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用得越久,宰得越狠!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2021-03-10 07:07 青岛早报  

手机越贵 打车越贵

青岛早报记者实测:同一时间同样路线不同手机预估车费最高差价4元多

临近下班,先打开手机App约上车,可以避免高峰打车的尴尬;参加酒局不方便开车,滴滴一下叫个车,可以放心大胆地喝。软件打车,是不少人的日常出行方式。近日,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打车软件打车”的调研,调研报告显示:苹果手机打车,更容易叫来价格贵的车辆;苹果手机平均获得的平台优惠券,还不到安卓系统手机的一半。这份报告一出,立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为此,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昨天用几款不同价位的手机进行实测。

/ 调查 /

不同价格的手机预估车费不同

从株洲路190号到青岛站(东站口),苹果手机显示快车预估价60元。

昨天,记者找了几部价格差距较大的手机,对打车软件叫车进行一番测试:便宜的一部是OPPO A8手机,官网价格为899元;稍贵的一部是华为P30 pro,官网售价4988元;最贵的一部是苹果11,官网售价6099元,同样在不用会员登录的情况下,在同一打车App上一键叫车。

从株洲路190号到青岛站(东站口),OPPO手机显示快车预估价40.5元(券已抵15元)

下午3点左右开始,记者测试了从青岛日报社(株洲路190号)到青岛站(东站口)、从麦凯乐(总店)到青岛大剧院(东门)、从青岛大剧院(东门)到证大大拇指广场(西门)、从证大大拇指广场(西门)到海信广场停车场、从海信广场停车场到团岛农贸市场(南门)、从团岛农贸市场(南门)到青岛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停车场这6条路线的预估价格。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误差在一两秒内)用不同价位的手机,用同一款打车软件网上打车,有4次是苹果手机上显示的预估价格更高、2次是华为手机上显示的预估价格更高,OPPO手机的预估价格总是最低。苹果手机显示预估价格高的是青岛站(东站口)、青岛大剧院(东门)、海信广场停车场、证大大拇指广场,快车价格分别是60元、56元、33元、43元。相对应的,OPPO手机上显示的预估价分别为55.5元、53.6元、32.2元和41.7元。与此同时,记者还用了曹操出行、快狗打车、嘀嗒出行等软件打车,价格均以苹果手机的最高,华为其次,OPPO相对最便宜。

打车频率越高的用户车费越贵

在孙金云团队的调研中,还发现实际车费比预估价要高,而这样的情况占比高达80%。通过对比2017年-2020年前后的数据,复旦大学调研团队发现:乘客等候的时间明显变长,相比2017年,2020年竟然翻了一倍,而打车的费用相比3年前上涨近14%。调研团队认为,“熟人”打车比“新人”贵;打车人越多,打车费越贵。

这一说法记者也在实测中得以印证。记者找到平时极少打车的市民王女士和经常打车上班的李先生进行多次实测,在同样的出发点和到达地同时打车,李先生的打车费用比王女士的高出4-8元。李先生表示,他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用打车软件,后来上班打车的次数比较频繁,他发现车费从刚开始的13元左右慢慢变成15元、18元,最高时到了20多元。这期间,他走的都是同样的路线,没有堵车、绕路等情况。

记者还在几所大学内进行了随机采访,有的大学生表示:“我们寝室有3部安卓手机、1部苹果手机,我们同时打车,苹果手机的车费贵多了。”据了解,今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对在上海提供服务的AA出行、斑马快跑等10家网约车平台进行暗访后发现,消费者果真被多收钱了:在110次模拟乘坐中,有57次被多算路程、40次被多算时间。据上海市消保委统计,去年全市共受理网约车类投诉586件,其中1/4涉及车费计费不同的纠纷问题。

/ 声音 /

建议立法规制数据滥用行为

同样的地点、时间、路程,就因为手机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价格就不同?“事实上,这并不是打车软件利用大数据区别对待用户第一次遭到社会质疑了。”据业内人士透露,2018年,就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被大数据“杀熟”,其中大多数矛头指向打车软件。有网友发现,滴滴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同一起点与终点的情况下,老用户打车的费用比新用户贵不少。而且,苹果手机用户打车的费用往往比安卓系统手机用户的要高。

目前,各打车平台尚未回应孙金云教授团队的这一大数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杀熟”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公开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提交议案,建议立法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行为。

/ 提醒 /

长期使用的软件 定期注销重下载

“其实,大数据‘杀熟’的背后,是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信息的肆意滥用。”青岛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马亮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打击治理。对于打车软件的问题,马亮建议消费者可以这样做来维护自己的大数据信息安全:在使用打车软件时,或者说是所有大数据支持的软件,都不要在同一个平台“扎根”。一直用同一款App,会被后台监控每天的出行数据。而且也并不会得到更多的优惠,反而会被当做熟客“宰”。

另外,马亮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别轻易授权各类软件获得自己的个人信息。实在不行,一款软件用了很长时间后尝试注销卸载,等它数据清除重新下载,同时尽量减少算法摸透自己搜索行为的可能性,用多元化的手段防止平台偷窥自己的消费习惯。

/ 支招 /

多个平台周旋 获得最大优惠

面对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各种“杀熟”产品,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为此,马亮建议:“为了减少网络平台的数据监控,消费者在点外卖、网购、订票订房时,应该在多个平台之间‘周旋’,这样不仅能够多家比对选择,也能获得最大的优惠。”

