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帮问|榼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原创 2021-03-16 10:40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3月16日讯 近日,有网友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的“直通12345”平台咨询榼子是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就此问题,记者查询了2019年10月30日发布的《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显示,果模(榼子)制作技艺(莱西果模)、果模(榼子)制作技艺(葛村榼子制作技艺)、果模(榼子)制作技艺(红陶榼子)均为青岛市级传统技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果模(榼子)制作技艺始于1802年,主要流传在即墨、平度等地区。果模(榼子)主要以优质苹果、梨、山楂等果树类木材为原料,用圆凿、弯铲、平铲、木质手锤等大小30余种雕刻工具精雕细刻而成,主要包括摸墩、割板、凉晒、画样、排料、气蒸、刨平、拉荒、雕纹、磨光等10余道工艺流程及相关法则。

果模(榼子)根据用途分为发面蒸模、油炸烘烤模、糖蜜果酥模和火烧模四大类型。各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制作工艺,富含浓厚的艺术色彩。果模(榼子)图案异彩纷呈,花样繁多,图案采用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方法刻成,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装饰性。

在民间,用果模(榼子)制作食品的时节很多。春节“炸花”,清明“面燕”,七夕“巧果”,仲秋“面月”,都是约定成俗的节日食品。婚礼、寿诞、上梁、添喜、百岁、也是民间日常隆重的礼仪活动,都要有面食当家,祭祀、祭神、祭海、祭河等场面,更需要有面食的出场,果模(榼子)制品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

如果市民想要对果模(榼子)了解更多,可以参观位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楼的“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作为省内唯一关于面食模具的专业博物馆,馆内收录了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400件饽饽榼子精品进行展览。目前,“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云展厅已上线。进入博物馆云展厅链接,设有“场景”、“源流”、“产地”、“民俗”、“文创产品”五大板块,跟随引导选择场景,点击相应的区域,就能看到展厅全貌和每一件榼子的详细介绍。在“博物馆文创产品”板块里,根据场景转换,能看到饽饽榼子的制作工艺,以及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师生进行非遗工艺传承等。(云展厅参观网址:http://yishu.qchm.edu.cn/5694/list.htm)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邱正 文/图)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