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结婚,多半年轻人难接受
据一份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60%的95后明确表示拒绝租房结婚,有了房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时间进入3月,开始进入传统的婚嫁旺季,岛城多个小户型刚需盘也打出了“婚前置业”的口号。先买房还是先结婚?近日,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对“租房结婚”、“婚房预算”等热议话题展开调研。研究发现,54.1%的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其中95后的接受度最低,超过60%的95后受访者明确表示拒绝租房结婚。“有家先有房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过在“谁买房”这个问题上,过去单纯由男方购买的形式也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共同出资购房。
租房结婚可行吗?
“没房都不敢提结婚”
“孤身一人时,如果房东要卖房,甚至是换了工作,都可以说走就走,租房生活根本没啥压力,但组建家庭、结婚生子后,还是想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小胡今年28岁,刚刚付了新房首付,虽然房子买在了老四方十梅庵附近,“但总算是跟女朋友有个交代了。”小胡和女朋友是大学同学,两人都是来自农村,一开始他们就知道买房家里帮不了太多忙。所以,从毕业起小胡就开始攒钱,生活能省就省,工作从相对轻松的后勤部门换到了收入更高的销售部,工作之余甚至还去夜市摆过摊。
“50多万元的首付我自己攒了32万元,加上从朋友那里借的5万元,还有公积金4万元,剩下的不到10万元是父母给的。”小胡说,买房没给父母添太多麻烦,让他挺自豪的。当然。最高兴的还是婚后能有自己的“小窝”,小胡说身边的同学和同事都普遍认同先买房后结婚的理念。“过去都是丈母娘逼着买房,现在都是‘自我加压’,没买房根本不敢提结婚这件事。”
数据支持: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54%左右的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从年龄来看,80后到95后做出这一选择的比例依次递增,其中超过60%的95后反对租房结婚。从数据可以看出说明越年轻的群体越难接受租房结婚,婚房消费的趋势并没有因为代际转换而发生逆转,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此外,根据贝壳研究院此前的调查,接受租房结婚的90后独居青年中,66%的人认为“可暂时性租房,未来需要有自己的房子”。买房的时间范围可放宽,但结婚买房这件事不能妥协。
婚房买个多大的?
“小点也行但得是套三”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先买房再结婚,可无奈手中的现金不多。那么,对于那些把买房作为结婚必要条件的人来说,他们愿意承担多大的成本呢?宋小姐这几天一直在和男朋友看房,“预算170万元,可以远点儿,但一定要靠近地铁,这样方便上下班。面积可以小点,但户型最好能是套三。”钟情于小套三,宋小姐有自己的考虑。“结婚后有孩子,免不了父母来照顾,父母一间房,孩子稍大点也要占一间,所以三间房还是很有必要。”而对于婚房的价位,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刚刚踏入职场的95后,150万元到170万元的总价是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最高价。在某医疗机构工作的小吴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50万元的总房款,需要近50万元的首付,在父母的帮助下,基本可以实现,月供在5000元左右,几乎是职场小白的全部收入。好在婚后可以两人一起负担,但已经是极限。
交通方便有三居室,总价还要控制在170万元以下,这样的刚需盘主城区还能买到吗?记者走访发现,在市北老四方板块,还有部分刚需盘,可以控制在170万元以下。但要想找90平方米以上的小三居,只能在十梅庵、重庆中路这样稍微偏远的区域。
数据支持:
《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在对多个城市采样后发现,近8成人能接受的购房价格范围在200万元以下,同时,不同城市级别人群的选择里,100—150万元区间占比均是最高的。具体来看,30个样本城市中,以青岛、武汉、南通等为代表的城市“上车线”总价低于150万元。另外,调研结果51.4%的受访者表示,对婚房面积的选择集中在90—120平方米;至于居室,54.9%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的是三居室。
想结婚就得先买房?
“听丈母娘的不会错”
“婚姻和恋爱是完全不同的状态,结婚后需要面对更多风雨。而房子,可以给你们一个基本的保障。”袁先生说的这句话是当年丈母娘所说。2012年结婚前,丈母娘明确表示,结婚可以不要彩礼,但房子是必需的,哪怕小一点远一点,但不能没有。对丈母娘的要求,袁先生说他刚开始还是有些排斥。当时自己毕业三年多,父母也是普通工薪族,按照他原来的打算还是想先结婚,然后再一起努力买房。“结婚前丈母娘和我非常认真地谈了一次,让我有长远一点的规划,包括结完婚要考虑孩子的问题,一旦有了孩子花销更大,到时候买房也许更困难。而且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随时可能搬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特别不利。另外,还会涉及未来幼儿园和上学的问题。”袁先生说丈母娘的确说服了他,于是在婚前东拼西凑在李村买了一套小房。“现在看来,听丈母娘的还是对的。”袁先生说。
租房结婚的不安全感可能是丈母娘给的,当然也可能是市场给的。赵女士是在2011年前后结婚,“我们当时是租房结婚的,是亲戚的房子,当初他们要移民,就把房子低价租给我们,可以让我们一直住,也顺便帮他们看房子。”一开始的时候赵女士还觉得很幸运,但在住了五年之后,他们还是买了自己的房。“当时房子涨得太快了,2011年如果自己拼尽全力买套房,住在浮山后不成问题,但五年后一样的价格只能去李村。”而现在,赵女士把当年买房的行为称为“止损”,“如果是现在买,恐怕花一样的钱只能住城阳了。”
数据支持:
《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不支持租房结婚的受访者里,75%的人认为,买房才有归属感、安全感,且超半数人认可“买房后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这一观点。不再频繁搬家、随意装修布置、孩子可以和熟悉的朋友玩耍,这或许就是稳定居所带来的平凡且美满的生活。同时,也有受访者表示,“房子和教育分不开”。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依旧明显,房子也被赋予了教育、交通及医疗等属性,特别是教育属性,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发展。虽然租售同权在稳步推进中,但有属性“加成”的房子依旧是稀缺资源。
婚房谁出钱
悄然在改变
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表示,买房资金由男女双方独立共同承担,其次,30%的人表示部分资金源于双方父母资助。对于年轻人的婚房,父母又是什么看法呢?调研数据发现,30.3%的受访者表示,“家里若有儿子,则准备婚房”;其次是27.9%的受访者表示,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需要准备婚房”。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儿女结婚,家长是需要为其准备婚房的。而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女性对待婚姻观念的转变。按照传统习俗,婚房多是由男方准备,但随着代际交替,这一传统习俗已在悄然发生改变,很多有女儿的家庭也会为其准备婚房。站在父母立场,一方面是保证女儿在婚内不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也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
房产证写谁名
提前要约定
在贝壳研究院发布的这份《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中,记者还见到了一份有些特别的数据:“不管谁出钱,房产证上都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姓名”,这一选项占比最高达到55%左右。可见,过去在婚姻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平等的关系。
不过,也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只要夫妻间没有事先对于房产明确约定产权归属于其中一方,不论购房合同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书上面的购房人或者房屋所有权人是哪一方;不论购房合同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书上面是否载明共有人,不论夫妻双方的出资份额多少,该房产均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