内三层楼上该会会所招待各界,如有以国民会议事见询者,请届时驾临为盼。

启事刊发后,前来“见询者络绎不绝”。随后,经青岛国共两党出面组织,胶澳教职员联合会、女界联合会等七团体联合发表《致青岛各公团函》,倡议成立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

1月17日,胶澳教职员联合事务所内,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到会37个团体300余人,济济一堂。王尽美就召开国民会议的意义慷慨陈词,滔滔不绝。会后,他先后在“大舞台电影馆”(又名福禄寿剧院)、胶澳中学宣讲,呼吁广大工农群众及一切民主进步分子团结起来,推动全国国民会议召开。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的余修撰文,回忆聆听王尽美在“大舞台电影馆”演讲时的情景:

1925年,正是海岛上春寒料峭的时候,青岛中山路南头,一座名叫“福禄寿”的剧场里,坐满了工商学各界的人士。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有一位身躯颀长的青年人,方面大耳,快步走上讲台。他年约二十七八,穿一身灰布长袍,笔挺地站在讲台上,用锐利的目光,扫视全场听众的兴奋面孔。而他自己的脸上也是充满激昂的表情。等欢迎的掌声落下来,他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讲演。这位讲演者就是王尽美。他对时局的分析,精辟深透,他的革命立场鲜明坚定,他那政治家的风度,十分吸引人的讲演才能,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英年病逝,青岛山海同悲

1924年12月31日,北洋政府交通部任命阚铎为胶济铁路管理局局长的指令下达后,山东和青岛迅即掀起抵制浪潮。翌年1月5日下午2时,阚氏在惴惴不安中就职。很快,山东地方势力派与江浙派局长职位之争白热化,在“鲁人治鲁”“驱阚逐朱(注:副局长朱庭祺)”的呼号声中,胶济全线员工罢工在酝酿、发酵。

2月初,青岛党组织负责人邓恩铭在四方私立小学召开会议,决定利用胶济路局两派争权夺利之机,发动四方机厂工人参加罢工,以达到公开成立工会之目的。会后工人党员傅书堂等五人代表,向路局提出承认“工人有自己的工会、每人每月增薪6元”等五项条件。遭拒后,全体工人准备罢工。

2月8日,在山东地方势力派操纵下,零时起,胶济铁路员工大罢工,胶济全线瘫痪。按照王尽美、邓恩铭指示,2月9日,罢工中的四机工会正式成立。四机工人罢工斗争持续至第9天时,路局终于答应工人提出的部分条件。遵照党组织要求,四机工人翌日复工。

4月19日起,在上海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鼓舞下,长期受压榨欺凌的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举行。伊始,山东地委主要成员王尽美、尹宽、刘俊才等先后抵青组织领导。王尽美坚持斗争第一线,昼夜擘画,不辞劳瘁,病情急剧恶化后卧床不起。组织上安排他住院治疗,他以花费太大婉言谢绝。考虑到自己已不能坚持工作,留在青岛徒增组织和同志负担,王尽美接受建议,返乡休养。

1981年,儿子王乃征回忆说,“父亲最后一次回家是1925年6月,那时他因在青岛病重回家休养……父亲患的是肺结核病,当时的医疗条件,对这种疾病毫无办法,所以回家后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

进入7月,王尽美时常处于昏迷状态。“为延续他的生命,家里变卖了可变卖的一切东西,用病床做成担架,上面罩上一架防烈日暴晒、苍蝇叮咬的帐子,由乡亲们抬着,母亲在身边护着,一步一步把他送到高密车站,乘火车到青岛,住进医院。”王乃征回忆了这一悲壮的、令人不忍卒读的场景。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因病医治无效在青病逝,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七的年轮上。

王家痛失慈父,党史多了英灵,青岛山海同悲!

