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李村河:12年“寻根式”治理溯源,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新“范式”

青岛日报2021年3月3日4版

一度遭受严重污染“臭不可闻”,经过系统整治终蝶变为城市“碧带”,也为北方大型缺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李村河:12年“寻根式”治理溯源

河网水系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维也纳与多瑙河,伦敦与泰晤士河,上海与黄浦江……尤其在当下,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一条河的重生,不仅能改变一座城市的人居环境,更能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

发源于百果山—毕家上游水库的李村河,自东向西穿越李沧区全境,蜿蜒向西注入胶州湾,全长约17公里,是流经青岛市区最长、支流最多的河流,流域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然而这条市区最大的水系,在一段时期内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污水横流、臭不可闻”;长期沉积而成的淤泥使河床不断抬升,雨季汛期频频出现防洪险情……

自2009年起,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开启了李村河漫漫12年的系统治理之路,秉承“全流域系统治理”的先进理念,构建起“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综合工程体系,努力补上水环境治理欠账。

如今,多年沉疴顽疾终被根除。根据生态环境部门多年监测结果显示,李村河入海口国控断面水质已由劣V类跃升至Ⅲ类。昔日的“臭水沟”,已蝶变成“一条碧带”绕城来。

夏日的李村河生态宜人,景美如画。

源头治污:

抛弃碎片化治理,水中问题岸上寻“根”

“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这条臭水沟能够重回我小时候的模样,而且比那时更美了。”祖祖辈辈“守着”李村河生活的老青岛人王崇云,每天吃了晚饭都会和老伴一起到河边广场上活动,看着眼前潺潺流水,思绪忍不住飘回儿时,“说了你可能不信,那时的河水特别清,清得能见到河底的鱼虾。”

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人口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密,李村河也就越来越脏了。直到有一天鱼虾没了,老远就能闻到水里的臭味。

面对生态创伤,有关部门陆陆续续投入资金着手整治河道及周边环境,但想恢复李村河水质,绝非易事。李村河治理,曾一度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

治河先治污,这是河道治理的普遍做法。“早在2009年,市区两级政府就开启了李村河综合治理之路。”李沧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梦泉告诉记者,早期为了尽快取得效果,采取的多是排口封堵、临时截污等措施。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导致的却是雨季污水冒溢、倒灌,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等后果。

水中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李沧区慢慢开始了观念的转变:“黑臭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要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要务。

从2015年开始,李沧区相关部门就频繁在李村河中游段沿线3公里范围内查找各类污染源头。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雨污系统错综复杂,污染点源也从2015年确定的31处,变成2016年的41处,再到2018年的95处。“有时为了查清一个污染源头,我们要忙活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有时发现就是个别商户将洗手盆错接到雨水管。”李沧区城管局河道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高展对此深有感触。

2017年国家相关部委组织专家来青进行黑臭水体专项核查时,对这一创新做法大加赞赏。

系统治水:

治河融合治城,岸上岸下统筹治理

在张村河中游一处补水点,清水从堆砌的山石中汩汩涌出。“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些清澈的水,就来自对面的张村河水质净化厂,进厂之前这可都是两岸排放的生活污水。”市水务工程建设和安全服务中心副主任高书连说,污水处理达标后再作为生态补水回流河道,也是让河“活”起来的重要原因。

“以前雨污水系统不完善,导致污水直排,雨污混接的直接后果就是雨水全进了污水管,当时李村河下游每天排入海中的污水高达3到5吨。”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专班负责人,高书连也为水环境治理开出独家“药方”:治水决不能就水论水,而是要将排水户、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统筹考虑,系统治理。

病症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这轮治水,从一开始就瞄准治本,岸上岸下统筹治理。

李村河中游3公里被“天天市”占据,百年大集搬与不搬成为一个难解的“结”。“要解决李村河存在的治理难题,还要结合李村商圈的升级,探索环境生态效益、市民公众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这是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当时提出的李村河整治目标。

为此,在李村河中游这段最难“治”的河段,首先啃下的是李村大集及河底“天天市”这一“硬骨头”,李村河底经营业户实施整体搬迁。但是,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位于地下的排污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一样,淤积久了必然会导致‘栓塞’。 ”高展说,这几年来他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全面细致”摸排污染源头,逐个小区、街道排查改造管网,畅通“毛细血管”,另一方面新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

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金柏峰的资料清单中,持续更新着李村河10多年来的水质监测情况:从治理之初的“劣V类”,到2017年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后水质持续好转,特别是2020年水质跃升至Ⅲ类。

治河不易,长治更难。李村河治理转变传统依靠工程治水的模式,建管并重,完善了14项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探索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方大型缺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模式。

生态治河:

超前设计理念,打造“城市乐活水岸”

“‘海绵城市’‘绿道’‘生态湿地’,这些词放在今天可能不是什么新鲜词,当它们出现在12年前的设计方案里时,还是相当震撼的。”中国市政华北院城市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磊,从青岛市逐段启动李村河综合治理时就参与了规划设计工作,“当年我们全球征集李村河全流域设计方案,跳出了清淤、截污的传统治河套路,探索的是生态治河的路径,李村河上游成为最早的‘试验田’。”

记者沿着李村河上游前行,总有一种误入湿地公园的错觉。以图一劳永逸的直立式护岸、硬化河底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隐藏式生态护岸,沿线利用地形建设大面积生态湿地,就连湿地里大量栽种的芦苇、菖蒲、千屈菜等亲水植物,栽种位置都是结合植物的各自特点安排的。

然而这种生态治河法在李村河中游推行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受河道河底硬化和河道内李村大集的影响,李村河中游河道长期无水可观。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新建九级调蓄池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和过滤器,整合雨洪利用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大集文化系统和健康绿道系统,构建一个综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还原了李村河中游的生态调蓄功能。

改造完成后的李村河中游,创造了从无水到3公里水岸线,由10%的水面积换得70%的滨水效果,成为青岛市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商务产业带。而获得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则是对李村河整治的最好褒奖。

“以前买房,市民大都绕开李村河沿线,而今却都争着抢着来。”鼎世华府居民王胜兰笑着对记者说。

眼下,青岛正在组织编制新一轮李村河规划设计方案,构建城区“山—海—河绿色长廊”。跳出治水看治水,统筹山、海、河、湾生态资源,打造岛城“南滨海、北滨河”风景线,推动“美丽河”向“幸福河”迭代升级。

李村河书写生态文明“水样本”的步伐没有停歇,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文 刘栋/图)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