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青岛市郊党组织:“狂飙为我从天落”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青岛日报2021年3月1日5版

星火燎原


1921年7月23日,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承载起共产主义的信仰之光。此后,全国各地共产党人掀起风云激荡的红色浪潮。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毛泽东《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的词句,描绘出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的革命风暴。

1923年4月,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到青岛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筹划创建青岛党团组织,共产主义光照青岛,红色基因浸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坚持什么主义,走什么道路,选择什么制度”,在共产主义的光照下,自1927年起,青岛地区各县党组织纷纷成立。

青岛日报记者根据市委党史研究院提供的线索和资料,结合一线探访,细数青岛地区各县党组织建立发展之状。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守使命初心——走进“青岛红色教育基地”②

青岛市郊党组织:“狂飙为我从天落”

胶州宋家屯:

红色星火,在农家小院初燃

94年过去了,胶州市宋家屯村72号经历了刷漆、添瓦、修葺。而今,很多共产党人凝望着这里,依旧思索这一切的意义。时间拨回到1927年,谁都没想到,在宋家屯村一家不起眼的农村小院里,红色星火在这里初燃。

1927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傅书堂计划由高密向平度山区发展党组织时,先在胶县北乡宋家屯发展党员5人,建立党支部。这是中共胶州地方史上建立最早的党组织(因活动极为秘密,存在时间短暂,党员姓名及支部成员不明),也是山东建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此时,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正在华夏大地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引发新旧反革命势力的恐慌和憎恨,他们同流合污,联合绞杀革命力量。血雨腥风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严峻的考验。

青岛不少党组织在这段时间遭到严重破坏,刚成立的宋家屯党支部很多活动不得不秘密展开,以至于这届党组织的大部分活动在历史的扉页上尚有空白。

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人们却记得,那年,一群人风华正茂,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期盼着,历史的年轮在这里留下标记,关于这座城市的红色书写始于这里。

2004年,该村党员干部找到村里年近百岁的老人,由宋培良、杨绪成负责主笔,通过和老人们聊天,翻阅党史等方式,试图还原那段岁月的片刻记忆。今年84岁的杨绪成,根据孩童时的记忆,绘制出早期宋家屯村村貌图,他和宋培良关于宋家屯党支部的文史资料搜集、撰写工作还在继续。

宋培良告诉记者,根据村貌和老人们的叙述,宋家屯村绝佳的地理位置是党支部在此成立的原因之一。宋家屯地处胶县、高密、平度三县交界处,村子四周有长3000米、高2米的壕沟围墙,只留南、东、西南、西北四方可供出入,村南是丘陵地,村北有纵横二十余里的北大洼。这里难攻易守,情况危急时,撤出村外就是一片荒地。

在宋家屯党支部成立后,宋家屯村72号东边的张家胡同(该村这条街都是张姓人家居住,所以取名张家胡同),成为宋家屯村又一处红色秘密基地,因为胡同两端出口处都有门墙防守,很多地下工作者、县委干部都曾在此居住、活动。

中共胶州市第一党支部——宋家屯党支部旧址。 王雷 摄

为让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有尊严的生活,许多像杨汝堂、宋瑞隆一样的宋家屯儿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于斯,铭于斯”的信仰之路。在抗日战争中,宋家屯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斗争中,成为胶高地区的战斗堡垒。1947年春天,在“保卫胜利果实,保卫田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伟大号召感召下,全村120余名青年踊跃报名,其中87名青年在解放军胶东军区第五师第十三团参军,该村被中共胶高县委评为北都区“参军模范村”光荣称号。当年,该村牟希芳任指导员,带领本村20多名青年参加胶东战役,攻打齐家埠。宋家屯村参军参干人员共120名,战后有烈士20名,伤残军人15名。