尽职尽责播火种

1917年8月,黔南小县荔波村寨16岁的水族少年邓恩铭,随婶母舟船劳顿,辗转来到数千里之外的山东青州,投奔在此任职的过继叔父黄泽沛。自此,这个西南少年的人生轨迹、命运得以改写。

邓恩铭

数年后,他和王尽美一起,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接受党组织派遣,赴青岛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青岛党团组织,推进青岛国共合作,领导工人开展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

传播马列主义,创建青岛党团组织

德国强租青岛17年,继而日本占领8年,其间德日投资开办了港口、铁路、机车、纺织、酿造、面粉、火柴等一批企业。这一时期,以华新纱厂为代表的青岛民族工商业崛起。“青岛工厂云集,工人超过四万,具有良好的革命条件”,早在1922年8月,中共济南支部建立不久,济南党组织即萌生派人来青开展工作的想法,此时因青岛仍为日本占领,管控严密,只得作罢。12月10日正午12时,青岛主权正式回归,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旋即挂牌。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党中央和济南党组织迅速反应,青岛党团组织创建提上日程。

1923年1月,共产党员王象午由济来青,就职于胶澳商埠督署工程课。

王象午,诸城人,济南工业专科学校毕业,系王尽美、邓恩铭组织的励新学会成员,曾任《励新》半月刊编辑。

王象午立足已稳。4月,受济南党组织派遣,邓恩铭抵青,与王象午取得联系。通过省立一中老师、胶澳日报社长王静一,邓恩铭走进直隶路胶澳日报编辑部,负责副刊编辑。这是一份非政党机关报,因此没有明确宗旨和坚定立场。邓恩铭趁此宽松环境,以该报为载体,开始有计划地传播马克思主义。5月,《胶澳日报》副刊开展纪念马克思诞辰105周年征文活动,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生王蔚明寄来征文,不久即被采用。晚年,他撰文回忆:

1923年5月,我在青州山东省立第四师范上学,青岛《胶澳日报》副刊征文纪念马克思诞辰105周年,我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被采用后,副刊主编邓恩铭同志给我一封信大加赞扬,要我继续投稿,并说明不几天后将到青州面谈。不久,邓恩铭来了,还送我《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共产党宣言》等书……

邓恩铭还在《胶澳日报》副刊连载《列宁传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建立无产阶级国家,通过传播革命理论,唤起民众觉悟。

不久,根据中共三大修改的党章组织原则,邓恩铭、王象午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书记,隶属于济南党组织领导,通联点设在王象午任职的胶澳商埠督署工程课。对于中共青岛组建立的具体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1923年8月,二是1924年5月。《中共山东编年史》对此笼统地表述为“1923年8月至1924年夏之间”。

1924年7月,按照党章新规和中央要求,青岛组改建为青岛独立组,邓恩铭任组长,隶属中央,由中央委托济南党组织领导。1925年 2月,根据中共四大精神,山东地委成立。同时,根据四大修改的党章规定,青岛独立组改建为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王象午负责组织、延伯真负责宣传。3月,邓恩铭致信邓中夏,汇报青岛党员发展情况:“青岛已有正式党员13人、候补党员11人。根据形势、工作和党员人数,均有迅速成立地委之必要,同时将成立地委之理由报送山东地委并请转呈党中央。”

邓恩铭家书(局部)。

在创建青岛党组织的同时,邓恩铭着手青岛团组织的创建。1923年9月,邓恩铭约请七八个进步青年,在胶澳商埠督署工程事务所所长唐恩良家中举行谈话会,并向其赠阅进步刊物。不久,邓恩铭又在胶澳商埠职业学校、商埠电话局、四方机厂、大港码头联络进步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10月21日,邓恩铭致信团中央书记刘仁静:“(青岛)此间已得同志十余人,想在最近期内把地方组织成立。”

11月8日,团中央巡视员王振翼来青后,和邓恩铭多次召集进步青年座谈,一起到四方、沧口一带工厂调研。18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在胶澳商埠督署工程课成立。团章规定20人以上方可成立地方团,因团员仅12人故设支部,邓恩铭任书记。团支部成立后,团员们积极阅读进步书刊,热情参与社会活动,邓恩铭兴奋不已。在向团中央书信报告时,他乐观地写道:“此地学生界情形极好,想不久当可把地方(团)组织成功也。”

改造圣诞会,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圣诞会,是四方机厂工人的自发组织。青岛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即从改造该会开始。

