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怎样做优政务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快审批快落地?来看青岛十个区市的“新打法”

2021-03-03 19:2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落地年”。近日,围绕“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服务项目落地”,市政府办公厅督促调度各区市结合各自实际,聚焦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勇于创新,提出一系列实招、硬招,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进位赶超,积极主动为各级重点项目落地提供高水平、全过程周到服务。市政府办公厅将把各区市有关工作纳入高效青岛建设攻势3.0,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促调度,为“项目落地年”提供坚强保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近期,市政府办公厅督促调度各区市围绕“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服务项目落地”,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勇于创新,出实招、硬招,强化服务意识,进位赶超,积极主动为各级重点项目落地提供高水平、全过程周到服务。市政府办公厅将纳入高效青岛建设攻势3.0,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促调度,为“项目落地年”做出最大贡献。

市南区:

拓宽对外经贸往来途径,探索双循环发展格局。一是紧抓RCEP机遇。以日韩为重点,探索在辖区商务楼宇建立服务日韩企业为主的国际商务服务中心。依托新贵都酒店等载体,建设“香港客厅”。二是紧抓自由贸易实验区青岛片区的政策优势和制度创新优势。打造日韩进口商品特色街区。建立外贸出口转内销平台,支持外贸企业加强国内市场自有品牌建设推介,积极推动外贸企业进超市、进电商平台。

创新为企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为企服务体制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中心,配备31名干部,打造专业化企业服务团队。畅通政企服务线下沟通渠道,第一时间响应企业诉求、帮扶企业困难、跟进企业发展。搭建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

建立全闭环企业诉求办理制度和全覆盖企业包联服务制度。一是针对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制定审批流程图,优化审批流程。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问题。二是建立区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街道三级联动的立体化为企服务体系。对各类重点企业进行包联和常态化对接,提供精准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三化三型”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全面落实“一业一证”改革。推进“证照联办”迭代升级,统筹建立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二是加快推行“跨域通办”。设置“异地通办”窗口,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三是加大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推进新办企业银行无纸化开户改革试点,加大推进电子营业证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融合应用,提升企业网上办事便利度。

市北区: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市北模式”。一是完善组织格局。继续发挥党建统领全局作用,打造“双组长”统一领导、“双常委”统筹调度、“双专班”协同保障、“双中心”合力推进新格局。二是优化运行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筹建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和区企业服务中心。三是强化顶格思维。实施扁平化协调模式,部门、街道“一把手”挂帅、靠前指挥,加强督导督查,顶格协调、分级管理、一抓到底。

重塑业务服务流程,不断刷新“市北速度”。一是打造“一网多中心”。在邮轮母港片区等地段建设行政审批分中心,在六个千亩园区设立“政务e站”智能化服务自助办理终端,打造“政务+园区”“政务+楼宇”“政务+社区”模式;探索向京、沪、深、渝等重点地区增设帮办代办服务点。二是开通“审核快通道”。扩充扩容PPP项目建设、基金平台打造等新类型合同文本。三是推行“帮办一对一”,全方位“贴心办”“全程办”“延时办”服务, 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即办服务。

优化政务服务升级,不断擦亮“市北名片”。一是推广多语种政务服务。设置多语种服务标识,开发建设多语种应用程序,为外商和外籍人员提供“一网通办”国际版服务。二是落实全方位法律保障。组建“RCEP”商事法律团队,开展涉外法律知识培训,切实发挥金融、商会、保险、民商法等15个行业专业调解组织作用。三是培育高标准服务队伍。四是探索“服企一站式”。为企业提供资金申请、项目支持、政策咨询、培训等服务。

李沧区:

机制保障到位。全面落实“双招双引”工作协调机制、重点在谈项目分解责任制和项目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坚持顶格推进,由区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挂帅负责项目招引和落地项目日常调度,依托区重点项目管理平台实施项目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确保项目招引、项目落地和服务保障无缝衔接。

服务保障到位。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在公司设立、税务登记、银行开户、资质手续办理等环节给予“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全面落实“一次办好”,项目备案实现“即报即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压缩审批环节,对简单项目工程合并审批环节,对不需要规划土地手续的项目和应急项目“一批到底”。

协调保障到位。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内部协同配合和项目联动,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新药研发、中瑞车联、云裳物联等重点项目实现新突破,力争2021年四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以上。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头部企业等对接联络,举办好院士成果展等“双招双引”活动。通过深化行业龙头企业与院士项目的合作,加快推进院士项目产业化、市场化。

