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历史伟业,彪炳史册!青岛日报推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特别报道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1版

(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青岛1人4集体获国家级表彰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2版(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3版(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荡人心、鼓舞士气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4版

久久为功,下足绣花功夫“拔穷根”

青岛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的“攻坚故事”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岛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窦宗君:

勇担双重重任 轻伤不下火线

“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荣幸。总书记亲自挂帅,五级书记抓扶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障,这是我的最大感受。”窦宗君表示,这个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所有扶贫干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奋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就,做出扶贫人的新贡献。”

扶贫事业倾注着窦宗君巨大的心血。2018年担任市扶贫协作办党组书记、主任以来,窦宗君面对全省唯一同时承担对内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双重重任,凝聚全市各方力量,勇于创新、敢于担责,用组合拳强力出击,两项工作迅速开创新局面。青岛脱贫攻坚2018年、2019年连续2年获得省级考核“好”等次,2018年获得单项奖;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全省率先迈入国家考核“好”等次,先后获得表扬性批示65次;2020年11月,以不失一分的高水平通过省领导带队进行的脱贫攻坚成效评估验收。

窦宗君强党建抓队伍,打造扶贫铁军,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几年来他未休过一天假,走遍了有脱贫任务的82个镇街、510个贫弱村,重点镇村多轮次遍访。2019年8月他突患结肠炎,前后两次住院,未痊愈就投身脱贫一线,腹痛忍不住就打上止痛针继续工作。他先后29次深入到东西协作地对接推动工作。2020年1月,为迎接国家考核,他连续半个月在两个协作城市来回奔波昼夜工作;为帮助全国挂牌督战的4个县和53个村脱贫,他实地查看,回青后组织动员社会资金2473万元“一对一”帮扶,全体干部同心合力,迅速扭转后进局面,并一直走在前列。

青岛即墨区卫生扶贫帮建项目——文县人民医院ICU医学科。

窦宗君始终把帮扶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和省内菏泽作为分内事,把协作地的贫困群众当成亲人看待。他发起“心耳康复·光明行动”,募集社会资金2600万元,已为青岛市、安顺市、陇南市、菏泽市1198名先心病患儿、失聪儿童、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救治,产生强烈社会反响。2020年疫情突发后,他主动汇报并得到批准,正月初四连夜驰援协作地一批紧缺医疗物资,在全国扶贫协作城市中是第一个。8月份陇南遭受暴洪灾害后,第一时间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合计2300多万元,充分展现了山海相连的亲情。动员青岛籍影视体育明星为协作地消费扶贫公益代言,2020年消费扶贫额达到10.6亿元,是2018年的8倍;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配合率先组织退役军人到协作地志愿扶贫,创新支医支教“组团式”人才帮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陇南打造“麻辣兔”、在安顺打造榕昕牧业新模式,成为全国脱贫经典案例;超前谋划后脱贫时代东西长期协作,率先与协作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平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扶贫农创体”扬威主战场

“现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切身感受到三个关键词:庄重、敬意和信心。特别是当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和自豪!”平度市政协副主席、扶贫办主任唐云莉说,这次能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特别感动,感觉无数扶贫人的辛勤付出,此刻都化作幸福的眼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发扬‘三牛’精神,走好从脱贫到振兴这盘大棋,打造‘产融发展’样板区,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平度扶贫任务占青岛市一半以上,是青岛脱贫攻坚主战场。近五年来,平度市扶贫办坚持以实干+创新为主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效,2020年11月满分通过省级验收评估,连续四年获得青岛市扶贫工作考核第一名。

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整合全镇6个经济薄弱村打造西红柿特色产业扶贫农创体,帮助贫困人口增收。

创建产业扶贫农创体模式。将专项资金择优注入32个“扶贫农创体”,发挥其产业带动、培训示范、就业创业等带贫减贫综合作用,带动贫困对象稳定脱贫。其中崔家集镇统筹6个贫困村540万元扶贫资金,联村建设西红柿大棚36个,短短3年时间扩大到800个,2020年又整合扶贫资金和社会资金2.3亿元,建成占地1612亩的崔家集扶贫农创体产业园,带动全镇形成占地6000余亩1200多个大棚的樱桃西红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示范引领效应得到生动体现,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典范,2019年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基层实践”典型案例。