斯时,四方机厂有工人1520余名,因长期受德日经营者欺凌压迫,一批进步工人已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争取权益,为此积极在厂内串联动员。1923年1月,机厂 “鲁班会”“老君会”等团体达成共识,化零为整,成立圣诞会。力量陡然增大,但圣诞会封建行会性质的印记昭然。

邓恩铭来青后,经常深入四方机厂工人群众中嘘寒问暖,传播马克思主义,释疑解惑,唤起觉悟。通过他人介绍,他与圣诞会会长郭恒祥很快由相识到相知。经郭氏推荐,邓恩铭被圣诞会聘为秘书。润物无声。在王荷波、邓恩铭相继启发帮教下,圣诞会领导人心悦诚服,甘愿接受党的组织领导,脱胎换骨成为青岛第一个工会组织。

1924年2月起,焕然一新的圣诞会走出去,先后在张店站铁路工人、青岛码头工人中成立分会,还在胶澳督署水道局、电灯公司、纱厂工人中筹建分会。3月18日,邓恩铭在致刘仁静信中欣喜地说:“总而言之,四方机厂工会俨然就是青岛总工会的象征。”

1925年2月,趁胶济铁路高层内讧之机,在中共青岛支部领导下,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获胜。在机厂工会基础上,胶济铁路总工会宣告成立,下设青岛、高密、坊子、张店、济南和四方机厂6个分会。

3月起,受上海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四方机厂工人罢工胜利的鼓舞,青岛日商大康、内外棉、隆兴等纱厂工会相继秘密建立。日厂主得知后惊慌不已,派人密查,伺机破坏。4月18日,日本私设警察持枪突至大康纱厂工人宿舍破门搜查,索去工会文件,并逮捕3名工会活动分子。翌日晨,工人司铭章代表全厂工友向日厂主递交“二十一条”,要求24小时内答复,否则举行罢工。胶澳商埠局慑于日方淫威,调派警力拟弹压。5000余名工人按照罢工委员会命令19日晚大罢工,其他日资纱厂、丝厂闻讯迅速跟进,罢工者近2万,日商6大纱厂20余万枚纱锭全部停转。罢工期间,邓恩铭时常深入各纱厂组织指挥,引起胶澳商埠警察和日方注意,大批暗探跟踪刺探,探得其住处为泰山路13号。5月4日,邓恩铭不幸被捕,11日被胶澳当局以“工潮首领”之罪驱逐出青岛。

5月9日,罢工工人代表向日厂主提出9项复工条件获准,10日晚复工。未久,日厂主发难,不履行已签订的9项条件,强行开除50余名工会代表,由此引发二次大罢工。28日晚,奉张宗昌之命,胶澳商埠督办温树德调集军队2000余人包围大康等三家纱厂及工人宿舍。29日凌晨起,与工人发生冲突,军人奉令开枪,当场死8人、重伤17人、轻伤无数。

惨案发生后,正在胶济铁路沿线巡视工会工作的邓恩铭闻讯,即于6月上旬化装秘密抵青,与李慰农领导青岛人民反帝斗争。7月26日,李慰农、《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等人不幸被捕。29日,李、胡被枪杀于团岛。

血雨腥风,杀机重重。捉拿邓恩铭等人的通缉令贴满岛城大街小巷,邓恩铭不得不转移至外地。

1928年2月,邓恩铭出任青岛市委书记,同年夏调回省委。

1929年初,因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5日晨,邓恩铭等22名同志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1973年8月10日,邓恩铭省立一中同班同学王克捷写就《再忆又铭》一诗:

记得一中卒业后,他曾来胶为探亲。

其叔当时宰吾邑,以故结伴来云滨。

王克捷,胶县人。诗中所说的是,1922年6月省立一中毕业后,邓恩铭(注:又名邓又铭)与王克捷结伴来胶县,探望署理知县的过继叔父黄泽沛。

1931年出版的《增修胶志》载,黄泽沛,贵州荔波人,拔贡,(民国)十一年三月(注:1922年3月),署任(胶县知事)。

本版撰稿 刘宗伟

(图片翻拍自青岛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