专业保障到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组成政策宣讲服务队主动提供政策推送、政策解读。建立重点项目税务工作团队,提供“容缺服务”、“非接触式服务”、“即申即审”退税提速等全流程动态服务。依托院士港高科技企业集聚和兴华公募基金的品牌效应,在院士港打造私募基金聚集平台,吸引集聚优质创投风投机构。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发挥13支金融辅导队39名专业金融辅导员精准“探头”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崂山区:

聚焦突破“战略北进”,构建项目落地新格局。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北宅创智谷片区村庄改造,进一步集聚科创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为产业及项目发展腾挪空间,为实施“南提北进”提供支撑。二是深化推进“双招双引”,盘活资源“以地招商”。紧盯世界500强、行业500强,突出抓好精准招商。引导产业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拓宽盘活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高产高效。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打造项目落地新引擎。一是精简流程、压减要件,实现项目落地“加速度”。选取试点区域开展区域评估工作,更大力度实施“标准地”、“拿地即拿证”等新模式,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快开工、快纳统。二是鼓励创新、担当作为,创新项目落地“无感服务”。打造政务智能“AI”新模式,对项目需求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处置,实现“项目落地”智慧审批、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不断拓展无人工干预审批的应用场景,推广应用电子签章、电子证照,推动审批效率提速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一窗受理”率达到 100%。

聚焦服务提质增效,护航项目发展全周期。一是专班运作、顶格协调,筑牢服务“保障线”。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同时,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审批服务专员”,实行“一对一”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依托重点项目专班,加快推进微电子产业园、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龙头项目建设。二是全员上阵、多级联动,织密服务“一张网”。锚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产业链头部企业,全力支持海尔系、海信系、歌尔系、中科系、高校系等项目落地。

西海岸新区:

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项目投资。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成立由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顶格推进工作落实。全年计划签约引进亿元重点项目270个以上,世界500强项目20个以上。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清单化提出280余项攻坚任务,挂图作战、攻坚落实,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以高效的审批保障项目落地。抓好行政审批改革,实行预约制、代办制,一次性告知、一口办理,精准服务总投资2736亿元的88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60个。继续推行重点项目集中审批,通过设置“首席审批员”、启用“2号公章”、推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精减申请材料30%以上。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全面取消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推动社会投资类、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主流程审批总时限分别压缩至30个、52个工作日以内,实行社会类简易低风险项目极简审批,将标准由3000平米扩大到1万平米,主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10个工作日以内。

以优质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实现“有需必应”,4月份上线运行企业服务平台。做到“无事不扰”,推行信用监管、风险预警、信息共享和包容审慎监管等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行“政策即享”,搭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平台,做到“政策找企业、兑现更快捷”。推行“专员服务”,完善项目管理平台,组建项目服务专员团队,实现无缝衔接。

城阳区:

聚力改革攻坚,构建项目推进的强力支撑。一是抓好“放管服”改革。围绕项目落地,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改革创新试点清单、“项目落地”重点攻坚事项清单。二是抓好两业融合试点。立足城阳区作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的优势,研究制定全区两业融合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促进两业更好相互促进。三是抓好科技创新突破。新认定市级以上平台5家以上,研究解决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卡脖子”技术10项以上。

聚力项目攻坚,实现项目建设的全新突破。一是以专业思维谋划项目。聚焦“十四五”面向2035年全面谋划各领域需求,精选引领性大项目重点突破,储备城阳区未来发展项目。二是以改革思维推进项目。实施专班运作,全程跟踪服务,大力推进列入全市清单的22个重点项目和11个重点准备项目。实施进度公开,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发布,建立“比亮赛”机制,比开工、比进度,亮工作、亮成效,赛创新、赛突破。实施闭环管理,建立跟踪问效的指标收集、分析研判、结果运用全套机。三是以创新思维管理项目。应用大数据手段智慧管理模式,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让土地、资金、市政配套优先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围绕闲置项目盘活、落地难项目、亟需招引项目等重点难点任务,实行“揭榜挂帅”,重点攻坚。

聚力服务攻坚,形成项目落地的强大保障。一是深化流程再造按下项目推进落实“快进键”。压缩审批流程,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施工许可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安全监督登记等三项审批合并为一项办理,实现“一张表单”即可申请。二是推行管家服务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推行“专属管家服务”,安排专人跟进重点项目进度。推行建设领域“集中预约服务”。三是完成投诉处置机制破除阻碍落实的“中梗阻”。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营商环境问题接诉活动,集中协调解决一批营商环境问题。