“杀熟”靠技术,“反杀熟”靠智慧。在买与卖的这场智斗中,消费者“买买买”是需要一些技能的。比如,传统购物的“货比三家”仍然适用,要查询不同平台的价格;用不同品牌手机查询价格,或许就有意外的惊喜;选入购物车的商品要观察价格变化,帮助明辨是真降价还是真套路;对高频使用的平台停用几天,它会用更优惠价格“讨好”你。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自我成长”会避开大部分的“坑”。

更多新闻:

用得越久 宰得越狠

新老用户微博包月会员费差2元 多款手机软件均有“杀熟”现象

“杀熟”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而在大数据为王的消费市场,“杀熟”不光只出现在熟人之间,一些网络平台也会利用大数据区分用户并分别对待,使用频繁的用户就多收钱,新进用户就少收钱,这种现象不仅频现于打车软件,网购、出行旅游、美食、聊天、运动等平台上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 调查 /

多款软件均有“杀熟”现象

近日,上海一苹果用户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为由,将苹果公司、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苹果公司赔偿10万元。该案件已于2021年2月由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目前正等待开庭。原告作为苹果手机消费者,购买爱奇艺App、喜马拉雅App、网易云音乐App和懂球帝App会员服务时发现,这几款数字产品在苹果渠道的定价均高于安卓渠道,且交易时只能选择Apple Pay支付,无法兼容支付宝或微信等其他支付手段,导致消费者无法自主选择支付方式且被迫支付了不公平的费用,被剥夺了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偶尔刷微博的用户包年会员费108元。

经常刷微博的用户包年会员费118元。

根据此案例,记者在部分App中调查发现,的确存在苹果端会员费高于安卓端的现象。并且使用频率高的旧用户,费用高于“新人”。以微博会员为例,市民孙先生平常不太刷微博,他使用的安卓手机连续包月会员为10元/月,而每天在微博上发文刷图的小安所用的苹果手机,连续包月会员费用却为12元/月。此外,记者采访了几名QQ超级会员、携程旅行超级会员,根据他们平常使用该软件的频率分类,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户均比使用频率较低的用户包月会员费高出3-5元不等。随后记者发现,在腾讯视频、爱奇艺、keep、大众点评等App均存在上述情况。不过,也有在苹果和安卓端价格相同的App,如京东会员、淘宝88VIP、B站大会员、微信读书等。

针对此类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很多网络平台因苹果应用商城需内置苹果ID的付费方式,苹果会收取渠道费用,所以苹果端的价格比官网和安卓系统会员价格贵。不过,一名负责苹果商店消费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不存在向消费者多收费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苹果本身属于一些App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从我们这边给用户产生的扣费,最后这笔钱款都会到软件方那边。”

/ 讲述 /

大数据面前很难不被惦记

针对网络平台对客户数据解析后的“杀熟”行为,青岛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马亮表示:“如果非要给大数据‘杀熟’一个定义,就是老客户看到的价格会高于新用户。而企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新用户的粘性。”他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应用软件无非是两种:一是使用在线旅游类的App,比如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另一种则是电商类App,比如淘宝、京东、美团等。而在电商类App中,具体在什么时间进行“杀熟”,又要分平时消费与节假日促销两种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在任何场景下,大数据“杀熟”一定是基于用户行为习惯来进行分析的。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事实——当用户通过App进行的大部分行为都被实时获取,它们会变成一个个小标签,标记用户存在的同时,也成为了商家算计的利器。

简而言之,几乎每个会影响消费的行为都在被标记。采访过程中,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其实还存在另一种“杀熟”现象。她举例称:“假如用户平时浏览服装和宠物用品时间比较多,那么网购平台在给用户推荐这类产品时,会推荐相似但性价比高的产品,会变相进一步刺激你的购买欲。”

/ 记者手记 /

精于算计丢了信任

在商业利益和用户信任之间,精明的商人往往会选择前者。但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聪明的算法又真正算计了谁呢?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家监管层面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反垄断法。今年3月8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根据立法工作计划,将修改《反垄断法》,其中包括建议立法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行为。

互联网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优势实行的某些交易行为,商家需警惕是否构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其中,在分析是否构成差别待遇时,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等。也就是说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或被认定为垄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人能永远拥有行业垄断之势,商家丢掉客户的信任与客户流失并无二致。而已经在中国几亿网民身上尝尽了甜头的互联网与技术巨头们,也应在“算计”与“信任”中懂得孰轻孰重。

/ 互动 /

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作为一份市民报,成立25年来的《青岛早报》始终坚持公平与正义,守护每一份良善与道义,常年设立消费维权热线82888000,每年3·15期间都会推出重磅调查报道,联手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为广大消费者保驾护航。

青岛早报全媒体将通过早报官方微信、微博等微平台,观海号、头条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报道我市消费维权方面的事件、典型案例、相关提示等。青岛早报全媒体记者团队也将围绕着市民关心的消费热点、难点、焦点话题,展开深入采访和深度解析。

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遭遇了消费欺诈,或者是安全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拨打早报消费维权热线82888000,也可以通过早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qdzaobao)和添加早报微信公众号(qdzaobao)等联系我们,早报将为你保驾护航。(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