实行贫困户分类管理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重点帮扶、适度帮扶、跟踪检测三大类,因户制宜,分类施策,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相关政策44项。坚持常态化调研督导,累计走访贫困户3万余户(次),确保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效果精准。率先实施“由贫弱走向美丽”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机构融合、任务融合、资金融合,2017年至2018年将全市209个贫(弱)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范畴,利用创建美丽乡村政策资金资源,一体谋划、同步提升,把贫(弱)村率先建成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五通十有”配套水平,巩固退出质量。

创新扶贫项目实施管理模式。推行全流程专家审验制、第三方评估制、全环节公开公示制,制定扶贫项目实施程序、资产及其收益管理等制度,拓宽扶贫资产收益使用效能,探索实施镇级项目收益覆盖“插花村”贫困户帮扶,建立起规范、完善、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创新志智双扶模式。“脱贫心理疏导队”经验入选《脱贫攻坚为什么能:案例解读精准扶贫》全国50典型案例,“行走的书箱”文化扶贫模式荣获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三等奖,扶贫题材吕剧“菜王当家”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积极推进解决相对贫困省级试点。创建“3721”工作体系:划定相对贫困识别标准;建立帮扶政策体系,实施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保障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志智双扶等措施;制订了相对贫困家庭成员界定及收入认定指导意见、相对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方案;明确了一张约束清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青岛市赴安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队:

助力安顺54.58万贫困人口脱贫

“这份荣誉既是对青安协力攻坚、战贫战疫、决胜收官的充分肯定,也是对2013年以来青岛五批62名挂职干部和近千名青岛专业帮扶人才接续努力、真情付出的充分肯定,更是对25年来青安东西协作、真抓实干、成果丰硕的充分肯定。”有幸代表工作队进京领奖,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总书记宣告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山东省青岛市赴安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队领队高嵘倍感鼓舞。他表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荣誉转化为内生动力和干事激情,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1996年,山东省青岛市与贵州省安顺市开始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从此山海相连。2013年8月,青岛市委市政府组建了赴安顺扶贫协作工作队,至今先后共有五批62名(65人次)挂职干部接续奋战,善作善成,成效显著。七年奋战,助力安顺54.58万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县区和56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84%下降到零,安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顶格推动,真金白银保障投入。积极协调两地及各结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共计2014人次交流互访,高质量推动两地扶贫协作工作全面提速增效,走深走实。累计争取青岛市财政帮扶资金11.0436亿元援助安顺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年均增长129%,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配套援助项目842个,18.63万贫困人口受益。

引企入安,赋能产业强化协作。推动两地坚持党委政府同向发力,制定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大力引导青企入安,青安共建产业园落成投产,注重产业聚集、东西联动、资源共享、多领域合作的协作机制,共引进投资项目49个,到位资金39.22亿元,带动1.4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红星模式”“榕昕模式”等诸多产业帮扶成为典范,取得了1+1>2的效果。援建扶贫车间104个,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6914人就近就地就业。

青岛榕昕牧业集团在安顺市建成中国最美休闲观光产业园,带动安顺10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

智志双扶,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实施“兵团作战”工程,坚持组团式帮扶,先后援派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618名到安顺开展帮扶工作,瞄准可持续发展,做到管理植入、示范引领、培训指导三位一体的组团式帮扶,共计培训各类党政干部10884人次、专业技术人员48757人次,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涌现出“教育组团式帮扶模式”“医疗组团式帮扶模式”“医疗卫生‘四全’帮扶模式”“五扶持助力产业化发展镇宁模式”等典型经验。

携手“黔”行,真情奉献。积极动员,多方参与,扩大帮扶领域“广度”,在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给予安顺全方位支持。组织青岛8个区市与安顺7个建制县(区)结对帮扶全覆盖,动员92个镇街、252个村(社区)、135家企业、34家社会组织、318所学校、88家医院参与携手奔小康行动,援助款物1.89亿元,实现消费扶贫4.05亿元。

探索创新,推动协作拓宽走深。青安扶贫协作从“单向帮扶”向“双向合作”转变、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提升、从“资金投入”向“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多领域合作”转变,从单一的扶贫协作向全方位深度协作扩展。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胶州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