即墨区:

智能办、就近办,打造最便捷审批服务。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专区,积极推行“一窗受理”、“智能审批”。在大厅设置“一事全办”窗口,分两批推出近百项主题式审批事项。在有条件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自主申报一体机,将“自助办”延伸到基层,申请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企业开办。

模拟化、个性化,打造最全面审批服务。全面升级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机制,前期咨询阶段实行一次性告知,根据项目需求提供上门服务、召开咨询会议,预先审批阶段各审批部门与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容缺预审查,待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1个工作日内转为正式审批意见,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推出重点项目VIP高效审批服务机制,将272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纳入VIP项目库,配备专职帮办代办员,随时跟进项目进度,及时沟通解决审批中遇到的问题。

承诺制、并联制,打造最精简审批服务。进一步整合事项、整合资源,推出“图证分离”、告知承诺、捆绑办理、联合验收等举措,不断提高项目审批服务效率。一是在规划用地和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推行“图证分离”;探索捆绑办理环评手续、共享治污设施。二是在施工许可阶段,推行施工图告知承诺制,施工图可容缺1个月或提供《勘察设计质量》承诺书且将施工图按要求上传至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即可;合并质监、安监、施工许可办理,推出施工许可告知承诺服务,容缺社会投资自主发包交易等材料,实现施工许可当日办结。三是在竣工验收阶段,推行联合验收,统一竣工验收标准,提供验前指导服务,将验收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

胶州市:

实行项目顶格推进。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工作机制,实施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营造全市上下推项目的氛围。

实行项目评审机制。科学调度招商项目,完善招商项目评审机制,对拟引进的项目从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环境容量、项目贡献等方面进行评审,加快推进高产出、高新技术优质项目迅速落地。

实行要素服务项目。推动土地资源优先投向优质项目,探索“土地指标预借机制”,做好重点项目土地指标保障工作;搭建“银政企”金融对接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台账,加强政银双向合作支持;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力争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实行项目信息共享。实施“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三减服务,进一步优化流程;实施“一事全办”“一窗受理”,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审批方式,对风险可控、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

实行项目帮办代办。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壮大项目专班,深入到项目现场,全程提供保姆式一对一服务,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平度市:

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实施“链长制”。按照“1条产业链+1名市级领导+1个工作专班+1个招商事业部+多个园区”的思路,落户“四区八园”的项目签约后,指定负责人作为“审批服务专员”,为项目提供从备案立项到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的高效优质服务。二是精准帮包。成立园区服务专班,行政审批局班子成员定向联系、及时解决项目落户园区审批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三是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局+部门+产业园区”三位一体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体系,完善“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上门服务、限时办结、送件到家”服务机制。

要素保障方面。一是用地保障。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供地前提供具体控制指标。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将农民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收回的集体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二是用工保障。通过“企中校”“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三是金融保障。成立总规模30亿元、一期10亿元的产业创新发展母基金,采取母子基金两级结构,用基金引导产业聚集,为项目加快落地引来金融“活水”。四是基础设施保障。

优化服务方面。一是实行建设项目审批闭环办理。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和事项,通过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并行办理、同步办结等举措,辅之以全程帮办代办,“拿地即开工”。建设项目竣工交付后,实现规划核实、土地核验与不动产首次登记同步办理,“验收即办证”。梳理建设工程验收事项,推动完善“竣工联合验收”,将时限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二是实行建设项目“一事全办”,为建设项目审批提供强有力的政务服务。三是推行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完成项目建设涉及的评审审批事项的评估,形成园区整体评估成果,供入驻建设项目免费共享。

莱西市:

深化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深化“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将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链条60余项审批事项入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实现项目审批服务“只进一门”。针对不同项目,制定“主题式”审批流程,实施“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审批服务模式。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好规划选址、报批报建、用工用能、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生活配套等问题,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达效。

强化部门联动,加快项目推进。建立重点项目“1+1+N”推进机制,每个项目明确1名市级领导负责、1个主管部门具体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依托“呼应联动”平台,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顶格推进。紧盯用地组卷、土地报批、征收清障、规划报批、环境评估、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组建“莱我办”帮办团队,全力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搭建信息平台,实施精准服务。建立“互联网+项目”管理系统,实行项目清单式管理。对项目的信息收集、筛选追踪、签约到开工、投产、后期服务等全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月度监测评价,第一时间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加大监督核查力度,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