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建党百年人物故事丨隐姓埋名青春无悔 三位核武老人重聚话情谊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6日讯   1958年,中国在青海金银滩建立第一个核武工厂,代号221厂。大批青年隐姓埋名,战严寒,吃青稞,住平房,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都已年过耄耋,他们之间的友情真挚、纯洁。日前,生活在青岛市的三位核武老人牛德常、魏世杰、李萍阔别十余年后,再次团聚,一起回忆难忘无悔的青春,再续情谊。

一篇文章促成老同事相见

“牛哥好,我是魏世杰,好久不见非常想念……”“牛哥,我是李萍,您还记得我不?”“记得记得,好想你们啊!”3月15日,在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徐州路、86岁的牛德常老人家中,一大早从黄岛赶来的魏世杰和李萍,一进门就紧紧握住牛德常老人的手,嘘寒问暖,相互交流,彼此间情绪十分激动。

“距离上次大家一起见面,可以说将近十年时间了,平时虽然不见面经常还会通电话,上周我看到了一篇写牛哥的文章,才了解了他大病初愈,我十分挂念,于是约了魏哥一起来看看。”李萍向记者介绍,他们三位老人当年都曾在221厂工作,虽然那时候彼此不认识,但由于有着同样的经历和境遇,后来在青岛相识,相互间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牛德常老人的女儿牛鲁平介绍,今年2月底,她在《老年生活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团圆节》的文章,将家中发生的事情和父母生活情况进行了描述,引起了父亲老同事们的关注,于是促成了这次相约相见。

青春献给国防无怨无悔

“我是1964年大学毕业以后到了青海221厂,那时候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金银滩草原上初具雏形,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牛哥比我去的还早,他属于基地初创时期的那批人,困难程度要更大。”魏世杰说,那时候干工作就是凭借一腔热血,当年做实验危险程度很高,不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要干一项事业,要让国家富强起来,必须要付出代价,能够为国防建设出一把力,我们倍感欣慰,无怨无悔。”

今年74岁的李萍当年在青海221厂负责财务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严格的保密纪律。“工作性质和内容不能告诉任何人,家人、亲戚、朋友均不能说;同事间不该问的不能问,相互之间不要打听,除非工作需要,不要进入他人办公室;此外,非工作时间也不能谈论工作。”李萍说。

据了解,221厂的专家、工人和技术人员等分散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市区,他们将青春留在金银滩草原,将功勋写在共和国史册,而后又将“两弹一星”精神带到祖国各地,把保密纪律深深刻在心间,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传承伟大精神奋勇前行

当天,李萍和魏世杰分别为牛德常带来了他们各自出版的书籍,三个人一起回顾了难忘的奋斗岁月。李萍利用两年多时间,从上千张珍贵的照片中筛选了一部分,整理出了《瞬间的永恒》图片册,册子中既有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也有开国将帅的运筹帷幄,或是酸甜苦辣咸,或是风雨冰雪霜,或是喜怒哀乐愁,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和真实的故事。魏世杰将新出版的《禁地青春2》与大家分享。讲述当年在青海核武基地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的工作、生活、爱情和人生遭遇,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牛德常老人当年工作的日记、入党申请书、书信等由孩子们整理并进行了分享,极具教育意义。“父辈这一代思想上坚定信念,行动上不忘初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恰逢建党100周年之际,他们相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党史课。”牛鲁平说。   (观海新闻/老年生活报记者  张磊)

责任编辑:安娜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