“辣椒扶贫模式”获总书记点赞

胶州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在承担着全市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胶州市与贵州省镇宁县、甘肃省徽县、陕西省宁陕县、新疆策勒县、西藏桑珠孜区、湖北省夷陵区以及菏泽曹县等地结对帮扶任务。五年来,该办提高站位,担当尽责,创新作为,甘于奉献,谱写了东西互助手拉手、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精彩篇章,连续两年被甘肃省授予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集体。特别是推动实施的新疆策勒县“辣椒扶贫模式”获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在陕西省宁陕县实施的“四联共建、全域公司+三化扶贫模式”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或肯定。

立足全局抓统筹。胶州市扶贫协作办牵头建立“一察两会”协同工作机制,每年年底建立专班到协作地实地调研考察,分别制定差异化帮扶方案,组织召开扶贫办主任联席会、市县党政联席会进一步研究确定,把所需和所能有机衔接。2016年以来,共组织向协作地区捐助资金3.1亿元。

胶州市铺集镇殷家庄村帮助贫困户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

突出重点抓落实。立足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每年组织企业家考察及招商推介会,积极推动产业合作。2016年以来,累计帮助协作地引进项目22个,投资10.3亿元,带贫益贫7万多人。其中为贵州镇宁红星山海科技辣椒种植加工项目投资3.8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00余人脱贫;为甘肃徽县引进投资6000万元的镁海环保科技已建成投产,带动1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积极组织消费扶贫,建立“1+2+5+N”消费扶贫模式,通过搭建1个市级展销平台,每年组织2次大集,重点发挥教育、医疗、商超、机关、企业等5个组团消费主力军作用,2016年以来,累计采购协作地产品1.8亿元。积极开展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结对帮扶,先后组织选派党政干部以及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259名,安置来胶州务工就业1516人,完成各类主体结对467个,累计结对帮扶款物达2100万元。

注重实效抓创新。结合胶州作为全国最大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优势,创建“辣椒扶贫”模式,集聚协作地资源打造协作联盟,目前全市订单种植在新疆有50多万亩、贵州4万多亩、甘肃6万多亩,年产值30多亿元,带动4.7万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提高教育脱贫成效,牵头在贵州省镇宁县民族中学设立“胶州班”,创新“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每年选派9名全科老师支教,本科达线率达70%。

锤炼铁军抓作风。多年来,胶州市扶贫协作办始终秉承忠诚尽责、实干担当、创新作为的工作理念,持续提升全员敢打硬仗的能力素质,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充满激情、甘于奉献。正是这支“扶贫铁军”的勇于担当和辛勤付出,让东西部扶贫协作之花开得如此灿烂多姿。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青岛赴陇南扶贫协作挂职干部工作组:

扎根陇南大地的攻坚“先锋队”

自2016年10月中央确定青岛市结对帮扶陇南市以来,青岛先后选派2批35名干部赴陇南挂职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四年多来,挂职干部工作组扎根陇南大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展现诠释了青岛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2017年以来,多次获得省级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

青岛在陇南建设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

苦干实干,当好扶贫协作重点任务落实的“助推器”。开展产业合作互利双赢行动。2017年以来,共建产业园区3个,引导签约产业项目50个,实际到位资金7.6亿元,直接带动和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6.3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引进利和萃取、湘鲁食品、康大兔业、佳一万寿菊萃取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成为带动陇南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开展劳务协作双线推进行动。开展“就业扶贫助复工”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组织海信集团等大型企业送岗到村,输转贫困劳动力赴青就业。2017年以来,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09次,培训贫困人口8434人次,帮助1.4万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援建扶贫车间341个,吸纳3719名贫困人口就业。协调安排122名陇南贫困学生来青就读职业学校。创建“青岛用工企业+挂职干部+陇南劳务专员+村党支部”组合式招聘模式。帮助务工人员从“家门口”直接到青岛“厂门口”,2020年新吸纳陇南795人就业,超额完成全年国家协议任务和两市工作目标任务。开展消费扶贫全季促进行动。2017年以来,采购、销售陇南已认定扶贫产品8.5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9.1万多人。2020年,助推完成消费扶贫额7.54亿元。

倾情奉献,当好青陇情谊不断深化的“催化剂”。2017年以来,组织社会各界向陇南捐款1.25亿元,捐物折合2.02亿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挂职干部主动协调联系青岛市直单位和各区市为陇南捐助49.25万个口罩、700套防护服等价值237万元的医疗物资,捐款57万元。多方协调帮助购买了近800万元的防疫物资,有力保障了陇南疫情防控。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在陇南“8·12”防汛抢险救灾中,挂职干部工作组先后协调组织发动青岛社会各界累计援助救灾财政资金1707万元,捐助物资价值620余万元,联系协调青岛旅游集团驰援了一架直升机赴陇南参与救援和物资投递。挂职干部工作组率先组织援派技术人员、退役军人志愿者、挂职干部开展救灾捐款活动,共捐款71600元、捐物价值13350元。

