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这个春节多了很多“返乡规定”。
这些规定五花八门,说法不一。
但如果细读,就八个字:“能不回来,就别回来。”
对于那些朝思夜想回家的人,这些规定就是一道道绳索。
而对于一些不想回家的人来说,“就地过年”简直就是天赐的借口,终于可以坦然地过年不还乡。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回家”本是一个温暖的字眼。
衣锦还乡,是很多人的愿景。
但现实是,越来越多混得并不差的人,并不想回家过年。
针对这部分人,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听到了来自他们心底的声音:
/ 故事 / 很多重要的人,已经不见了
@M先生,48岁,私企老板
我的老家在东北边锤的一个小镇上,那里曾经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在那里一直成长到18岁,考入大学后,我才算真正地离开家。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工作,后来又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
尽管身在京城,但是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就会回到那里看一看。
因为那里有我疼我爱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在我生命里留下烙印的人:
曾经教过我的恩师,频繁走动的亲戚,小吃店里的老板,关系亲近的老邻居……
小时候,每到寒暑假,我基本上都长在爷爷奶奶家。
爷爷喜欢钓鱼,那时候,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附近的水库钓鱼,有时候能钓一水桶。
奶奶知道我喜欢吃年糕,所以每天冬天都会做好多。一层大豆一层糕,蘸着白糖吃,甜甜糯糯,别提多美了。
记得小学时,我家旁边搬来一户新的邻居,他们在院子里种了棵大杏树。
有一次,杏子成熟时,我和小伙伴上树偷杏,结果差点摔下来,幸好他家的叔叔看见了,把我们抱了下来。
后来,每年杏子成熟时,叔叔都会给我家送来一大盆。
那杏子色泽金黄,酸甜适口,特别好吃,直到现在那种味道还留在我的心里。
吃剩的杏核,我都会积攒起来,然后和小伙伴一起玩弹杏核。
那种日子,真的是太快乐了!
可如今,爷爷奶奶都不在了,邻居搬了家,就连和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很多也随着孩子到外地生活了。
那个边陲小镇,没有了从前的热闹和喧嚣,留下的只是我心里长长的回忆。
前不久,一个同在外地的老同学问我回不回老家过年?
我说:“今年是不打算回了,就算是没有疫情,我想念的人都不在了,我回去看谁呢?”
老同学说:“是啊,想起这些,就想掉泪……”
/ 心理学解析 /
童年、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渐渐远去,有谁能不感慨、不留恋?
人究竟是怎样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我认为是通过“羁绊”关系来实现的。
所谓的“羁绊”关系,就是你与亲人、同学、朋友等等建立起的感情上的丝丝缕缕。
正因为有这些关系,有这些丝丝缕缕,你才知道自己是谁,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可如今,那些曾经与你有过“羁绊”的人已经不在了,你已经有了新的“羁绊”关系,你与故乡的关系也便淡化了。
时间在流逝,生活在继续,不要为远去的而伤感,也不要对未来的而惶恐,好好体会当下,就是最幸福的。
现在的你,要更多地开始为自己而活,至于那个给予自己温暖和期望的故乡,就让它留在回忆中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李慧 心理咨询服务/丁源玉)
你有过主人公的经历吗?你认同心理专家的观点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