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建筑行业一直被视为“男人的世界”,但近年来,工地上女性的身影越来越多。在刚与柔的较量中,搭建起建筑的脊梁;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建”证城市的成长。“铁娘子”们抬钢筋、推灰浆车、开塔吊……她们是妻子,是母亲,用汗水和奋斗,撑起了一个家。“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一起,为亚洲杯青岛青春足球场项目部的建筑女工们策划了一场“工地时尚变装秀”,展现植根建筑业的“铿锵玫瑰”的别样芳华。
脱下工装换上靓丽外套的五名建筑女工。
51岁女钢筋工:
一年辗转五个工地
发工资的时候最骄傲
3月6日一早,青岛气温降到了0℃以下。下午3时,在位于城阳区的亚洲杯青岛青春足球场项目工地上,阵阵冷风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建筑工人们正在绑扎足球场人防地下车库顶板梁钢筋,其中三名女建筑工的身影格外醒目。她们蹲在作业面上,先是固定住钢筋,再熟练地用扎钩把钢筋绑扎扣死,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无数次。
“绑扎钢筋相当于给建筑搭建骨架,不能有一点马虎。“身上绑着安全带的女钢筋工逯宪花说。今年51岁的她是内蒙古通辽人,“夫唱妇随”进了建筑工地,组成了“工地夫妻档”,这些年走南闯北,参与建设过北京大兴机场等多个大项目,曾经一年辗转五个城市的五个工地。
在建筑工地上,逯宪花干过土建,以130斤的身躯推着200斤一车的混凝土;后来做架子工,再之后和丈夫一起改干钢筋工。她坦言,这是因为“钢筋工挣得多,我们挣的就是辛苦钱”。绑板一蹲就是一天,膝盖又胀又痛;摘下胶皮手套,手背上划伤的痕迹纵横交错,指头上都是厚厚的老茧;干活时间长了,腰和腿都落下了毛病……尽管在建筑工地上很辛苦,但她咬牙坚持了十年。
“原来在家务农,种玉米,全家每年才挣一万多块钱。因为地少,收入少,我和孩子他爸就出来打工了,现在主要是给孙子挣钱。”逯宪花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如今两岁大的孙子是她最大的牵挂。春节前,她在上海盖游乐场,没有回家过年,但特别想孩子,“过年儿子给我发了大红包,我也给孙子发了红包。”逯宪花说,最骄傲的时候就是发工资的日子,“我是母亲,也是奶奶、姥姥,肩上的责任很重。”
是四川宜宾人,和丈夫一起出来打工,两岁大的儿子在老家由父母照看。“以前我在广东的电子厂打工,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而女钢筋工一天能挣300多元。”说起收入,她的脸上露出了秀气的笑容。
一年前,也就是儿子一岁大的时候,她决定跟着丈夫做建筑工人,“有了儿子,要给孩子挣奶粉钱。”然而,挣得多,也累得多。周莉回忆,刚开始跟着丈夫学钢筋工的时候,她的一双手全是泡,下了班躺到床上,动都不想动。“钢筋工蹲的时候比较多,膝盖就很痛,脚也痛。”然而,再苦再累再痛,她也没想过放弃。
38岁的女钢筋工:
两个孩子的母亲
独自在工地打拼10年
同样是80后女钢筋工,38岁的高金香是独自一人从内蒙古通辽老家来到青岛的工地上打拼,丈夫在老家干外墙保温。她有两个孩子,女儿17岁,儿子10岁,“两个孩子花销太大了。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这个家,帮着我的另一半撑起这个家。”
高金香的头上,围着建筑女工最常见的那种围巾,“我喜欢绿色,有春天的感觉。”她从27岁开始干钢筋工,一干就是10年,由于长年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皮肤变得黝黑粗糙,而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里面闪着对生活希望的光。
“谁说家里只有男人是顶梁柱?咱们女人也能吃苦受累,撑起家里的一片天。”高金香说, 钢筋工的工作确实辛苦,但为了这个家,她必须要奋斗,“拿着一把钱回家,是我最开心的一刻,多累都值了!”
第一次化妆拍大片
建筑女工圆了“美丽梦”
从工地上下来,五名建筑女工摘下安全帽,脱下工装,换上靓丽外套,穿上裙子和靴子。洗去脸上的灰尘后,化妆师为她们打扮,整个人瞬间大变样。
“今天是我最美的一天,化了妆感觉特漂亮,年轻了好几岁。”这是51岁的逯宪花第一次化妆,她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笑开了花,还掏出手机从各种角度自拍。高金香说,她没有买过化妆品,也没有拍过写真,有机会“美丽一天”,感觉自己圆了一个梦。化妆师感叹地说,其实建筑女工都很漂亮,平时的工装“封印”了她们的美丽。
“如果不是项目上通知,我们都忘了自己的节日。”43岁的女信号工王小燕笑称,在工地上干活,常常容易忘记时间。有时凌晨3时起床接材料的90后女材料员龙闰花则道出了心声,“希望这个项目能特别完美地完成,因为我在这个工地真的付出了很多。”(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董真 摄影 徐常青)
责任编辑:荣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