善作善成,当好青陇携手脱贫攻坚的“先锋队”。创新帮扶方式,开展了“三联三送三扶”行动。目前,共结对联系25个贫困村、48个贫困户,一对一帮扶41名贫困学生、30名贫困残疾人。聚焦142个未摘帽深度贫困村。2020年,直接协调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累计3901.5万余元,助推3个深度贫困县、9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本版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王凯 整理)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5版

真抓实干,打造精准脱贫“青岛样本”

青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时间孕育奇迹,日夜见证着排山倒海的力量。

2014年,全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省级贫困村200个、市级薄弱村310个,经济薄弱镇10个。

2016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底贫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全部出列,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一历史性时刻,青岛也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岛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形成了脱贫攻坚的青岛模式,展现了战胜贫困的青岛力量。

顶格推动,真抓实干促进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青岛的重大政治任务。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青岛顶格推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达60多个。

同时,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市、区(市)、镇(街)、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签订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遍访全市脱贫任务比较重的镇;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市级有关领导分工负责,在各自分管领域强力推动;区(市)党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镇(街)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靠上抓扶贫,始终保持强力的攻坚态势。

脱贫攻坚,离不开制度保障。青岛先后出台《关于扎实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的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期内财政资金只增不减,各项政策措施只增不减,人员力量只增不减,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制度基础。此外,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动态调整、资金管理、产业项目、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定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持续深入推进。

为保证脱贫攻坚落地落实,青岛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办法,较真碰硬,严督实考。据悉,青岛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和“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全部建立台账,逐一整改落实。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强纪检监察、审计、扶贫等部门联动,从严从快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

青岛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村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和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该村积极探索“党建+旅游+扶贫”模式。

针对贫弱村“班子”贫弱的共性问题,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组织力转化为打好打赢的战斗力。据了解,青岛累计派驻第一书记1415名,510个贫弱村的后进班子全部得到有效转化。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村领衔5个贫弱村建立新村党支部,在组织融合上先行一步,“党建+扶贫”模式入选全省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典型案例。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把基层扶贫队伍配置写入文件,各级配备专职扶贫干部559人,选派21330名党员干部对所有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分级分类培训各级干部和扶贫骨干4万多人次。

脱贫攻坚,需要合力。为此,青岛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科学统筹行业扶贫资源,汇聚了社会多方力量。市南、市北、崂山、城阳4个经济强区以及青啤集团等21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平度、莱西10处经济薄弱镇,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45亿元,增强了经济薄弱镇的发展后劲。微尘公益基金、慈善救助工程、爱心积分超市等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

产业先行,脱贫活力不断增强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近年来,青岛强化产业带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和长远大计,让脱贫攻坚的成色更足。

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打造草莓文化节,形成“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体系,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现在正是草莓上市时节,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的李月臣每天都在忙碌。“别看草莓小小一颗,却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也让周边很多村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李月臣激动地说。

没种草莓之前,李月臣家里的3亩地主要种白菜、玉米,忙活一年总收入也不超过2万元,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李月臣所在的南辛庄村也是省定贫困村,村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户规模小且零散,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不乐观。2016年,在各级扶贫资金的帮扶下,南辛庄村党支部投资445万元,流转村里80亩土地建设了56个现代化“无柱钢管棚”,成立了西海岸草莓公社,一年后就摘掉了“贫困帽”。目前,李月臣年收入也早已超过10万元。

像南辛庄村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摆脱了贫困。

据悉,近年来青岛已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04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中央资金370万元,省级资金6946万元,市级资金106245万元,区(市)级资金56867万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7亿元,占扶贫专项资金总额的67.8%,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建成镇村项目838个,累计收益1.55亿元。

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同样是一种红色的果实成为脱贫的金果果。2016年,在青岛市扶贫协作办指导下,崔家集镇集中6个经济薄弱村的5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创设扶贫农创体,建起了占地260余亩的36个樱桃西红柿大棚,短短3年时间扩大到800个,带动全镇发展近万亩西红柿特色产业,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的典范,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基层实践”典型案例。

