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水县档案馆“镇馆之宝”是一面诞生于1939年的党旗,据考证这是山东省内发现的最早的一面党旗,也是全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五面党旗之一。鲜为人知的是,这面已“82岁”高龄的党旗,曾藏身沂水一个小山村50年。
2月22日,记者赶赴沂蒙山腹地沂水县,追寻那段应该被后世铭记的往事。
这面诞生于1939年的党旗如今是沂水县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星火燎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这里成立
红色,注定要成为沂蒙山的底色。“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泛指蒙山山系和沂河流域为主要坐标的地理区域。“沂蒙山”这个称谓始于抗战时期党中央、毛泽东对115师东进指示:“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
20世纪2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沂蒙山区传播,特别是一批沂蒙山区青年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返回家乡传播革命知识、开展革命活动后,沂蒙山区产生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共产党员。1927年4月,临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沂水支部在沂水县城成立。
1938年11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驻临沂沂水王庄。一个月后,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变化,将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同期,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王庄成立。
随着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相继在沂水成立,红色星火在沂蒙山成燎原之势,王庄也因此成为全省抗日根据地的核心。为巩固根据地,山东分局成立后,部分干部组成民运工作团,到下辖县区发展党员。
1939年春天,山东分局妇委干部赵煜琴翻越莲花山,来到距离山东分局驻地约4公里、今属沂水县泉庄镇的马头崖村。那时的马头崖村是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山村,赵煜琴此行是为寻找村里的进步青年刘洪秀。早些年,受进步思想影响,读过私塾的刘洪秀曾徒步山西寻找红军,未果后返回家乡成为一名货郎,赵煜琴有意把他发展为党员,并让其在村里秘密宣传党的政策、发展新党员。
几天后,赵煜琴再次赶到马头崖村。这次,她带来一面鲜红党旗。那是一面长80厘米、宽40厘米,由她和另外几位妇女干部自己设计又手工缝制的党旗。在村外一个偏僻处,赵煜琴将这面党旗连同一张毛泽东画像和一份誓词交给刘洪秀,要求村里的新党员入党要在党旗下宣誓,并嘱咐说这面党旗“许用不许丢”。
到了当年冬天,在这面党旗下,这个不足200户的小山村,先后分两批发展了54名党员,一家有3名及以上党员的人家达到了3户。第二年,又先后有十几人参军参政,整个村子凝聚在这面党旗下。
誓死守护,曾把党旗掖在屋顶埋在地里
硝烟散去,沂蒙山根据地成为较早获解放的地区。改革开放后,这里又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矢志跟党走的刘洪秀迎来他和先辈们为之奋斗的安享生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刘洪秀的子女为他清洗床褥时,在他枕头里意外发现一个蓝布包。层层打开,他们认出那是一面党旗。“颜色旧了,但是还能看出来是红底布上绣着黄色的镰刀、斧头。”刘洪秀的五儿子刘兆生介绍,子女们知道老父亲年轻时干革命,但很少听他讲过,更不知道他还珍藏着一面党旗。这面党旗正是赵煜琴叮嘱“许用不许丢”的那一面。当出生于和平年代的子女们追问党旗的来历时,刘洪秀说,那是“脑袋掖裤腰带”上的岁月。
刘洪秀入党时虽然马头崖村距离山东分局驻地只有几公里,但在那个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年代,敌我势力复杂交错,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他入党后利用货郎走街串巷便利,秘密为党收集情报,发展新党员也是隐蔽进行,即使万般谨慎也有生命危险。
1940年初春,反动武装占据马头崖村,并将18个反动乡公所、办事处、代表处等单位设立在这里,甚至有共产党员被捕遇害。当时刘洪秀被上级党组织派到沂水南部执行情报搜集任务,侥幸未被抓捕,但由他保存的那面党旗还藏在家中。获悉家乡被反动派占据,刘洪秀先冒险返回离村不远的岳父家中,打算找机会回村取走党旗。他妻子知道后,决意替他回村。
“我母亲回村后下起了大雪,风大又冷,山路不好走,我父亲去迎接,在半路上找到了被冻得够呛的母亲。”刘兆生说,取回党旗后,他的父亲还要执行情报任务,不能把党旗带在身上,就藏在了父亲的岳父家,“先是掖在屋顶草缝里,担心敌人放火烧村被毁,又埋在地里,怕党旗受潮再用油纸包好垒进山上一间破房的石墙里。”
永传留世,镇馆之宝激励后人
走上平坦大道,人们愈发珍视出发时的披荆斩棘。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加大对红色文化搜集整理力度。
据沂水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窦宪诺回忆,1989年冬天,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马头崖村刘洪秀家有一面党旗保存好多年了,就前往寻访。“来到村里,村党支部书记把我们领到两间低矮的草屋前,一位倚着屋墙晒太阳的瘦削老人站起来,村支书说这就是老党员刘洪秀。老人上身穿一件带大襟的旧棉袄,下身穿肥裆的棉裤,脚上是一双自己做的大棉鞋。”勇士年暮,窦宪诺非常惊讶眼前的老人,就是当年只身闯山西找红军,对共产党矢志不渝、保存党旗足智多谋的刘洪秀。
2021年2月22日,记者在沂水县档案馆见到了这面被视为“镇馆之宝”的党旗。沂水县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庆温介绍,据山东省文物部门专家鉴定,这面党旗的制式在省内是首次发现,在中国共产党党旗标准样式制定之前,这是省内发现的最早的一面党旗,也是全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五面党旗之一。
“左上方有一颗黄色的五角星,旗子中央偏左上方有一个黄色的镰刀斧头图案,右下方是字母‘CCP’。”档案馆工作人员牛四美介绍,这面旗子与形制统一的党旗有区别,“CCP”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在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作出“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决议之前,党旗一般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布)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所以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
几尺素布,因为绣上镰刀斧头就赋予了其无上价值,刘洪秀用生命守护了半个世纪,凝望这面党旗,穿越时光,我们仿佛看到它诞生的情景,一针一线间,绣出的是初心使命,保留的是沂蒙山的红色信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公绪成 见习记者 路稳)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