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种植樱桃西红柿效益可观,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2021-03-22 20:18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2日讯 走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的水泥路上,两旁规模化的种植大棚让人眼前一亮。可谁能想到,那些年穷得“让人害怕”,人均年收入只有八九千元的村庄,在一颗颗樱桃西红柿的带动下,做成了产业形成了规模有了系统性的购销模式。穷村变富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变高了。“短短5年,我们村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前洼村支部书记鞠炳锦说道。

租棚种番茄 收入胜过去打工

走进前洼村的樱桃西红柿大棚里,33岁的李莎莎正招呼着工人们在采摘。李莎莎之前在外地打工,听说村里人种大棚都挣钱了,于是辞职回来租赁了一个大棚。“我当时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一个樱桃西红柿大棚承包费两三万,加上设备总投资七八万,没想到一年下来净收入能到15万,今年正准备再租下个大棚。”

出门就有收货点,交货就能拿现钱。在前洼村,樱桃西红柿的大棚种植不仅已成了规模,从种到收也有了系统化的模式。“我们这样的还是自己上手少的,如果自己也扑下身子干,赚得还能多。”李莎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天出9框西红柿挣4500元,除去三个工人的薪金,能剩下三千多元。“一天的收入都快超过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李莎莎说,如果她也跟着工人一起下手忙活,一年下来还能节省5万元的支出。

有个好当家 带领党员冲在前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而作为前洼村支部书记的鞠炳锦在上任之初,时刻考虑着怎么带领村民在经济上创收。2008年,为寻找适合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的好产业,鞠炳锦带领村庄党员干部赴多地学习考察,最终把樱桃西红柿产业带了回来。

“我们地里种出来的樱桃西红柿特别香甜,比一般的农产品附加值要高。” 鞠炳锦说,前洼村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樱桃西红柿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但出于对陌生市场的怀疑,村民们心里没底,没人愿意花钱买“未知”。于是,在鞠炳锦的带领下,村党员干部先带头“试种”,以便为村民发展樱桃西红柿产业提供便利。

2016年崔家集蔬菜扶贫农创体项目在前洼村落户,2017年2月,首批樱桃西红柿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余万元,棚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这一批樱桃西红柿大棚的良好收益也让鞠炳锦有了信心和底气,也让原本观望的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大家纷纷抢着交租金、搞大棚。

小小西红柿 拓宽群众致富路

“我最多的时候一天摘到27筐,那一天是卖了1万多块钱,是1348斤,我脑子好使,我能记得明明白白的。” 村民王峰德是前洼村最早种植樱桃西红柿的种植户之一,当初,鞠书记带着他们18户村民一起建了樱桃西红柿大棚。因为当时对樱桃西红柿了解不足,有人放弃了。在鞠书记的带领下,他们决定从改良品种入手,尝试引入了“釜山88”樱桃西红柿。优良的品质加上当地的碱性土壤,种出来的小西红柿与众不同,价格一斤就上涨了两三块钱。

规模化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2019年,崔家集镇借助500万产业强镇资金,又建了38个大棚,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7000多万元。在前洼村及周边共建起700多个大棚,2020年初,王峰德的儿子王子龙,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了家乡,建起了樱桃西红柿分拣分装车间。为了打开销路,95后的夫妻俩开车到浙江、福建等地跑客。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目前,目前前洼村已拥有樱桃西红柿大棚400余个,还有200余个正在建设中,在前洼村的带动下,周边已经形成了1500余个大棚、占地近万亩的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崔家集一半村庄种植西红柿,全镇设施栽培大棚总数达到了4000个,种植面积2万余亩,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带动村民年增收5.2亿元。2021年,崔家集镇计划新建400个以上总占地2500亩的设施大棚。此外,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百果园、新发地等公司,助推崔家集西红柿入驻京东平度蔬菜馆、淘宝等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西红柿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马丙政 兰昌云 王德彬 通讯员 张潇)


责任编辑:马妮娜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