扶贫农创体,是青岛探索出的产业扶贫路径之一。青岛把扶贫资金注入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建立163个扶贫农创体,通过土地流转、入园打工、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发展多肉植物科技园大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青岛发挥地域特色、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发展玫瑰小镇、茶叶小镇、蓝莓小镇等特色小镇,带动278个贫弱村新上特色种养业项目;依托樱桃节、西瓜节、蓝莓节、葡萄节等180多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一日游”乡村旅游线路26条,带动106个贫弱村发展观光农业项目;在100多个贫弱村设立电商服务站,拓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市场流通网络。

青岛地铁集团结对帮扶莱西市河头店镇暨“乡村振兴号”地铁专列首发仪式。

2019年起,青岛开始以镇街为单位统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整合资金6.06亿元,与当地特色产业嫁接实施项目181个。与实施村项目相比,镇街项目平均投资额由83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平均收益由5万元增加到20万元,既为3000多个“插花村”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又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了新路径。

与此同时,青岛制定“八清一改一完善”标准,落实“四权分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确保产业项目成色好、能带贫、可持续。据了解,目前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向1.73万户贫困户分配收益3217万元,户均1859元,累计向贫弱村分配收益12295万元,村均24.1万元,镇街项目年可增加收益3600万元,实现了户有增收渠道、村有致富门路、镇有统筹项目。

精准施策,不断稳固脱贫成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脱贫攻坚同样重要。2018年进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以来,青岛须臾没有松懈,继续精准施策,脱贫成效更加稳固。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青岛在落实“六个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实施“一镇一规、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产业带动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健康扶贫一批、就业上岗一批、金融助力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脱贫路子。全市脱贫享受政策的13408户、2508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901元提高到2020年的11386元,年均增长19.5%。

为保障脱贫攻坚成果,青岛建立了动态监测机制。对因病因灾出现的临时性、突发性、支出型贫困人口,即时统筹各方救助政策帮扶。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对所有享受政策贫困户逐一查访,送上急需物资和关爱服务,确保生活有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增设1835个公益岗位或扶贫专岗,确保不返贫。

我市在全省率先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建档立卡不稳定脱贫户”和“农村相对贫困户”为重点,实施精准防贫减贫综合保险,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制度保障。去年,针对突发的冰雹灾害和强降雨,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勘查理赔,累计赔付1364件、894万元,兜牢了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的底线。

青岛市教育局派驻平度市云山镇西柳圈村“第一书记”刘丰(右一)帮助村里创建了家风文化馆。

扶贫更要扶志。青岛将贫困户从“帮我富”变为“我要富”,5152名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其中2961名安排到公益岗位,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靠勤劳、靠技术、靠市场挣钱的路子。

据介绍,我市目前510个贫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是脱贫前的10.5倍,其中三分之二的省定贫困村超过10万元。贫弱村全部实现“五通十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改造,客运班车、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全覆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为解决上学难问题,青岛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资助、减免政策体系,1435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学生无一失学辍学。

为解决看病难,青岛落实“三免两减半”等健康扶贫多重保障政策和便民措施,在全省率先实现特惠保“一站式”结算,由财政对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补贴,累计保障贫困人口17.55万人次。

为解决住房难,青岛对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安全鉴定,改造C、D级危房1521户,房屋危险等级挂牌率达100%。283个贫弱村实现规模化供水,对227个单村供水的贫弱村全部新上净化水设施。

……

近年来,青岛脱贫攻坚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2019年连续获得“好”的等次,其中2018年获得单项奖,2020年11月,以满分优异成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评估验收。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青岛已经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大会上,青岛1名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4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青岛市在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异成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青岛将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久久为功,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王凯 通讯员 万上飞)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6版

尽锐出战,扶贫协作创造“山海奇迹”  

青岛携手贵州安顺市、甘肃陇南市、省内菏泽市共谋小康,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合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样板。青岛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协作工作作为分内之事和工作要事,列入全市重大事项督查考核范围,实施顶格推动,层层压实责任,推动重点事项落地,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头并进、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助力安顺54.58万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1.31%下降到零;助力陇南4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7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8.7%下降到零;助力菏泽市91.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16年以来,青岛携手贵州安顺市、甘肃陇南市、省内菏泽市共同谱写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

