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重要收获!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6座“祭祀坑” 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2021-03-20 10:29 新华视点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3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记者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李贺 摄影报道

3月19日,文物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查看3号“祭祀坑”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局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具有人类形象特征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5号“祭祀坑”出土的残缺的金面具(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考古人员利用特制的升降设施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4号“祭祀坑”内作业(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5号“祭祀坑”内出土的象牙雕刻残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3号“祭祀坑”内工作(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局部(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5号“祭祀坑”内工作(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8号“祭祀坑”内工作(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具有人类形象特征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5号“祭祀坑”内清理玉石制品和金制品(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5号“祭祀坑”内清理文物(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4号“祭祀坑”内清理象牙(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7号“祭祀坑”内工作(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人像(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3号“祭祀坑”内工作(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大棚以及其内的工作舱(3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

又有重要收获

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发掘项目

考古工作者的双手

正一步步复原、唤醒

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传奇

策划:赵承、惠小勇

监制:霍小光

统筹:谢良、杜宇、林晖

编辑:杨进欣

设计:张晨光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