一个世纪后,很多共产党员伫立在宋家屯村72号门前,回望风雷激荡的历史深处,《中共胶州地方史简明读本(1921.7-1949.10)》,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表述彼时胶县成立第一个党组织,号召和引导人们为真理而战斗——“她的建立,给黑暗的胶州带来了光明。”

青岛西海岸:

收编大刀会,播撒红色火种

青岛西海岸从1927年开始有党的活动。

是年8月1日,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山东各地党组织根据八七会议指示,纷纷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受其影响,青岛西海岸民众也以大刀会的形式,组织近万人的队伍,以大刀、长矛为武器,在青岛西海岸40多个村庄发展会员近9000人。

8月,邓寿千率100余名大刀会员举行暴动。10月,邓寿千率成员向王台进发,准备“打下王台进胶县,打下胶县进济南,推翻军阀的反动统治”。大刀会的暴动让北洋军阀政府为之震惊,在军阀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加之大刀会缺少枪支弹药,王台暴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王台暴动失败后,一部分大刀会会员转移到尧王山地区,与诸城大刀会成员汇合继续战斗。为将这次自发的农民运动引向自觉的武装斗争,1927年11月,山东省委派胶高地方委员会分管组织和军事工作的委员宋琦和高密城市支部宣传委员管宗学潜入尧王山地区,同大刀会首领秘密接触,开展宣传教育,并与大刀会首领达成协议组成革命委员会,成立土地革命军。

党组织对大刀会宣传教育及收编后,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在会员中广泛传播,扩大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青岛西海岸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0年冬,中共日照县委为开展五莲山以东地区的工作,海州特委委员兼日照县委书记安哲在诸城四区潮河村以同族关系,结识五莲山光明寺主持绪让的侄子安子璋,并秘密发展其入党。安子璋按照日照县委指示秘密进行活动,先后在雇工、和尚、壮丁中发展党员20多名,并于1931年3月在潮河村组建诸城特别支部,安子璋任书记。虽然,诸城特别支部隶属日照县委领导,但其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今青岛西海岸南部和五莲山东部地区,是青岛西海岸南部地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诸城特支建立后,根据县委指示,努力开展大场、小场、泊里、藏马山地区工作,先后建立潮河、兰上村、茉旺村3个党小组,并在大场、小场、泊里地区建立点线联系。

即墨首个党支部:

打入敌人内部,发展党的组织

1928年,青岛地区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在“宁可枉杀一千,不使一人漏网”的反动口号中,加紧对共产党人的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革命力量遭到极大摧残,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共产党人并没有被敌人的大屠杀所吓倒,而是变换多种方式继续同敌人开展斗争,深入农村发展党的力量。

共产党人蓝志政、孙希朋商量,决定利用国民党上层的一些关系打入敌人内部,以“合法”形式建立党组织。1928年10月,蓝志政、孙希朋持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组织部长葛覃的介绍信,以筹建国民党即墨县党部的名义来到即墨,他们向县长杨酉桂说明来意后,后者当即拨给500块大洋作为筹备经费。从县政府大院腾出三间房子作为办公室,挂起“国民党即墨县党部筹委会”的牌子,蓝志政任筹委会主任,孙希朋任秘书。从此,便以合法地位和身份秘密开展建党活动。他们把中共党员发展对象选在国民党机关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培养,先后发展12名党员,其中县党部筹委会2名,公安局2名,城阳国术馆2名,盐场4名,于10月20日秘密成立中共即墨支部,全体党员推选蓝志政为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借登记国民党党员筹建县党部之名,积极联络爱国人士发展党的组织,一个多月后,培养了一批发展对象。由于过高估计了革命形势,在培养发展对象时对少数人缺乏严格考察,过早地向他们泄露了党的秘密,结果一姓万的向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告密。蓝志政等人觉察后,于同年12月离开即墨,支部即停止活动。

即墨第一个党支部遭受挫折的原因:一是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没能把党的活动基点建立在农村,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是对即墨地方革命的特点认识不清,对社会各阶层人士洞察了解不够,使少数不坚定分子钻了空子。三是缺乏深入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急于求成,结果过早地暴露了目标。