青企加入,产业升级农户致富

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青岛大力开展“青企入安”“青企入陇”活动,嫁接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2020年4月29日,新希望六和3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项目在安顺关岭县正式动工。该项目从当年2月底网上签约到正式开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投产后将实现年出栏15万头商品猪,产值约7亿元。该项目采用“公司自繁自育+规模化养殖场+地方养殖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可实现绿色生态养殖、生猪增产保供、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青岛榕昕集团将奶牛畜牧业20多年的探索经验用在了当地,打造集奶牛生态养殖、鲜牛奶生产供应、有机果蔬种植、特种种植、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牧场,填补了安顺市奶牛畜牧业的空白,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青岛榕昕集团在贵州安顺建起了集奶牛养殖、果蔬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产业园。

除此之外,青岛与安顺还共建产业园区,集商务办公、高级酒店、会展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园综合体已经投入运营,成为西秀产业园区的地标性建筑。让农民当得更好,让农民变为工人,青岛企业的加入,为安顺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理念、新模式,也为企业拓展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东西部扶贫协作,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市场发力,只有引入市场机制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增强造血功能。依托陇南市丰富的资源和青岛市的产业优势,两市把产业合作作为脱贫奔小康的核心任务,出台了《陇南市经济开发区青岛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青岛企业入陇创造了条件。银河期货青岛营业部争取资金支持,分别在紫云县实施苹果、宕昌县实施鸡蛋“保险+期货”项目,入选全国“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

在青岛市的帮扶下,陇南成县陈院镇首次培育的万寿菊苗顺利移栽。“确保种植户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陈院镇白马寺村的村支书郭宇说,栽种之前跟群众仔细算过账,让老百姓少投入多收益,是青岛佳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陇南发展万寿菊产业的初心。

“其实这一产业在青岛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了。”青岛佳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贤军说,他们通过前期的认真考察,将产业转移到成县,就是要将当地良好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使当地农业资源使用实现最大化。

2020年2月21日,青岛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在陇南成县投资建设的花椒加工项目开始分批试产,标志着国内第一套花椒原产地万升级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装置试产成功,预计达产后可年处理花椒4000吨,生产花椒精油750吨,实现税收5000万元,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50000多户农民的花椒销路问题。

青岛企业的加入,为当地传统的种植、养殖等产业提供了升级路径,也在很多产业上实现了“从无到有”,带动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小辣椒红遍万里古丝路——青岛胶州在新疆策勒县独创辣椒扶贫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2016年以来,青岛累计帮助安顺、陇南引进项目99个,实际到位资金46.82亿元;帮助菏泽引进项目46个,实际到位资金46.36亿元,陇南“麻辣兔”、安顺“榕昕牧业”“红星辣椒”、菏泽“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模式在全国推广。去年,国务院扶贫办第一个现场会议——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陇南召开,观摩的三大产业中有两大产业是由我市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的。

创新模式,“升级加码”消费扶贫

青岛市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助力扶贫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发挥青岛消费大市场、开放大平台、物联大流通的优势,多元推动消费扶贫规模化、常态化。

2020年4月29日,市南区湛山街道东西部扶贫协作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在万象城正式拉开帷幕。推介会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助力农特产品销售。活动期间,直播平台累计吸引上千观众在线互动观看、咨询下单。当日,展销会促成产品交易额突破20万元。

青岛把各类高端展会作为消费扶贫“升级加码”的重要机遇,在元旦、春节和扶贫日期间,组织开展“贵州安顺名优农特产品青岛年货大集”“陇南农副产品年货大礼包”等扶贫产品展销、特卖活动,邀请协作地农产品企业参会;组织开展“庆国庆迎中秋”消费扶贫展销活动,在永旺、利群、家乐福等大型商超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促进扶贫产品的宣传、展示和销售;联合对口协作城市组织举办特色产品消费扶贫展销会,邀请7省8地的400余家企业参展,扶贫产品种类超过2000种,到场采购商及市民3.2万人次,消费额300多万元,签约消费扶贫合作协议83个、总金额9.17亿元。

网络直播带货是搭建东西部扶贫协作消费扶贫的“云端桥梁”。青岛市各界积极行动,搭建“经贸、商超、电商、直购、推介”五大平台,持续推进“安货入青”“陇货入青”“菏泽农产品青岛行”等产供销对接活动,支持协作地企业与青岛大型商超签订长期购销合作协议。

