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金融局局长“挂帅”!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整装待发

2021-02-26 19:43 青报观象山  

去年6月,梅雨霏霏,51人千里赴沪,18家实训单位,90天;

去年10月,秋水长天,153人再次“南下”,63家实训单位,112天;

3月在望,莺飞草长,158人即将“出征”,78家实训单位,依旧百余天。

岁有时序,初心不改。荣获“2019—2020年度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的体悟实训工作,今天(2月26日)又一次“颦鼓催征”——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伟与第3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集体谈话,为其壮行。

自2019年至今,青岛市委已经连续选派了7批961名干部分赴深圳、上海进行体悟实训,这一批是上海第3批、总的第8批。

经过上海第1批的“拓荒”与第2批的“深耕”,第3批依旧聚焦“现代服务业”,主题不换、任务不变,持续推动体悟实训工作走深、走实,并不断朝着“专、精、尖”方向拓展。

从历史上的“上青天”,到上世纪90年代“学上海”,再到当下的专业实训,无论从哪个维度考量,作为全球城市的上海,都是青岛学习的榜样。

而不间断地、一批又一批地把这么多干部放在鲜活的实践场景中去“淬炼”,赢得的不仅是上海政界、企业家之间的口碑,更代表着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时代奔涌的大潮之中,实训队这支“轻骑兵”,深度“搅活”了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象征着一种不断“城长”的力量。

01、迫切需要增强现代服务业“主引擎”功能

以“学深圳、赶深圳”为发轫,对标先进找不足、找差距,已经成为青岛上上下下的一种强烈自觉与重要工作方式。是使命担当,更是形势“逼迫”。

长久以来,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南北不均衡态势,北方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经不足36%,并呈逐年下降态势,推动南北区域均衡发展已经成为重大的国家战略目标。

在全国百舸竞流的城市发展格局下,“等不起”的北方,迫切需要一个开放的窗口,而青岛如何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独特作用,思考的“原点”,是国家战略的叠加。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中央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等一系列国之重任,青岛已经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这决定了青岛必须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而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这既与现代服务业的自身属性相关,也与青岛产业结构密切吻合。

从目前经济结构情况来分析,服务业已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去年,青岛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613.6亿元,同比增长4.1%;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中,实现了逆势增长。

而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活,城市才能活。面向“十四五”机遇与挑战叠加时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出现在“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置于“搞活青岛产业关键一环”的高度被重点提及。

如,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大力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集聚更多优质现代服务发展资源要素,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带雨林等,均在“项目落地年”中,成为“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焦发力点。

02、深度参与,全场景实践

初衷一致,一批又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是青岛市委打造“三化一型”干部的重大举措,承载着市委对年轻干部开展集中“造血”的深切期盼。

第3批赴上海专业实训主题不换、任务不变,依旧是聚焦学习“现代服务业”,并要求切实在“专业实训”上下功夫。

为什么选择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正是因为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处于全国乃至全球最前沿。

去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增长到73.1%,这个数值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响了“上海服务”品牌。

今天的上海,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这“五个中心”都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这也“十四五”时期,青岛市重点发展的目标方向。

在第一批18家、第二批63家的基础上,第三批的实训单位拓展到78家,都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服务企业。其中不乏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这样的要素平台,普洛斯(中国)总部、益海嘉里、东方国际集团这样的头部企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开发区协会等高水平的协会组织,同时,这一批还特别拓展了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这样的综合性高校、科研院所。

前两批上海回来的实训干部,大多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企业与机关完全不同,上海“工作节奏更快”“专业要求更高”“标准质量更严”,每家实训单位都是一座“金矿”,有太多东西值得去学习、发现和挖掘。

很多实训干部还表示,深度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扮演多个角色,不当“座上客”“旁观者”,在全场景实践中,更能加深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

事实上,这样的主动融入、深度参与,专业实训干部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丰富了实训场景,还充当了桥梁和纽带,建立起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内在联系,成为了上海企业的青岛代理人,并推进双方在资本金融、航运贸易、高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领域合作方面,为青岛未来发展转换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03、投入“大熔炉”,点燃“新火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未必“为我所有”,但经验能够“为我所用”,这是专业实训打造“三化一型”干部的“初心”。

应当清醒认识到,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成功实践,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领域抓领域”,而是一体化发展、系统性推进的结果。

青岛市委派干部到上海去学习现代服务业,就是想通过这种“置身最鲜活实践场景”的方式,深刻体悟实训企业的管理逻辑、上海发展生态的生成逻辑以及支撑上海发展的行政逻辑,这是上海高能级发展的核心。

集体谈话会上,青岛市委组织部强调:到上海,带去的是责任、是问题,而不是“双招双引”的指标。“不能脱离正轨用偏‘劲’”,这样的表述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实训队不是招商队,心灵深处深埋思想解放的种子,一批接一批,才能酝酿成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上海高度包容的营商环境,怎样让企业家感到舒服,让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借鉴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擦亮“青岛制造”的金字招牌?

一流的城市必定有一流的治理,上海如何通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来提升国际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

南有“上海自贸试验区”,北有“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南有“陆家嘴”,北有“金家岭”;

南有“国际航运中心”,北有“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南有“工赋上海”,北有“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南有“国际文化大都市”,北有“国际时尚城”;

南有“进博会”,北有“国际客厅”;

……

比较级中,容易形成思想的“震动”,心灵的“激荡”。专业实训工作,正是把干部扔进上海这个“大熔炉”,不断在贴近实际中求“变”,点燃“新火种”,北归来建功。

接过“接力棒”,第3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党总支书记(在青岛的职务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王锦玉说:“在继承和学习前2批赴上海专业实训以及深圳体悟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创新思路打法,对标学习,拼搏追赶,通过做实做强做活青沪企业家联谊会,组织开展好‘上海企业家青岛行’,探索建立上海青岛客厅等,打造新的合作发展平台。并带着对工作的思考和研究开展专业实训,做好结合文章,切实以实训成效提高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助推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信,随着赴上海专业实训工作的不断深入,“五月的风”将继续拂动“新上海滩”。青沪两地充满合作、共享、机遇的友谊的“种子”,也会不断生根、发芽,并成长为这座城市最积极、最活跃的“动能”。

作者 | 胡相洋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