即墨第一个党支部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在即墨这块处女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唤醒一批民众,给即墨人民带来了希望,为后来即墨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前保驾山村:

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

1945年8月莱西全境解放,它是胶东地区较早解放的县份,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胶东农村较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1927年12月26日,共产党员李伯颜和孙耀臣,在莱阳县前保驾山村(今属莱西市姜山镇)一处普通的农家院里建立前保驾山村党支部,时为胶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位于莱西市姜山镇的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外景。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党的组织和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中国革命的形势处于低潮。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会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派出许多干部到各地传达八七会议决议,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建立党的秘密工作机关及交通网。为此,中共中央设立北方局,开始整顿北方各省(含山东)的党组织。同时,指示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党员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在这种形势下,根据党中央指示,12月初,济南炮兵学校学生孙耀臣和在上海暨南大学莱西籍学生李伯颜一起回到孙耀臣的家乡前保驾山村,在先进的贫苦农民中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从地下工作需要出发,提出“钢胆、热心、沉着、敏锐”四个条件,发展农会会员孙文合、孙洪成、孙凯山、孙功思、林世卿等为中共党员。26日,在孙耀臣家西屋,由李伯颜、孙耀臣主持成立中共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这是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孙文合任书记,孙凯山任组织委员,林世卿任宣传委员。

党支部建立后,迅速在胶东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1928年1月,李伯颜到莱阳县万第镇水口村,与共产党员宋海秋等取得联系。2月,根据石龙沟党员数量多、觉悟高的情况,李伯颜派宋海秋到石龙沟成立石龙沟村党支部,宋式纯任书记。支部成立后,党员很快发展到20余人,组建3个党小组,并派出有活动能力的党员,到周围村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到3月上旬,淳于、田家灌、王宋等村都建起党小组。至此,全县党员发展到100余名。3月中旬,中共莱阳县委成立,李伯颜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孙耀臣任宣传委员。时为胶东第一个县委。

1928年春,孙耀臣带领党员和群众驱逐国民党地方便衣队头子李道河一伙对前保驾山村的敲诈勒索,打击了地主土豪的盘剥。到4月,党支部已有短枪2支、长枪5支,并组织200余人的农民协会队伍,加入中共莱阳县委领导的胶东抗粮军。

学生党员在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资料照片)

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世间荡平大路,千人共由,万人共履。”这句话是说,天下平定动荡,道路平坦,必定是千万人共同经过。共产主义道路背后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选择“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仰之路。随着青岛地区各县党组织纷纷成立,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今天,很多走进红色革命基地的共产党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从哪里来?”“我们党从哪里来?”这不仅是现在对过去的追问,也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追寻。对此,红色革命基地越发凝聚起历久弥新的传承。

2008年6月,胶州市胶莱镇党委筹资90多万元,在宋家屯村原支部旧址附近选择民房四间整修改造。对房屋墙壁进行原样复修,房顶用青瓦复铺,室内布置好原党组织活动所需桌、凳等用品,并复修牺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烈士谱”。

2014年,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前保驾山村党支部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莱西市委、市政府在原支部旧址上规划建设“前保驾山村党支部旧址纪念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资料、雕塑、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前保驾山村党支部在组织酝酿、创建、发展和成长的光辉历程。

百余年过去,村落换了模样,岁月沉淀成历史,信仰却点燃了恒久不灭的光。自2012年至今,已有来自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和部队的党员干部群众5万余人次,在宋家屯党支部旧址参观、宣誓。不到5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人坚定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人聆听故事种下信仰的种子……

当人们开始探寻信仰的微光,红色的火种才拥有了永不熄灭的力量。当人们在一座城市里重温信仰之路,信仰是流逝的历史,是精神的合聚,也是未来的坐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