在消费扶贫的过程中,青岛市注重品牌培育,提升质量品质。其中,安顺有10个批次937个品种、陇南有8个批次690个品种通过全国扶贫产品认定;菏泽有3个批次214个品种通过山东省扶贫产品认定;青岛有45个品种通过山东省扶贫产品认定。

青岛市还创新明星代言模式,邀请青岛籍影视明星黄晓明、体育明星陈梦为安顺、陇南农特产品代言,发布消费扶贫公益广告,全方位推介协作地特色产品,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同时创新旅游消费模式,组织举办“安顺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陇南生态旅游推介会”和“东西协作·文旅融合”宣传推介会等,开通青岛与安顺、陇南直航航班,将安顺、陇南纳入青岛市职工、劳模、优秀公务员等健康休养目的地,通过旅游合作拉动消费扶贫。

近年来,青岛市累计实现消费扶贫额18.09亿元,带动协作地9.7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起“政府倡导、市场主导、消费引导”消费扶贫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在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论坛上发布推广。

拓展渠道,构建全方位结对帮扶网络

人心齐,泰山移。扶贫协作,需要千方百计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在紧紧抓住产业合作的基础上,青岛不断拓展帮扶渠道,广泛开展部门结对、镇村结对、医院结对、学校结对、企业结对,构建起全方位市县乡结对帮扶网络。

入夏时节,在陇南成县红川镇康盛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在辣椒包装车间内分拣、包装辣椒,而在红川镇韩庄村的田间地头,辣椒迎来全面成熟丰收,近百名村民忙碌采摘,一筐筐、一袋袋新鲜的辣椒变为一沓沓现金。

“青岛的干部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给予陇南方方面面的帮助。现在我们日子越来越好,真心感谢青岛,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奔小康!”陇南驻青办主任赵双龙说。

陇南大山里的群众一直“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青岛市对口帮扶以来,一批又一批青岛干部不计个人得失,长期在大山深处与这里的群众携手奋斗、攻坚克难;一个又一个帮扶品牌孕育而生,诸多扶贫难题得到解决。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青岛先后选派2批35名干部赴陇南挂职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四年来,全体挂职干部扎根陇南大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成为扶贫协作重点任务落实的“助推器”。

除了促进产业合作,入陇挂职干部还把劳务协作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 2017年以来,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09次,培训贫困人口8434人次,帮助1.66多万名贫困人口就业;援建扶贫车间341个,吸纳5014名贫困人口就业;协调安排122名陇南贫困学生来青就读职业学校。携手陇南联合开展“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组织海信集团等大企业送岗到村,“点对点、一站式”输转劳务,去年新吸纳甘肃(陇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去鲁到青就业942名,帮助就近就地就业4451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挂职干部在休假中“待岗不缺位”,主动协调联系青岛有关市直单位和各区市为陇南捐助49.25万个口罩、700套防护服等价值237万元的医疗物资,捐款57万元。多方协调帮助购买了近800万元的防疫物资,有力保障了陇南疫情防控。

青岛紧急调集医疗物资驰援扶贫协作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近年来,青岛深入实施“携手奔小康工程”“强企帮弱村”活动,96个镇街、269个村、283家企业、85个社会组织,与陇南市145个贫困乡镇、68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奔小康。2020年累计安排陇南市财政援助资金5.94亿元,县均投入6601万元。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的难题之一,青岛在医疗帮扶上不遗余力。青岛发起“心耳康复·光明行动”,募集社会资金2600万元,已为青岛市、安顺市、陇南市、菏泽市1198名先心病患儿、失聪儿童、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救治,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7年以来,青岛和安顺卫生计生系统签订新一轮对口帮扶协议,医疗卫生单位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医疗对口帮扶实现全覆盖,实现高层级、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促进了安顺市卫生健康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青岛派出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专技人才618名,管理团队4个,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组建医联体等有效方式,助推安顺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发展,建成各类医联体7个,帮扶建设学科(专科)100余个,填补空白新技术项目60余项,指导省级科研立项5项。

2018年,青岛选派医疗骨干到宁陕县开展医疗卫生支援交流。

据悉,青岛在8个区市与安顺7个县区结对的基础上,92个镇(街道)、252个强村(社区)、135家企业、34个社会组织、318所学校、88家医院与安顺78个乡镇、436个贫困村、411所学校、102家医院实现结对。

