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天寒地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速展村的农家书屋里却温暖如春。这座两层小楼上下各100平方米,配备了3600多册图书、数十种报刊,以及无线网络和电子书借阅机。书屋管理员陈玉荣说,书屋条件好,村民都爱来,每年村民外借图书500多册,下载电子书1000多册。每到放学或假期,来看书的学生特别多。
自2019年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以来,各地农家书屋数量不断增多,一些示范农家书屋的读者到达率和图书借阅率也有了很大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累计配送图书超过12亿册,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到12.5万家,提供数字阅读内容近百万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基层文化服务单位的人气越来越旺。
“真好看啊!《红灯记》《红梅赞》《樊梨花》……现场看真过瘾!”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民杜洪江说,村里几年前就建成了文化大院和广场,唱戏、跳舞的村民很多,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2325个县(市、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49.47万个行政村(社区)建成文化服务中心。
春节前的一天上午,66岁的浙江宁波东海萨克斯乐团成员张斐斐准时出现在排练厅,参加每周两次的技法训练和音乐赏析。她说:“我参加艺术团10多年了,每次穿着旗袍在舞台上吹起萨克斯,一点没有觉得自己老了。”截至2020年10月,宁波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已经达到82.93%。
遍地开花的文化场馆、全年不断的文化活动使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截至2019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8094个,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44.18万个,馆办老年大学769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强劲,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我国每年推出新书40万余种、电影600多部、电视剧300多部、动漫400多部……众多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书香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据统计,2019年我国3196个公共图书馆发放了8627万个借书证,比2013年增长了近两倍;接待读者超9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了近1倍。
“博物馆热”持续不断。截至2019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长181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平均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视听新媒体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费领域。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优秀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网络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生产高度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精品力作。电影《血战湘江》《百团大战》《红海行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黄土高天》,歌曲《不忘初心》《新的天地》《我们都是追梦人》《时代号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赢得了观众赞誉。
与此同时,《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博节目热播,学习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蔚然成风。
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0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万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万余处。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改善,文物保护利用区域联动不断加强,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扎实推进。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革命文物资源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的独特价值持续彰显。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3.6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00多万件/套。
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使文化小康惠及亿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消费释放活力,公共文化的便利性、均等性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