结对攻坚,瞄准挂牌督战贫困村重点发力。中央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挂牌督战,其中陇南3个深度贫困县,占甘肃省(共8个)的37.5%;53个深度贫困村,占甘肃省(共104个)的51%。青岛组织97家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结对帮扶,累计向53个挂牌督战村捐助资金2473.98万元、捐物222.34万元,帮助175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实现消费扶贫172.8万元,与陇南合力啃下了最后的“硬骨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东西部扶贫协作,拉近了青岛与协作城市的距离,体现了“全国一盘棋,决胜在合力”的成效。不忘初心使命,不远千山万水,青岛用心用情帮扶,正与协作城市在共同富裕路上携手前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青岛日报2021年2月26日7版

上下同心,再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极大鼓舞青岛干部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岛城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作为一名在农业农村和扶贫战线上奋斗了17载的老兵,在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那一刻,我不禁为在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无上光荣。”莱西市副市长王东岳说,困扰我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化解,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未来工作中,我甘愿化为一滴水,融入人民的汪洋大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奋进、扬帆远航,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王东岳说。

市扶贫协作办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万上飞说:“广大扶贫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我们倍感自豪、备受鼓舞、倍加振奋,能够亲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无上的荣光,我们扶贫干部一定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以牛劲牛力奋发实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接续奋斗,再创佳绩。”

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

2月25日上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盛况,深入学习会议精神。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协调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和安顺、陇南扶贫项目对接,圆满完成了产业扶贫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推动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产业赋能、信息赋能、服务赋能,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积极贡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帮助扶贫联系村经济发展、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三方面发力。

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大家一致表示,要始终坚定信心决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培育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宣传推介贫弱镇村名优农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致富能力,支持贫弱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根据调整优化的新的帮扶结对关系,继续做好劳务协作、产业协作和消费协作。

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这让青岛赴陇南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领队王保岚激动不已:“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青岛赴陇南扶贫协作挂职干部工作组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不仅是我们两批挂职干部的光荣,更是我们青岛市的光荣。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能够全程参与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特别是能够奔赴陇南扶贫协作一线,在帮扶陇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示青岛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王保岚说:“我们将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为新的开端,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个人和集体学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脱贫攻坚凝聚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持续动力,聚焦青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重点工作,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青岛陇南东西部协作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先后两次参加了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区的医疗帮扶工作。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为有幸参加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而感到无比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脱贫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继续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努力奋斗。”青岛市李沧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荆国红说。

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

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盛况后,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激动不已:“总书记的讲话饱含对基层干部的肯定和关爱,为我们继续奋斗鼓足了干劲。” 2004年,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鞠炳锦面对的是一个没有集体收入还拉了饥荒的村庄,如今,通过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樱桃西红柿大棚,村庄的年集体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目前,前洼村已经建设了1000多个设施大棚,村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大棚,每个大棚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此外,前洼村还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了600多个大棚,带动村民致富。

“要围绕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创新实干。村民的腰包鼓了,精神生活也要水涨船高。”鞠炳锦说,要走好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也要在村庄文化上做文章,发展农民剧团、秧歌队等,同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幸福。

“总书记说‘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真真切切体现在了我的生活变化上,只要自力更生,就会过上好日子。”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斋堂岛的村民石发家说。

四面环海的斋堂岛曾有6户贫困户,石发家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了解到石发家的情况后,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几次上门,为他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石发家利用扶贫资金把自家小院装修一新,并购置了床铺、餐桌椅等,渔家乐民宿就这样开张了,妻子做的一手好菜让民宿的生意逐渐红火。琅琊镇政府还开辟了电商精准扶贫爱心专线,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干海货等。石发家也在平台上销售起自家晾晒的虾米和干鱼,增加了万余元的收入。“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要为带动大家致富再出份力。”石发家说,岛上陆续有十几户村民也开起了渔家乐,石发家把自己的经营经验悉心传授给了乡邻们。

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

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市科技局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认定总数达953名。这些科技特派员在我国经济薄弱地区开展成果转化或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区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更好地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对全国200个经济薄弱村庄进行科技指导服务,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帮扶目标,制定帮扶计划,形成“一队帮扶一村”模式。此外,进一步鼓励引导科技特派员与农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创新研究,在经济薄弱地区开展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培训指导,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区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为保持长期有效的科技带动作用,科技部门将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卡脖子”技术研究,优先支持生物育种、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化物流技术等技术转化应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王凯 张晋 孙欣 耿婷婷)

责任编辑:刘聪聪 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